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 第二百零七章 为理想而奋斗

第二百零七章 为理想而奋斗

赵骏对灾民们的承诺,如瘟疫一般发散了出去,也让荆湖南路转运使王遥苦不堪言。

因为两税法制度下,他今年要筹集足够的粮食送到真州去。

田税在夏季的五月初一日以及秋季九月初一日收,纳毕时间一个是两个半月,一个是三个半月。

这也就意味着湖南的田税是在七月底差不多收完,只是碍于突如其来的暴雨,才刚刚出发到岳州就被洪水阻隔,现在还在岳州转运仓库里。

赵骏大手一挥,立即让人去岳州把粮食重新运回来,用来救济灾民。

那他今年的政绩就算是完蛋了,以后升迁无望啊。

但显然胳膊拗不过大腿,他也无能为力。

不过王遥没多久就想通了。

如今政制院掌权,知院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政绩这种东西,还不是知院一句话的事情?

把今年的夏粮收齐了交到朝廷是政绩,可突然暴雨来了,洪水涨了,把粮食救济灾民,那不也是另外一种程度上的政绩吗?

只要灾民一个不饿死,只要来年土地还能丰收,那么功劳簿上,知院大人总归是要给他记上一笔。

所以在短暂地纠结之后,王遥也是迅速改变了立场,坚定支持赵骏的决定。

赵骏这边挪用赋税则毫无负担。

因为宋朝的赋税以两税、商税、盐酒课、茶税、免役钱等为主,其中两税虽然占了一定比例,但比重已经越来越低。

从赵匡胤赵光义时代占比百分之七十,到赵祯赵顼时代,占比已经下降到百分之三十。

像荆湖南路在赵祯时期一次夏税运粮大概只有六十万石左右,按照汴梁常年维持在二到四百文一石的稻米、麦子价格,取平均值三百文,约值二十三万贯。

一年下来,荆湖南路要交的农业税不到五十万贯。

仁宗朝北宋有十八个路,除了淮南东路、淮南西路、江南东路、江南西路、两浙路这几个产粮大省每年的农业赋税都超过百万贯,每路都会运两三百万石去开封以外,其余诸路基本都是几十万贯。

总计来说,光农业税,全国各路加起来一年到头也就那么一千多万贯的水平,还不如赵骏这几年到处抄家帮赵祯赚的钱多。

因此挪用的这点赋税本身就不会对朝廷那边造成太大影响。

这些日子赵骏除了在长沙巡视以外,也前往其余灾区,他以前虽然在淮南去过灾区,但毕竟那时候的灾区已经经过三年恢复,情况已经改善了许多。

但如今亲眼经历就又是另外一回事情。

能想象到一个村子有大半人家都死绝,家家户户挂着素縞的惨状吗?

能想象到其它县城里,浑身脏乱穿着破烂衣裳,把女儿放在篮子里,挑到县城大街上,头上插一根稻草卖的吗?

能想象到脏兮兮的泥水中,一个老人爬在地上捡起一根富人丢下来的骨头啃的样子吗?

地主和富户们大摇大摆地走在街上,他们身边有奴仆跟随,有那种人力竿轿抬着,肆意在街上扫视着每一个卖儿卖女的穷人,如同在看一件件货物。

严格来说,除了长沙和临湘灾情比较严重以外,其余各县已经算好的。

但别的县可没有陈希亮提前预警,即便大范围灾情还算好,可也有不少沿河的村子损失惨重。

可能半夜还在睡着觉,忽然沿岸决堤,整个村子都淹没在了潮水里。

剩余的人想要活下去,就只能把一切能卖掉的东西卖掉,换取一个活命的机会。

赵骏见到这个状况,真的是整夜整夜睡不着。

对于他这样的现代人来说,虽然能够从史书里窥见一丝端倪,如“淮南大旱,人相食”“岁大饥,易子而食”之类的话。

但史书里的轻描淡写,又怎么比得上现实见到的残酷?

所以眼前的这一切带给他的冲击是难以想象的。

就如同当年上大学时,看的电视剧《觉醒年代》,年轻时候的伟人冒雨穿过街巷,看到的所见所闻一样。

从电视剧里见到就已经很震撼,何况亲眼所见?

