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过段时间便会开始试验,工厂也在今日开工,到达江城的难民也各有安排,种在地里的作物都在茁壮生长。
但要想维持这些,必须要有金钱的支持。
剩下的钱虽还能坚持一段时间,名下的产业每月也都有进账,但如此花销下去,定会入不敷出。
是时候该琢磨出其他赚钱的法子了。
她特意问过,这个朝代已有肥皂,只是比较粗糙,且只有稍微富贵一点的人家能用得起。
她可以将肥皂做得更精细,再配上一定的营销手法,将东西卖给有钱人。
不止如此,其他新鲜好看又稀少的物品,在这些人中想要卖出高价,应该不算难。
据叶青黛所知,一些较大的城镇里,富商与官员生活都极为奢侈,被层层剥削的只有生活在底层的百姓。
赚他们的钱,叶青黛一点都不会觉得不好意思。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赚钱的办法。
盐。
现在的盐即便再好,也总会泛着淡淡的黄,若有纯白如雪的盐开始售卖,定会有人抢着购买。
只是盐涉及的利益实在太大,需谨慎一点。
她吩咐车夫回去,车夫应下,马车当即动起来。
在马车的摇晃中,她开始昏昏欲睡。
马车驶近城门,有段路离难民的临时居所将近,人一多,不可避免的有些嘈杂。
她耳边传来隐隐的哭泣与说话声,同时,车夫勒紧缰绳,马车被迫停下。
她打开车窗,往外看去。
一个浑身衣物破烂脏污的人站在马车前,身高中等,身材消瘦,头发打结成块,露出来的肌肤不止脏污,还带着新旧叠加的伤,看着格外凄惨。
即便隔着一段距离,她也能隐约闻到飘过来的味道。
这人像是从泥里打过滚,光从外表去看,压根分不清是男是女。
叶青黛只注意到,这人的眼睛很漂亮,还带着股倔强的野性,像是山坳里的狼崽子。
两人的视线在空中相撞,那人问道:“你是惠安郡主?”
他一开口,叶青黛才知道他是个少年。
她眉毛微挑:“你怎么知道我是谁?”
她今日乘坐的马车平平无奇,没有其他装饰不说,车厢也不宽敞,只需家中小有资产便能置办。
叶青黛有些好奇,她方才未曾露面,少年是怎么知道她乘坐的马车是哪辆?
更何况,看少年的模样,应是今日才至江城,还未来得及洗漱,领取新衣。
见叶青黛承认身份,那人扑通跪下,再重重磕头:“求郡主救救我娘,我愿当牛做马,一辈子听从郡主指派!”
这一磕头,真实在。
叶青黛心中冒出这个念头,接着,少年又是一个接一个的响头磕下来,磕的她头皮发麻,阻止道:“我不一定能帮你,但你可以说说你的情况。”
“你走近些说吧。”
少年直起身子走到近前,鲜血从他额头流下,他脸上没有半分痛楚,道:“家乡受了灾,我听说康王与郡主心善,便往此处来,在路上,母亲为了省下口粮给我和妹妹,身体虚弱染病。”
“大夫说,要想医治,也许需要上万两。”
他口中的母亲与妹妹在不远处,女人瘦的厉害,脸颊微微凹陷,气色灰败,出气多进气少,再不医治,只怕真的要一命呜呼。
叶青黛虽派了大夫给难民免费医治,但医治的程度也很有限,超过一定数额,便不会为其继续医治。
关于此条规定,很少有人不服。
能免费看病已经很好,就算只给一口吃的,就比其他地方的管理者要好。
像少年口中所说的上万两,自然不可能为他母亲继续医治。
叶青黛眼尖的发现,这三人穿的衣服布料并不差,最起码,普通百姓买不起。
只是由于太脏,一般人发现不了。
他语气十分笃定:“我知道这笔钱不少,但我可以给郡主创造相应的价值。”
叶青黛很慢的眨了眨眼:“你会什么?”
“我会武,骑马射箭,刀剑都行,会弹琴,也会医术。”说着,少年压低声音,“也会制毒。”
制毒啊。
她的指尖轻轻点了点窗台:“你母亲会不会认字,亦或是刺绣绘画?”
