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读书人此时已经在衙门等候,见方时到来,纷纷起身行礼:
“学生拜见方布政使!”
方时回了一礼:“诸位请坐!恭喜诸位从众多才子中脱颖而出,以后便是同僚,望诸位时刻记着为国为民。”
“学生明白!”
走到主位坐下,方时缓缓开口:“经过士王的教化,交趾一直以来学的都是儒家经典,大越朝也行科举制。
想来诸位对中原王朝历史也有所了解,不知诸位对大明有何看法,如今的大明对比历朝历代还有什么不足。”
其他读书人还在思考,而嬴苏想都没想直接开口:
“学生嬴苏嬴子复认为大明当及时收回故土,安西都护府、九真郡、察合台汉国等等都应该收回。
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是为大一统!”
方时怔愣好一会,细细打量着嬴苏,半晌后才出声:
“依子复兄所言,蒙元所打下三千多万公里的土地都要收回来?”
“嘶……”
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在心里默默计算这到底有多大:
[大越最多时候也就三十多万,一百个大越?]
嬴苏也是心里一惊,面上却不显:
“不管多大,大明都要收回来,祖宗土地不可丢失。”
“子复兄之姓可是秦嬴?”
“是!始皇征百越先祖跟随赵佗到来,后来一直定居在交趾,最初可追溯到献公。”
方时嘴角缓缓上扬:“原是秦嬴后裔,难怪子复兄志向远大。
既如此,子复兄当好好治民,将来有机会定能前往陕西布政司任职。”
方时根本不想知道这是不是真的,若是有用,假的也得变成真,在他这里一切都是工具,没有实事求是一说。
“应安南百姓之请,大明决定在安南实行云南之政,让诸位过来,一是让诸位近距离学习朝廷政策。
二来则有些想要跟诸位说说,以免将来诸位后悔。”
“请方布政使教导!”
方时微微颔首:“诸位也知道陛下是神农后裔,身为大明官员也得向神农学习,事事当以百姓为重,还要有尝百草的勇气。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尔等为官之后,亦当以行配言,方可无过。
为官之后,财货、土地、美女、权力等诱惑接踵而至,我不认为诸位都能挡住诱惑,只希望诸位在面对诱惑能多想想大明律法。
人人都是好逸恶劳,都爱享受,此乃天理,所以在面对诱惑时产生动摇不必自我菲薄,存善去恶即可。”
话音刚落,李德疑惑出声:
“晦庵先生言:性者,即天理也,万物禀而受之,无一理之不具。
孟子言:性本善!
何以方布政使认为好逸恶劳是天理而不是气?”
“饿食、寒衣、困睡,花草狗彘与人并无不同,是否为天理?”
“是!”
“那吾等可否认为天理是上天赋予的理即为天理?”
说到这,方时顿了顿,扫了眼众人后,一脸严肃:
“以国家社稷言,性恶才能导人向善有序;以个人言,性善才能让吾等有羞耻之心。
若君王言性善,则法治荡然无存;若个人言性恶,则吾等可以掩饰自己的恶行,致使落入禽兽之流。
天地无善无恶,天降大雨有人高兴亦有人难过、大地震动人死无数,亦有花草破土重生。
因此,性善性恶本无定论,以我来说,天理、二气、圣贤三位一体,才让吾等成为万物之灵。”
“敢问方布政使此言何意?”
“天理即性,亦是天命之谓性,上天赋予的;
安南读书人此时已经在衙门等候,见方时到来,纷纷起身行礼:
“学生拜见方布政使!”
方时回了一礼:“诸位请坐!恭喜诸位从众多才子中脱颖而出,以后便是同僚,望诸位时刻记着为国为民。”
“学生明白!”
走到主位坐下,方时缓缓开口:“经过士王的教化,交趾一直以来学的都是儒家经典,大越朝也行科举制。
想来诸位对中原王朝历史也有所了解,不知诸位对大明有何看法,如今的大明对比历朝历代还有什么不足。”
其他读书人还在思考,而嬴苏想都没想直接开口:
“学生嬴苏嬴子复认为大明当及时收回故土,安西都护府、九真郡、察合台汉国等等都应该收回。
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是为大一统!”
方时怔愣好一会,细细打量着嬴苏,半晌后才出声:
“依子复兄所言,蒙元所打下三千多万公里的土地都要收回来?”
“嘶……”
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在心里默默计算这到底有多大:
[大越最多时候也就三十多万,一百个大越?]
嬴苏也是心里一惊,面上却不显:
“不管多大,大明都要收回来,祖宗土地不可丢失。”
“子复兄之姓可是秦嬴?”
“是!始皇征百越先祖跟随赵佗到来,后来一直定居在交趾,最初可追溯到献公。”
方时嘴角缓缓上扬:“原是秦嬴后裔,难怪子复兄志向远大。
既如此,子复兄当好好治民,将来有机会定能前往陕西布政司任职。”
方时根本不想知道这是不是真的,若是有用,假的也得变成真,在他这里一切都是工具,没有实事求是一说。
“应安南百姓之请,大明决定在安南实行云南之政,让诸位过来,一是让诸位近距离学习朝廷政策。
二来则有些想要跟诸位说说,以免将来诸位后悔。”
“请方布政使教导!”
方时微微颔首:“诸位也知道陛下是神农后裔,身为大明官员也得向神农学习,事事当以百姓为重,还要有尝百草的勇气。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尔等为官之后,亦当以行配言,方可无过。
为官之后,财货、土地、美女、权力等诱惑接踵而至,我不认为诸位都能挡住诱惑,只希望诸位在面对诱惑能多想想大明律法。
人人都是好逸恶劳,都爱享受,此乃天理,所以在面对诱惑时产生动摇不必自我菲薄,存善去恶即可。”
话音刚落,李德疑惑出声:
“晦庵先生言:性者,即天理也,万物禀而受之,无一理之不具。
孟子言:性本善!
何以方布政使认为好逸恶劳是天理而不是气?”
“饿食、寒衣、困睡,花草狗彘与人并无不同,是否为天理?”
“是!”
“那吾等可否认为天理是上天赋予的理即为天理?”
说到这,方时顿了顿,扫了眼众人后,一脸严肃:
“以国家社稷言,性恶才能导人向善有序;以个人言,性善才能让吾等有羞耻之心。
若君王言性善,则法治荡然无存;若个人言性恶,则吾等可以掩饰自己的恶行,致使落入禽兽之流。
天地无善无恶,天降大雨有人高兴亦有人难过、大地震动人死无数,亦有花草破土重生。
因此,性善性恶本无定论,以我来说,天理、二气、圣贤三位一体,才让吾等成为万物之灵。”
“敢问方布政使此言何意?”
“天理即性,亦是天命之谓性,上天赋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