为此赵骏多次奔波于诸县,嘱咐地方路司、州府、县令以及其余诸多官吏,严格要求他们的赈灾行动,务必要保证灾民的善后治理。

事实上暂时截取湖南农业赋税养着灾民并不难,难的是以后的生活该怎么办。

因而赵骏这段时间,一直在督促地方官府,清理农田,征召地方厢军,雇佣青壮民力,将沿河两岸的堤坝重新进行修缮,将被淤泥和洪水掩埋的田土再次清理出来。

百姓的田地如数奉还,豪绅的田地则要求这些豪绅付清理费用,至于更多没有田地,只能给富户地主打工的佃户,官府会帮助他们重新开垦田土。

洪水过后勉强算是有个好处的地方在于,大水把大量的淤泥给冲到了岸上,导致两岸平原地区到处都是泥沙,虽然很多沙子不能种粮食,但淤泥里蕴含丰富的氮磷钾,有益于粮食的生长。

所以以前很多贫瘠不能开垦的田土,堆砌淤泥之后也能勉强种植,实在不行赵骏也让地方官府帮忙开挖山地,引水渠灌溉。

这些政策肯定是好政策,但反对者如云。

一来这样需要的人力物力很多,绝不是说拍脑袋认为这是好政策就能实施。比如开挖山地,开垦新土,引水渠灌溉,需要的青壮劳力至少得数万,需要的钱也非常多。

二来那些地主豪绅们可不干,凭什么帮泥腿子开垦田地免费,帮他们清理就要钱?

地主豪绅就不是大宋百姓了?

在这种反对声音当中,赵骏也不能一意孤行。

毕竟不法地主富商豪绅肯定有,他在潭州也杀了一些,但还是有不少地主豪绅属于正常人类,没有干什么坏事,不能乱杀人。

因此赵骏只能讲道理。

在第一点上,赵骏告诉地方官府,灾难过后,既然晚稻不能种植,就正是青壮劳动力无所事事的时候,那还不如雇佣他们,让他们出力。

朝廷出钱,让他们挖山地,开田土,引水渠,修池塘。这个办法叫做以工代赈,能快速恢复生产。

至于第二点。

赵骏表示,正常情况下,受灾地区朝廷会免收赋税,比如淮南地区已经两年免税。

但这个免税程度一般是看受灾的严重大小来判断。

淮南那次受灾地区达到十多个州,让数万人饿死,数十万人流离失所,数百万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会免税两年。

可长沙这次只有潭州一州遭遇水患,大概二三十万人受到波及,淹死人数只有一千多人,至今还没有人饿死,不像淮南那次那么严重,朝廷不一定会免除赋税。

即便免税,也是给无产的穷人免税。有产的地主,依旧要纳入税收名单里。

所以如果你们做为地主,家大业大,抗风险能力远比穷人搞得多,在有限的能力下再出一份力气的话,朝廷会很欣慰于你们承担了一定国家责任,并且还会给予你们在赋税上的优待。

地主们经过深思熟虑后,觉得似乎稳赚不赔,纷纷答应。

主要还是免税太有吸引力。

因为说是优待,其实就是一场交易。

既我用免除赋税的方式,让伱们出钱出力,换取物价稳定、加快灾后恢复建设。

别看宋朝农业税不高,荆湖南路一年也就五十万贯不到的农业赋税,但苛捐杂税特别多。

特别是针对地主们的苛捐杂税,那是把地主们往死里盘剥,导致宋代地主起义的次数也非常频繁。

因此跟那敲骨吸髓的税收比起来,出这点钱和物资,算是花小钱免大灾了,来年朝廷即便是免半年赋税,也能赚回来。

于是在赵骏抽调了今年夏税,以及潭州多加地主、富商的联手下,灾区的物价得到了稳定,秩序渐渐恢复正常。

等到十月份的时候,赵骏已经在潭州待了两个多月,今天有个好消息传来,朝廷发了五十万贯赈灾款,目前已经送到了潭州。

傍晚戌时初,长沙县衙门内,赵骏正在看着各地对于灾后恢复工作的汇报公文,陈希亮兴高采烈地进来说道:“知院,太好了,朝廷的赈灾款到了。”

“嗯。”

赵骏抬起头只是点点头应了一声。

陈希亮见他兴致不高,不由得纳闷道:“知院,这难道不是一件高兴的事吗?”

