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绍冲上去,抓紧王辉的双臂:“真的?”
“真的,福建都司传出来的消息,哪里有假?”
蹲在一旁的王常有些不明所以:
“爹,我们可是有十三次制作步骤,成本不是下降,而是上升。”
王绍瞪了王常一眼:“你懂个屁,我这纸张一献上去,所有读书人都得用我这纸张,其他纸张价格自然就下降了。
我们只要按成本价卖,天下读书人,谁还去选原来的竹纸?”
“是啊!爹,我们现在就去京城!”
王绍没有立马回应,平复下激动的心情后,开始思忖:
[前些日子,无缘无故所有纸张都开始涨价,现在永昌侯又需要降价的纸张,这一定有什么我不知道。]
[知县已经知道我的纸张,不能就这么走了,我得留下拖延时间。]
想到这些,王绍沉声开口:“老大,你去建宁左卫找蓝封百户,听说他是蓝玉的义子,我们要通过他去京城。”
王常惊叫出声:“爹,这位可不好惹,一不小心我们都得死,这是与虎谋皮啊!”
“死也要去,现在只有这个办法,他是好色、好赌,可蓝玉的命令他不敢不听。”
“知道了,爹,我现在就去。”
说着,王常起身往门外走去,刚拉开房门,王绍的声音再次响起。
“等等!”
王常回头,双手还放在门上:“怎么了?”
“告诉蓝封,不管永昌侯给什么东西,我们都分一半给他,让找人护送我们去应天。”
“一半!”
王辉在一旁惊叫出声:“爹,那可是五万两啊!几百年都赚不到的钱。”
“糊涂!”
王绍厉斥出声:“不给他东西,我们能活着到京城吗?
这纸张有多大的利润你不知道吗?像我们这种普通人,别人想杀就杀。
命都没有,要钱有什么用?”
正如王绍所想,天高皇帝远,律法有时候根本没用,随便弄个罪名就能搞死他们一家。
这也是朱元璋为何会同意军队学字的原因,他太清楚下面的弯弯绕绕。
以前没办法,朱元璋只能和历朝历代一样,用宗族社会和地主来管理百姓,既能节省俸禄,又能安定这些地主。
可是,现在有了办法,还不需要增加大量俸禄,他完全可以将皇权延伸到乡下。
朱元璋此时眼神正死死盯着王本:
“王卿,何以如此?是咱做的不好,让你失望了?”
王本躬身一拜:“陛下英明,是微臣已经老了,很多理念转换不过来。
再待在朝堂上,只会影响到陛下决定,影响到朝局,望陛下明鉴。”
“王卿的经验正是大明所急需的,大明还需要王卿。”
说到这,朱元璋轻叹一声:“既然你决心要辞,咱也不能不让你回家颐养天年。
王卿再待一段时间,等黄册一事开始后,咱一定让卿回乡。”
王本暗自苦笑,不过也不再继续辞官:
“多谢陛下!”
“你也是大儒,这几天回去,推荐几个熟读律法,正直严明的读书人呈上来。
太子那边找卿有事,现在就过去看看。”
闻言,王本藏在袖子里双手不由得抖了抖:
[已经下定决心了吗?静诚兄,你到底和陛下说了什么?]
“微臣明白!”
王本离开后便慢慢走向东宫,路上遇到吴源,忍不住轻声提醒:
“暂时别提辞官,若黄册能顺利进行,你再去辞官。”
吴源有些疑惑:“为何?陛下没放你走?”
“放了,不过要等黄册之后。”
话落,王本扫了眼四周,见没人低声说道:
“陛下已经下定决心,刑部尚书钱唐做不了多长时间,你自己注意些。”
王绍冲上去,抓紧王辉的双臂:“真的?”
“真的,福建都司传出来的消息,哪里有假?”
蹲在一旁的王常有些不明所以:
“爹,我们可是有十三次制作步骤,成本不是下降,而是上升。”
王绍瞪了王常一眼:“你懂个屁,我这纸张一献上去,所有读书人都得用我这纸张,其他纸张价格自然就下降了。
我们只要按成本价卖,天下读书人,谁还去选原来的竹纸?”
“是啊!爹,我们现在就去京城!”
王绍没有立马回应,平复下激动的心情后,开始思忖:
[前些日子,无缘无故所有纸张都开始涨价,现在永昌侯又需要降价的纸张,这一定有什么我不知道。]
[知县已经知道我的纸张,不能就这么走了,我得留下拖延时间。]
想到这些,王绍沉声开口:“老大,你去建宁左卫找蓝封百户,听说他是蓝玉的义子,我们要通过他去京城。”
王常惊叫出声:“爹,这位可不好惹,一不小心我们都得死,这是与虎谋皮啊!”
“死也要去,现在只有这个办法,他是好色、好赌,可蓝玉的命令他不敢不听。”
“知道了,爹,我现在就去。”
说着,王常起身往门外走去,刚拉开房门,王绍的声音再次响起。
“等等!”
王常回头,双手还放在门上:“怎么了?”
“告诉蓝封,不管永昌侯给什么东西,我们都分一半给他,让找人护送我们去应天。”
“一半!”
王辉在一旁惊叫出声:“爹,那可是五万两啊!几百年都赚不到的钱。”
“糊涂!”
王绍厉斥出声:“不给他东西,我们能活着到京城吗?
这纸张有多大的利润你不知道吗?像我们这种普通人,别人想杀就杀。
命都没有,要钱有什么用?”
正如王绍所想,天高皇帝远,律法有时候根本没用,随便弄个罪名就能搞死他们一家。
这也是朱元璋为何会同意军队学字的原因,他太清楚下面的弯弯绕绕。
以前没办法,朱元璋只能和历朝历代一样,用宗族社会和地主来管理百姓,既能节省俸禄,又能安定这些地主。
可是,现在有了办法,还不需要增加大量俸禄,他完全可以将皇权延伸到乡下。
朱元璋此时眼神正死死盯着王本:
“王卿,何以如此?是咱做的不好,让你失望了?”
王本躬身一拜:“陛下英明,是微臣已经老了,很多理念转换不过来。
再待在朝堂上,只会影响到陛下决定,影响到朝局,望陛下明鉴。”
“王卿的经验正是大明所急需的,大明还需要王卿。”
说到这,朱元璋轻叹一声:“既然你决心要辞,咱也不能不让你回家颐养天年。
王卿再待一段时间,等黄册一事开始后,咱一定让卿回乡。”
王本暗自苦笑,不过也不再继续辞官:
“多谢陛下!”
“你也是大儒,这几天回去,推荐几个熟读律法,正直严明的读书人呈上来。
太子那边找卿有事,现在就过去看看。”
闻言,王本藏在袖子里双手不由得抖了抖:
[已经下定决心了吗?静诚兄,你到底和陛下说了什么?]
“微臣明白!”
王本离开后便慢慢走向东宫,路上遇到吴源,忍不住轻声提醒:
“暂时别提辞官,若黄册能顺利进行,你再去辞官。”
吴源有些疑惑:“为何?陛下没放你走?”
“放了,不过要等黄册之后。”
话落,王本扫了眼四周,见没人低声说道:
“陛下已经下定决心,刑部尚书钱唐做不了多长时间,你自己注意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