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事情,段伯父肯定不会给你说的,我想他也不好意思说出口。”
然后慕容复告诉了段誉,段正淳的风流韵事,段誉听完涨红了脸。
得知他已经认识的钟灵是他的妹妹,自己还有很多妹妹,他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了。
“我府上现在还有两位你的妹妹,一位叫阿朱,一位是我的表妹王语嫣,你要不要见见?”
“不必了,不必了慕容公子,我已经出来了好长时间,不回去的话父母会担心的,我这就告辞了。”
说完段誉撒丫子就跑了,任谁知道自己的父亲在外惹了这么多的风流债也不会无动于衷,更何况是段誉这种人呢?
送走段誉之后,慕容复又过上了一段平静日子。
九个月后,去寻找北海道的邓百川一行人平安归来。
“公子,我们已经找到了公子你说的那个北海道。”
邓百川激动的汇报着他找到北海道的消息。
“辛苦邓大哥了,这一路上想必受了挺多苦吧。”
“公子,没什么辛苦的,海上确实危险,我们有好几次差点迷失方向,幸好公子的地图准确,我们这才找到了北海道。”
“邓大哥,你给我说说北海道的情况吧。”
“公子,我们是航行了四个月到的北海道,这个岛上的面积确实挺大,岛上生活着一些土着,靠打猎为生。”
“我仔细看过了,这个岛中间高,两边地势平坦,适合种粮食,能够容纳百万人口,绝对可以作为我们慕容家的大后方。”
“很好,邓大哥找到北海道对我慕容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代表慕容家所有人感谢邓大哥。”
“公子,为慕容家效力我在所不辞。”
两人互相寒暄了一番,邓百川又说起了他对北海道的安排。
“公子,我们到达之后,那里的土着没有对我们出手,反而欢迎我们的到来,岛上的土着大概有近1000人左右,我们也没有对他们出手。”
“回来之前我留下了一些我们的人驻守在北海道,我回来是向公子你报告这个消息,同时想进行移民,早日把北海道打造成我慕容家的大后方。”
“好,邓大哥此举甚为稳妥。”
“这样,邓大哥你先休息几天,我下去安排,让人搜集流民,移民到北海道。”
邓百川离开后,慕容复叫来了阿朱,告诉了她刚才邓百川说的消息。
“阿朱,何处的流民多,你们“听风阁”知道吗?”
“公子,这年头我们南方还好,北方时有战争发生,流民很多。”
“很好,这样,你把流民多的地方整理出来,同时安排人去各地搜集流民,让邓大哥带回北海道,同时也安排我们燕子坞的一些会练兵的老人去哪里练兵。”
随后慕容复盘点了一下自己的规划,发现武力方面的布局还可以。
但是自己手下文人太少这是个问题,就算是有崇文学院的学生们,但是等到他们长大,那还得十来年。
“要不自己出钱办一个学院,请大儒来教授,吸纳学子为自己所用。”
“自己还可以乘机作些诗,宣扬自己的名声。”
“自己现在的名声只是在江湖上有名,在文人圈里没有任何名声,这对以后绝对不利。”
要知道自古造反者,没有文人相助是成不了事情的,就算是开局可以闹出声势,但是没有长远的规划,没有有序的管理,最终都会失败。
慕容复越想越觉得可信,学院里的学生要是学习出众,自己还可以资助他们考取功名,到时候自己造反,总有人会来帮助自己的。
决定之后,慕容复立刻找来府上的几个读书人商量对策。
“公子,此举大善呀。”
一位儒生打扮的老者对慕容复说道,这位是慕容家的旁系慕容洪,曾经参加过科举,可惜没有考中。
“洪叔,你觉得可行?”
“复儿,绝对可行,这一方面会文人圈子里打响我们慕容家的名声,一方面也会让人们慢慢接纳我们慕容家。”
“我们家虽然在苏州生活已久,但是始终是鲜卑族,如果我们现在开书院,主动融入文人圈子里,那么他们会慢慢接纳我们的,要知道这天下的舆论可是掌握在文人手中。”
“就算有朝一日再有人借口我们慕容家是鲜卑族,也会有人出来替我们反驳他们。”
“洪叔所说言之有理,但是洪叔你知道,复儿没有在文人圈子里走动过,我想让你和在座的几位去办这个事情,伱觉得如何?”
“没问题,我老头子这辈子科考不中,最大的愿望就是为我慕容家培养人才。”
“这苏州的许多大儒我都认识,你放心,我肯定会把这个学院办好,为我慕容家招纳人才。”
“那就麻烦洪叔和几位了。”
这一聊就是三个时辰,直到吃完饭,这几个老头子才意犹未尽的离去。
三个月后,苏州离燕子坞比较近的一处书院拔地而起,命名为“江南书院”,慕容洪为院长。
这座书院不收取费用,而且还管一日两餐,书院刚开就聚集了来自南方各地的学子。
书院的设计是慕容复参考后世的大学进行设计的,除了教学楼之外,慕容复还给他们修建了宿舍,食堂,图书馆,还有运动场。
开业这天,慕容复并没有出现,一切由慕容洪出面招待。
当众多大儒看到“江南书院”的设计时,都询问是否可以来书院教书,慕容洪当然是照单全收,全都接纳了。
这时候他开始佩服起慕容复的高瞻远瞩了,当初建造书院的时候,他觉得这样建造书院太过于浪费。
当时他的决议被慕容复否了,坚持要这样建造,没想到这一下倒是引来了众多大儒。
这座学院不仅仅是吸引了众多大儒,而且吸引了众多学子。
富贵人家的学子觉得这座学院建造的非常人性化,还有运动场,这是他们所钟爱的,至于寒门学子则是被图书馆所吸引。
书院开业那天,整个苏州城里流传起了一句话,“念书当到“江南书院”,慕容家功德无量。”
这句话传遍了苏州,继而向整个江南,整个天下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