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穿越之我在明朝实施民生政治 > 第389章

第389章

“公爵?侯爵?”

“公爵!定国公吧!兴教化定民心、尊王攘夷定社稷,也算不辱没孔圣人,如此读书人也没什么好说。”

朱元璋脸色有些为难:“要不再想想,国公之位就这么给出去,让大明将士怎么想?”

“只要不是因孔子之德而封爵,哪怕封王都不过分。”

“行!等会你去一下坤宁宫量下身子,咱和你娘准备给你做件衣服。”

朱标目光重新落在奏疏上:“不用!儿子衣服多得是,让娘给雄英多做件几件。”

“雄英也有!不止衣服,鞋子什么的都要做。”

朱标抬头看向朱元璋,满脸狐疑:

“爹,您今天怎么奇奇怪怪的?衣服每年不都有,今年怎么特意提醒我?

你该不会是在准备龙袍吧?”

“怎么?你不愿意?君子言而有信,别让咱看不起你。”

朱标有些哭笑不得:“爹!等元廷灭了后,哪怕你不愿意,儿子都要造反。

现在是真不行,元廷必须在你手上灭掉,哪怕辽东收回了也不行。”

“咱已经让蓝玉和文英回京,这次除了要收回辽东,还要灭掉元廷。

咱想过了,纳哈出这次损失十多万兵马,必定会被元廷问责,正是招降的时候。

而草原其他部落也会蠢蠢欲动,元主为了保护自己,必定会将军队聚集在一起。

如此一来,水源是关键,咱已经派遣大量探子和锦衣卫,带着蒙元俘虏前往草原各个湖泊探查。

还有李成仁,他们不是一直与元廷有联络,咱也派人去收买李成仁身边的人。

只要他们派使者去见元主,咱就能找到元廷所在。”

说到这,朱元璋顿了顿,脸色变得严肃:

“标儿,你没指挥过大战也不怎么上战场,这是你的缺点,以后对于战场上的事多问问蓝玉和文英。

特别是文英,他是咱亲手带出来的,对于战场上的事一清二楚。”

“儿子明白了!”

正要继续开口,一名内侍疾步走进来:

“陛下,户部尚书茹太素求见!”

“让他进来!”

不消片刻,茹太素带着笑意走进来,一开口朱元璋脸色就黑了下来:

“臣拜见陛下、太子殿下!今日见到陛下,臣喜不自胜,子曰:……”

“曰个屁!你就不能改改你的臭毛病?天天引经据典,就不能学学方小子,有事说事?”

茹太素讪讪一笑:“子、臣习惯了,陛下见谅!

商人林易补交近两年的商税二十万两,臣觉得此事重大,就立马过来告诉陛下。”

“二十万两?”

朱元璋从一堆奏疏中抽出一本,缓缓看了起来:

“林易咱知道,他不是一直购买粮食帮咱大明修路吗?怎么还有这么多钱。”

“因为有为国牌匾,关税加其他杂税都免了,林家卖酒利润也大涨,所以才有这么多。”

看着奏疏上‘林家二十万’几个字,朱元璋满意点点头:

“很好!前两天钱尚书说,河南等地的学校最近入不敷出,这二十万两就安排给学校那边。

户部那边派人去看看,每个学校每年有多少学子,大概需要多少银两,顺便把教官名单弄一份交给承志部,以后这些教官的钱粮就从户部出。”

“臣遵旨!”

茹太素躬身应下:“臣觉得既然商税如此多,大明可否适时重启市舶司。”

“再等等吧!”

朱元璋摇了摇头:“等安南与云南免税结束再说,目前还是需要粮食。

开启市舶司需要准备很多,别的不说,单单宝钞就要改。

你找个时间去和方小子谈谈,他会告诉你什么时候重启市舶司合适。”

“公爵?侯爵?”

“公爵!定国公吧!兴教化定民心、尊王攘夷定社稷,也算不辱没孔圣人,如此读书人也没什么好说。”

朱元璋脸色有些为难:“要不再想想,国公之位就这么给出去,让大明将士怎么想?”

“只要不是因孔子之德而封爵,哪怕封王都不过分。”

“行!等会你去一下坤宁宫量下身子,咱和你娘准备给你做件衣服。”

朱标目光重新落在奏疏上:“不用!儿子衣服多得是,让娘给雄英多做件几件。”

“雄英也有!不止衣服,鞋子什么的都要做。”

朱标抬头看向朱元璋,满脸狐疑:

“爹,您今天怎么奇奇怪怪的?衣服每年不都有,今年怎么特意提醒我?

你该不会是在准备龙袍吧?”

“怎么?你不愿意?君子言而有信,别让咱看不起你。”

朱标有些哭笑不得:“爹!等元廷灭了后,哪怕你不愿意,儿子都要造反。

现在是真不行,元廷必须在你手上灭掉,哪怕辽东收回了也不行。”

“咱已经让蓝玉和文英回京,这次除了要收回辽东,还要灭掉元廷。

咱想过了,纳哈出这次损失十多万兵马,必定会被元廷问责,正是招降的时候。

而草原其他部落也会蠢蠢欲动,元主为了保护自己,必定会将军队聚集在一起。

如此一来,水源是关键,咱已经派遣大量探子和锦衣卫,带着蒙元俘虏前往草原各个湖泊探查。

还有李成仁,他们不是一直与元廷有联络,咱也派人去收买李成仁身边的人。

只要他们派使者去见元主,咱就能找到元廷所在。”

说到这,朱元璋顿了顿,脸色变得严肃:

“标儿,你没指挥过大战也不怎么上战场,这是你的缺点,以后对于战场上的事多问问蓝玉和文英。

特别是文英,他是咱亲手带出来的,对于战场上的事一清二楚。”

“儿子明白了!”

正要继续开口,一名内侍疾步走进来:

“陛下,户部尚书茹太素求见!”

“让他进来!”

不消片刻,茹太素带着笑意走进来,一开口朱元璋脸色就黑了下来:

“臣拜见陛下、太子殿下!今日见到陛下,臣喜不自胜,子曰:……”

“曰个屁!你就不能改改你的臭毛病?天天引经据典,就不能学学方小子,有事说事?”

茹太素讪讪一笑:“子、臣习惯了,陛下见谅!

商人林易补交近两年的商税二十万两,臣觉得此事重大,就立马过来告诉陛下。”

“二十万两?”

朱元璋从一堆奏疏中抽出一本,缓缓看了起来:

“林易咱知道,他不是一直购买粮食帮咱大明修路吗?怎么还有这么多钱。”

“因为有为国牌匾,关税加其他杂税都免了,林家卖酒利润也大涨,所以才有这么多。”

看着奏疏上‘林家二十万’几个字,朱元璋满意点点头:

“很好!前两天钱尚书说,河南等地的学校最近入不敷出,这二十万两就安排给学校那边。

户部那边派人去看看,每个学校每年有多少学子,大概需要多少银两,顺便把教官名单弄一份交给承志部,以后这些教官的钱粮就从户部出。”

“臣遵旨!”

茹太素躬身应下:“臣觉得既然商税如此多,大明可否适时重启市舶司。”

“再等等吧!”

朱元璋摇了摇头:“等安南与云南免税结束再说,目前还是需要粮食。

开启市舶司需要准备很多,别的不说,单单宝钞就要改。

你找个时间去和方小子谈谈,他会告诉你什么时候重启市舶司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