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穿越之我在明朝实施民生政治 > 第70章

第70章

“发生什么事了?”

“边走边说。”

蒋瓛靠近方时,低声解释:

“明年开春不是要核天下官田,制黄册吗?

今天在朝堂上颁布诏书,本来没什么问题,可是在说完军户取消世袭后,有些勋贵和武官坐不住了,纷纷表示反对。

有了勋贵开头,很多文官也开始细数取消军户世袭的弊端。

具体什么弊端我也说不清,你到宫中直接问陛下。”

?????

方时一脸问号,什么时候老朱需要跟文武百官扯皮,还要找他?

“陛下不该强令推行吗?谁敢反对直接杀了不就好?”

“是强令推行了,杀倒是没杀,把反对的那些勋贵,一人打了二十军棍。”

“文官没事?”

“没事!”

[老朱改性?文官居然会没事,这是什么情况?]

[糊涂、糊涂,忘了空印案,这些人已经是死人了,老朱怎么会跟死人计较。]

很快,两人就见到朱元璋,此时的朱元璋看上去并不着急。

“方小子,路上蒋瓛跟你说了吗?”

“已经说了。”

“那你为何没说取消世袭后的弊端?”

方时挠挠头发,有些尴尬:“陛下不是说考虑考虑吗?微臣便没上奏疏,一直在等陛下旨意。”

朱元璋瞪了方时一眼:“这么说,还是咱的错了?”

方时躬身一拜:

“当然是微臣的错!是微臣疏忽大意,忘了一切建议当及时分析利弊,望陛下恕罪。”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朱元璋满意点点头:“军户世袭可以让那些将士免了后顾之忧。

现在身后保障没了,单单靠战后抚恤,可不会让那些将士拼命。

若是最初没有定下他们还不会说什么,可明明已经有了,却无缘无故取消,确实会让将士们心生不满。

就算你是为了他们后代着想,他们也会在背后可着劲骂你。”

方时明白朱元璋的想法,因为战争未停,他现在还需要将士们卖命,不能做自毁长城之事。

“陛下诏书不可更改,不过可以给他们一些补偿。”

朱元璋淡淡回道:“什么补偿能比的上世袭?”

方时小心翼翼瞥了眼朱元璋,有些迟疑提出建议:

“要不试试族谱?毕竟族谱从自己开始写,这件事对谁都有吸引力。”

“…………”

朱元璋彻底无语,良久之后才缓缓开口:

“你怎么就跟族谱过不去?那些将士有些连宗族都没有,哪来的族谱?”

“朝廷可以先替他们写,等军队识字一事完成,他们就可以自己写。”

“不够!单单这个还不行,他们最主要担心的还是身后事,还是自己儿女。”

明初的抚恤制度还算优渥,将士出征死亡,给予三年俸禄,无子女无兄弟却有父母,则朝廷负责俸养终身。

整个军队保障制度是朱元璋亲自操刀设计,一句话老有所终、妻儿有所养、伤残有保障,就是为了解除将士的后顾之忧。

方时也明白,现在去除武官世袭制度,若不加以补偿,军队的战力必定下降。

没有多想,方时直接将原先的想法说出来:

“为国征战而死,各地长官当亲临将士家,授予英烈之府。

任何欺辱英烈家属的行为,上不避权贵、下不畏强权,一律罪加一等。

军户子弟,为官为商为农为工均可,一律优待。

所有为大明而亡将士,朝廷为其列碑,大明不灭、香火不息。

其他粮饷抚恤等,微臣不知大明税收,不敢有任何提议。”

听到这话,让朱元璋想起罪犯不再充军的条例,沉声开口:

“发生什么事了?”

“边走边说。”

蒋瓛靠近方时,低声解释:

“明年开春不是要核天下官田,制黄册吗?

今天在朝堂上颁布诏书,本来没什么问题,可是在说完军户取消世袭后,有些勋贵和武官坐不住了,纷纷表示反对。

有了勋贵开头,很多文官也开始细数取消军户世袭的弊端。

具体什么弊端我也说不清,你到宫中直接问陛下。”

?????

方时一脸问号,什么时候老朱需要跟文武百官扯皮,还要找他?

“陛下不该强令推行吗?谁敢反对直接杀了不就好?”

“是强令推行了,杀倒是没杀,把反对的那些勋贵,一人打了二十军棍。”

“文官没事?”

“没事!”

[老朱改性?文官居然会没事,这是什么情况?]

[糊涂、糊涂,忘了空印案,这些人已经是死人了,老朱怎么会跟死人计较。]

很快,两人就见到朱元璋,此时的朱元璋看上去并不着急。

“方小子,路上蒋瓛跟你说了吗?”

“已经说了。”

“那你为何没说取消世袭后的弊端?”

方时挠挠头发,有些尴尬:“陛下不是说考虑考虑吗?微臣便没上奏疏,一直在等陛下旨意。”

朱元璋瞪了方时一眼:“这么说,还是咱的错了?”

方时躬身一拜:

“当然是微臣的错!是微臣疏忽大意,忘了一切建议当及时分析利弊,望陛下恕罪。”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朱元璋满意点点头:“军户世袭可以让那些将士免了后顾之忧。

现在身后保障没了,单单靠战后抚恤,可不会让那些将士拼命。

若是最初没有定下他们还不会说什么,可明明已经有了,却无缘无故取消,确实会让将士们心生不满。

就算你是为了他们后代着想,他们也会在背后可着劲骂你。”

方时明白朱元璋的想法,因为战争未停,他现在还需要将士们卖命,不能做自毁长城之事。

“陛下诏书不可更改,不过可以给他们一些补偿。”

朱元璋淡淡回道:“什么补偿能比的上世袭?”

方时小心翼翼瞥了眼朱元璋,有些迟疑提出建议:

“要不试试族谱?毕竟族谱从自己开始写,这件事对谁都有吸引力。”

“…………”

朱元璋彻底无语,良久之后才缓缓开口:

“你怎么就跟族谱过不去?那些将士有些连宗族都没有,哪来的族谱?”

“朝廷可以先替他们写,等军队识字一事完成,他们就可以自己写。”

“不够!单单这个还不行,他们最主要担心的还是身后事,还是自己儿女。”

明初的抚恤制度还算优渥,将士出征死亡,给予三年俸禄,无子女无兄弟却有父母,则朝廷负责俸养终身。

整个军队保障制度是朱元璋亲自操刀设计,一句话老有所终、妻儿有所养、伤残有保障,就是为了解除将士的后顾之忧。

方时也明白,现在去除武官世袭制度,若不加以补偿,军队的战力必定下降。

没有多想,方时直接将原先的想法说出来:

“为国征战而死,各地长官当亲临将士家,授予英烈之府。

任何欺辱英烈家属的行为,上不避权贵、下不畏强权,一律罪加一等。

军户子弟,为官为商为农为工均可,一律优待。

所有为大明而亡将士,朝廷为其列碑,大明不灭、香火不息。

其他粮饷抚恤等,微臣不知大明税收,不敢有任何提议。”

听到这话,让朱元璋想起罪犯不再充军的条例,沉声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