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穿越之我在明朝实施民生政治 > 第60章

第60章

方时暗暗摇头,对着李景隆劝道:

“别掺和进来,就当不知道。”

紧接着,又对着下方士子说:

“你们也一样,秦氏和王氏,还有两天后的辩论赛,你们听听就好,别参与进去。”

李景隆一脸疑惑:“为什么?”

“没有为什么,你们能听劝就听,不能听劝我也不能逼着你们。

现在开始讲书,记住我讲书的节奏。”

“话说五千年之前,生活在……”

与此同时,身处东宫的朱标,看着蒋瓛呈上的奏疏,陷入了沉思。

[三个月前的事,都能放出来,这刑部也参与进来了。]

[闹得这么大,再结合国子监辩论,过不了多久,怕是要传遍整个南方。]

[要不要给方时升个官,让他上朝?]

[这事一旦群情汹涌,朝堂上若辩论不过,父皇说不定要生气,提前动手。]

[方时上朝,单单能用张子正蒙解释十目所视的才学,或许可以辩论的过。]

[可万一方时急切之下,又说出一些篡改经典的话,那些读书人会活剐了他。]

朱标揉了揉眉心,有些头疼,现在还没确定好治国理念,他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去做。

一旦朱元璋能确定下来,以方时的方法去重新编造一部经典,他完全可以找人商量。

也不至于现在,一点消息都不能泄露,连商量的人都没有。

[爹也在纠结,对方也是看中这个,才急得出手吗?]

忽然,一名内侍踏着小碎步进来:

“启禀太子殿下,蓝英蓝百户呈上一份奏疏,说是替方司柬转呈。”

看着内侍手上厚厚的一叠奏疏,朱标随手接过:

“下去吧!”

朱标翻开奏疏认真浏览,半晌过后,直接合上奏疏,往坤宁宫走去。

他相信,有了这份奏疏,他的父皇一定能够同意方时提议。

就算还有点纠结,他也有把握劝动。

面对朱标的到来,朱元璋有些稀奇:

“咦?我们的大忙人怎么有空来?真是稀客啊!”

“爹,你也好意思说,你一个皇帝躲在后宫偷懒,让你儿子累死累活。”

朱元璋一点也不觉得尴尬:“咱这是在锻炼你,你看历朝历代的太子,哪个有这机会?”

“真好意思!”

马皇后一点也不惯着朱元璋,给朱标倒了一杯茶:

“别听你爹胡说,他就是想偷懒。”

“谢谢娘!”

说着,朱标把奏疏放在朱元璋面前:

“这是方司柬刚刚呈上,爹,你看看。”

“这么快?”

朱元璋有些讶异:“他写奏疏都不用时间的吗?”

“你不是让他今天呈上?”

朱元璋翻开奏疏:“那是咱说习惯了,这么大的事,怎么可能一天就能写出来。

唉,还是方小子的奏疏看的清爽,开门见山,有事说事。

那些官员怎么说都不听,咱有时候真想打他们一顿。”

朱标没有回话,而是从朱元璋身前,拿起一张烧饼啃了起来。

朱元璋的性子他也了解,也就是说说而已,一般只会杀人,很少会打人。

真杀人也都有目的,冲动下是极少数,只是做出个暴怒的姿态,让人以为是冲动而已。

等朱标啃完两个烧饼,朱元璋也看完,顺势把奏疏放在马皇后身前。

“方小子没说错,经过一千多年的时间,很多学说都没有原来的样貌。

论语、孟子等经典很多言语到底什么意思,已经不可究,只能根据当下情形,做出最合理的解释。

为政以德,这个德到底是什么意思,是得到好结果的德,还是道德的德?

又比如,里仁为美,到底是朱子所说的,住到拥有仁厚风俗之地,还是心中一直处于仁的状态?”

方时暗暗摇头,对着李景隆劝道:

“别掺和进来,就当不知道。”

紧接着,又对着下方士子说:

“你们也一样,秦氏和王氏,还有两天后的辩论赛,你们听听就好,别参与进去。”

李景隆一脸疑惑:“为什么?”

“没有为什么,你们能听劝就听,不能听劝我也不能逼着你们。

现在开始讲书,记住我讲书的节奏。”

“话说五千年之前,生活在……”

与此同时,身处东宫的朱标,看着蒋瓛呈上的奏疏,陷入了沉思。

[三个月前的事,都能放出来,这刑部也参与进来了。]

[闹得这么大,再结合国子监辩论,过不了多久,怕是要传遍整个南方。]

[要不要给方时升个官,让他上朝?]

[这事一旦群情汹涌,朝堂上若辩论不过,父皇说不定要生气,提前动手。]

[方时上朝,单单能用张子正蒙解释十目所视的才学,或许可以辩论的过。]

[可万一方时急切之下,又说出一些篡改经典的话,那些读书人会活剐了他。]

朱标揉了揉眉心,有些头疼,现在还没确定好治国理念,他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去做。

一旦朱元璋能确定下来,以方时的方法去重新编造一部经典,他完全可以找人商量。

也不至于现在,一点消息都不能泄露,连商量的人都没有。

[爹也在纠结,对方也是看中这个,才急得出手吗?]

忽然,一名内侍踏着小碎步进来:

“启禀太子殿下,蓝英蓝百户呈上一份奏疏,说是替方司柬转呈。”

看着内侍手上厚厚的一叠奏疏,朱标随手接过:

“下去吧!”

朱标翻开奏疏认真浏览,半晌过后,直接合上奏疏,往坤宁宫走去。

他相信,有了这份奏疏,他的父皇一定能够同意方时提议。

就算还有点纠结,他也有把握劝动。

面对朱标的到来,朱元璋有些稀奇:

“咦?我们的大忙人怎么有空来?真是稀客啊!”

“爹,你也好意思说,你一个皇帝躲在后宫偷懒,让你儿子累死累活。”

朱元璋一点也不觉得尴尬:“咱这是在锻炼你,你看历朝历代的太子,哪个有这机会?”

“真好意思!”

马皇后一点也不惯着朱元璋,给朱标倒了一杯茶:

“别听你爹胡说,他就是想偷懒。”

“谢谢娘!”

说着,朱标把奏疏放在朱元璋面前:

“这是方司柬刚刚呈上,爹,你看看。”

“这么快?”

朱元璋有些讶异:“他写奏疏都不用时间的吗?”

“你不是让他今天呈上?”

朱元璋翻开奏疏:“那是咱说习惯了,这么大的事,怎么可能一天就能写出来。

唉,还是方小子的奏疏看的清爽,开门见山,有事说事。

那些官员怎么说都不听,咱有时候真想打他们一顿。”

朱标没有回话,而是从朱元璋身前,拿起一张烧饼啃了起来。

朱元璋的性子他也了解,也就是说说而已,一般只会杀人,很少会打人。

真杀人也都有目的,冲动下是极少数,只是做出个暴怒的姿态,让人以为是冲动而已。

等朱标啃完两个烧饼,朱元璋也看完,顺势把奏疏放在马皇后身前。

“方小子没说错,经过一千多年的时间,很多学说都没有原来的样貌。

论语、孟子等经典很多言语到底什么意思,已经不可究,只能根据当下情形,做出最合理的解释。

为政以德,这个德到底是什么意思,是得到好结果的德,还是道德的德?

又比如,里仁为美,到底是朱子所说的,住到拥有仁厚风俗之地,还是心中一直处于仁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