少年一怔,旋即回答道:“都会,我祖父原是读书人,家境过得去,将我母亲教导的极好。”
“我会安排人去医治你母亲,等你母亲恢复大半,你再来王府报道。”
抛下这句话,她合上车窗,让车夫继续往前。
耳边再次响起磕头声,少年用沙哑哽咽的声音道:“多谢郡主,从今以后,我商淮空的命就是郡主的了。
叶青黛扶了扶额,即便在这里生活了这么多年,她还是不习惯别人动不动就给她磕头。
虽然她知道,对于很多身无长物的人来说,磕头是他们所能想到的最真挚的感谢方法了。
刚回到王府,天空中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
临近正午的天空依旧一片明亮,想来这雨不会下太久。
盼夏在身后为她撑起油纸伞,沉默的跟着。
一路走到自己的院子,大半月前种下的白萝卜与大白菜正在茁壮的生长着,又经雨水洗涤,看着越发喜人。
另一位婢女青阳发出感叹:“这些苗长得真好,用了改良肥料的土地就是不一样,就像人一样,多吃肉,就能长的更高更胖。”
最后,她得出结论:“郡主,你改良过的肥料,就是好用!”
叶青黛被她这般的形容逗笑,仔细想想,倒也没错。
不管是人还是蔬菜,只要缺乏营养,生长必定受到影响。
不过她说的话不全对,生长所需的营养重要,种子本身也重要。
叶青黛没多言,让其他人认为是改良肥料的原因也不错。
再过一段时间,院中与城外先后种下去的作物便会成熟,多少能减缓一点对其他粮食的消耗。
毕竟接下来是冬天,而江城冬日严寒,不利于作物生长,库存的粮食有限,能减缓少许压力,也是好的。
只要能度过今年冬天,明年,一切都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
“郡主,刘知府来了。”
正伏案作画的叶青黛听闻此话,当即抬起头来:“他在何处?”
说话间,她已甩下笔,大步往外走去。
盼夏紧跟在她身边,压低声线:“刘知府刚到府上不久,此时正往正院去。”
刘知府是皇帝派来监视康王的人,刚到此处时,没少给康王使绊子。
当然,在刘知府面前,康王不可能逆来顺受,总会让对方吃点暗亏,但又找不出他的错处来,只能想其他办法。
刘知府爱好享乐,不愿管事,只想夜夜笙歌,美人作伴,这样互相找麻烦的时日一长,他便主动找康王商谈。
不知他们私底下说了些什么,自那次以后,两人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刘知府不再没事找事,康王也不给他找麻烦。
只是每隔一段时间,刘知府便会到王府一次,大多时间都是索要钱财。
为了安宁,康王大部分时间都会给。
然而最近几月,刘知府的胃口越来越大,所要的钱财也日益增加。
叶青黛听闻,刘知府后院里养着一个从扬州买回来的瘦马,这瘦马喜欢金银珠宝,且得他宠爱。
为了美人,刘知府不止一次提出增加赋税,康王都未曾同意。
在叶青黛看来,即便是江城,赋税亦是繁重的,可比起楚国其他地方,已然算是不错。
最起码,在风调雨顺的年份,百姓们除去赋税,剩下的粮食能让自己填饱肚子。
不像其他地方,即便风调雨顺,剩下的粮食也不一定能填饱肚子。
更何况,如今南方大旱,要是没点家底,只怕要被饿死。
据叶青黛所知,接下来几年,楚国会天灾人祸不断,四处逃难的民众只会越来越多。
大小天灾在四五年后会减少,至于人祸,则不知多久才能平息。
只可惜,那本书是叶青黛无聊时所看,只看了少许,从宫女的视角知晓这些年所发生的大事。
那时她为了躲避危险,进了一户无人的农家,在里面发现了一本残破的纸质书籍。
她实在无聊,便翻开看了一两页。
小说以皇宫里的小宫女的视角作为切入点,再通过她在宫中的如履薄冰,侧面讲述了皇朝末日。
后面又通过小宫女与好友的聊天,交代了近几年发生的天灾人祸。
再往后的,叶青黛没有继续看,因为那时有人联系上她,让她去某处汇合。
她当即将残破的书籍放回去,起身离开。
要是早知道会穿进这本书中,她肯定会将书留下,仔细去读。
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她登上皇位的人是谁都不知道。
好在,叶青黛看过一些,不算全然抓瞎。
她知道接下来今天会发生的大事,也知道从初冬起,皇位上坐着的那位,会麻烦不断,无瑕顾忌他们一家。
而其他人,肯定都盯着龙椅上的那位,不会分出心力来对付他们这看起来毫无威胁的皇族。
所以,她可以在这段时间里尽可能的强大自身。
最起码,要有与人抗衡的底气,而不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大脑飞速转动间,叶青黛已走到正殿,还未进屋,便已隐约的听到刘知府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