“是。”

赵骏放下手中的公文,叹道:“但这点钱还是杯水车薪,而且你要想到,这次水患,只是潭州受灾,灾情并不算严重,朝廷要保证每个灾民得到妥善安置,就要花很多钱,可要是像前几年淮南大旱那样的大灾,那就是个无底洞啊。”

“总归还是要尽自己的努力。”

陈希亮说道。

“灾是救不完的,只能祈祷像淮南那样百年不遇的旱灾少来几次,一是要未雨绸缪,在好年月多囤积粮草,多修筑堤坝,多开垦田地,多疏通河流。”

赵骏说道:“二是要提高商业繁茂,这次灾情之后,我希望你们能与衡州、永州、全州、桂州等地做好沟通,全力疏通灵渠,加大与广东南路的商贸往来,那边正在广种棉花,湖南也可以引进种植这些经济作物。”

“修渠可是一件大事。”

“嗯,所以就需要你们各地沿河的地方官府通力合作,一起把水渠建好。”

“是。”

“我了解到民间雇工价格大概在每日50-100文之间,河工贵一些,在150-200文左右。五十万贯能够雇佣三万人大概半年,这钱必须用在刀刃上,以恢复农业、修复河堤为主。”

“是。”

“好了,好好安排,灾后重建工作任重而道远啊。”

“是。”

陈希亮应了声,随后退去。

他感觉自己在知院身边能学到很多东西,比如以工代赈的办法,比如原来可以通过这些协商换取地主富户们的支持。

其实有的时候除了阶级对立以外,人与人之间还是更多需要沟通,有的时候沟通比对立更重要。

等陈希亮走后,赵骏依旧是愁眉苦脸,并没有因为朝廷赈灾款项到而多高兴。

他给出的办法其实都是后世比较常规应对灾难、经济萧条、重建工作的办法,历史已经证明,包括美帝在内,这个办法都是确实可行有效的方式。

但这里有个前提条件是,政府必须有足够的钱。

要是没有钱,还滥发货币,还要搞以工代赈,那纯粹是找死,国家会很快崩溃。

好消息是现在朝廷有钱。

坏消息是快没钱了。

西北局势愈发紧张,现在还只是个开头,所以朝廷那边有余额支持他重建灾区。

一旦真正开战,那花的钱就是个天文数字,国库目前有数千万贯的存款,都是这两年省吃俭用存下来,为战争做准备的,开战后怕是很快就会打光。

即便这两年赵骏抄了很多家贪官污吏,很多个奸商富户,为朝廷带去了超过千万贯的抄家款,送去汴梁的钱不计其数。

但光靠抄家属于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办法,不可长久,因此还是要用常规手段才行。

“也幸好这几年大宋遇到的天灾基本都是小灾小难,即便前几年淮南大旱,只能算中上级别。真正波及数百万人,甚至上千万人的大灾难暂时没有发生。”

“从前年二月出发,我在地方上行走已经快两年了,这两年我积累了大量基层工作经验,了解到大宋底层生活,也渐渐摸索出了改革道路。”

“首先是赋税,正税确实轻,税收只有收成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但苛捐杂税就多得离谱,难怪当年学历史的时候,张教授会说“北宋赋重,众口一词,少有异议”。”

“但也是靠着赋税北宋才能撑这么久,如果现在进行赋税调整改革的话,可能宋朝要面临严重的压力。看来在减轻农民负担这件事上,还是要一步步慢慢来。”

“像王安石那样的青苗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只能借鉴,不能全盘接受。还有就是张居正改革和雍正改革,需要等到国内生产力提升,才能推广实施。”

“不过赋税暂时不好动,还是可以先改革吏治的。难怪范仲淹要先搞吏治,果然只有下基层看看情况才能了解缘由。”

“至于搞钱的事情,最终还是要开源节流,解决三冗问题,另外就是从日本吸纳金银还要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扩大对外贸易,这也是南宋的路子。”

“不管怎么样,我必须要寻找到一条属于大宋自己的道路,为了大宋农民,为了所有中华汉人,为了没有靖康耻,为了让汉民族屹立于世界之巅,我都必须加倍努力,不可懈怠。”

戌时末,夜深了,赵骏继续伏在案前,为自己的心中理想而奋斗。

感谢书友书友20180106230604207给上两章提出了中肯的意见,我进行了一定程度修改,个人认为更合理,大家可以回头去看看。上一章其实是我忘记写一段内容了,就是写百姓卖儿卖女,导致铺垫不够,让大家觉得主角演讲比较白,是我的问题,让大家代入感不足。其实主角一直是个生活在温室里的人,这段行走天下也是为了弥足这点不足,不然全凭嘴炮属实是空中楼阁。

有不少朋友说先阶段没那么好看了,确实一是这个月生病了影响状态,二是我是个人是认为主角还是要下乡去走走才能做出实事来,所以剧情稍显不足。

还是多谢大家指出问题,有合理的意见我会认真倾听,至于那些直接开骂者.我权当没看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