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文若即刻召集家里的亲眷和仆从,要将认干儿子的事情广而告之。
季汐着急地道:“不是,在下真没答应,你误会了。”
荀文若沉了脸,佯怒道:“你连叫了我两声爸爸,可不能反悔不认啊。”
季汐秒怂。
两次称呼荀文若都是在喊爸爸,认爹的事情就这样阴差阳错下尘埃落定了。
他还挺有阿Q精神的,想着这事其实也并不算是很糟糕。
诸葛谨,字子瑜;诸葛亮,字孔明。
诸葛子瑜和诸葛孔明是亲兄弟,尚可以投孙、刘两家,他和荀文若别说不是亲父子,就算是亲父子也同样可以各事其主。
志不同,道不合,他理想中的主公是爱民如子的刘玄德,而非视人命如草芥的曹孟德。
不多时,荀文若的儿子们全来了。
最年长的二十二岁,娶了曹孟德的女儿为妻;最小的只有两岁。
季汐认了个脸熟。
荀文若认了个干儿子,班也不想上了直接去和曹老板请假。
当然这事季汐并不知道,还以为新任爸爸是去上班了不到下午不会回来。
他现在的身份是荀文若的干儿子,不怕见不到徐元直。
昨天他也没有闲着,已经打听清楚了徐元直的住址,就住在隔壁那条街。
荀文若前脚刚出门,他后脚就带着王二去找徐元直了。
徐元直自入曹营起就一直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直到曹丕篡汉之后才有所作为,这会儿天才蒙蒙亮肯定在家。
无利不起早,没见过哪个不用上班没事还早早出门的。
如他所料,徐元直果然在家。因着荀文若干儿子的身份,季汐很顺利地进入了徐元直的府邸。
徐元直虽不明季汐的来意,但还是很热情地邀请季汐上床。
桌椅板凳还没有推广,有客人来都是请到床上坐的。
季汐看了眼硬梆梆的木板床,苦笑道:“徐叔叔不用客气,晚辈站着就好。”
他不敢再乱叫大人了,看年纪叫叔叔肯定是没错的。
徐元直见季汐不肯坐也不勉强,问起了季汐的来意:“季贤侄来我府上所为何事?”
前日在大街上,他亲眼看到荀令君抱着季汐回府。
没想到这才几天荀令君就认了季汐当干儿子,可见对季汐是十分喜爱的。
换做是他,也喜欢长的这么漂亮又识礼的孩子。
让他不解的是季汐跑他府上来做什么?他和荀令君没什么交情啊。
季汐是来讨要推荐信的,当然这话不能明着说。
他和徐元直素昧平生,相互之间都不了解也不信任,不可能一上来就谈论投靠刘玄德的事情。
更何况荀文若府上的仆人王二还在这里。
季汐一脸崇拜地道:“在下听闻徐叔叔对儒家的典籍非常精通,此来是为借书。”
“借书?”徐元直并不相信季汐是特意来借书的。
荀文若的才华有目共睹,世间少有人能及。季汐身为荀文若的干儿子,何必舍近求远来向他借书。
他反问道:“怎么?荀令君府上的书不够你看?”
季汐早已经准备好了说辞:“在下慕名前来,想看看徐叔叔对儒家典籍的独特见解。”
看见解是假,看字迹是真。
前日他蹲坑的时候发现书简的留白处有批注,字迹和正文一样。
问过王二后得知,批注是荀令君写的。
这个时代没有印刷术,书籍只能靠手抄。季汐眼前一亮,心中有了计划。
伪造推荐信。
他初来乍到没有名气,想让徐元直将他举荐给刘备几乎不可能,那就只能造假了。
徐元直身在曹营,不可能跑去刘备那里揭穿他。
关键是要让徐元直同意借书。
“家中的书我时常要看,怕是不能借给你。”徐元直这么说,拒绝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自己辛辛苦苦抄的书写的批注,凭啥借给一个小孩子?
乱涂乱画或弄丢了怎么办?
季汐此来是早有准备,说道:“徐叔叔先别忙着拒绝,在下有礼物奉上。”
他示意王二将背上背着的袋子打开。
徐元直瞄了一眼王二背着的长条形布袋,以为里面装的是琴,摆手道:“我不弹琴,你拿回去吧。”
等到袋子打开,他愣住了。
这东西通体都由木头制成,上面有数道划痕,他从未见过,不知道是什么。
季汐解释道:“这个叫搓衣板……”
徐元直虽然被曹孟德奉为上宾,但是因为他不干活收入低,衣服还是要靠老婆手洗。
这个时候可没有搓衣板,洗衣服多累啊。
徐元直听季汐说完搓衣板的妙用,经不起诱惑,直接就将一大堆书简送给了季汐。
用一堆书,换一块搓衣板。
季汐本来是想用算盘换的,结果出乎他意料的是这个时代就已经有算盘了,只好改成搓衣板。
幸好王二认识算盘,昨日看到草图时就认了出来。
算盘不仅可以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还能开方程,比笔算快得多。
也就只比计算器差点而已。
季汐小时候跟爷爷学过用珠算乘除,这才没有在珠算上落后于古人。
徐元直十分大方地给了季汐十卷书简,堆成了一座小山。
他见季汐丝毫没有要告辞的意思,抓紧了手中的搓衣板,生怕季汐反悔。
季汐看到了徐元直的小动作,心里憋着笑。
徐元直能用一堆书简换一块搓衣板,可见是十分疼爱老婆的,相信搓衣板的另一个妙用很快就能被徐元直老婆开发出来。
自求多福吧。
季汐请徐元直在每卷书简上写上“徐庶赠季汐”才告辞离开。
他这么做别有深意。
一来,是为了向人们展示他和徐元直关系好;二来,是因为他和徐元直的名字在书里不好找,这样省事。
离开徐府的时候,季汐感叹:徐元直真是个实诚人。
搓衣板并不难做,仿制起来非常容易。徐元直大可不必用一堆书简来换,可他却这么做了。
足见其品格高尚。
王二则是觉得徐元直不太聪明,傻乎乎的用一堆书换一块再普通不过的木头。
要知道书的价格可贵了。
季汐和王二往荀府走的时候,荀文若已经在家了。
不光是荀文若,曹孟德、曹子桓、曹子建、何晏、荀公达,荀文若的儿子儿媳和女儿女婿也在,已经等候多时了。
曹孟德虽是客,但因为是荀文若的主公,坐在上首。
荀文若的长子荀长倩是他的女婿,如今荀文若认义子,他这个做亲家的带子女来见见没毛病。
荀公达是荀文若的大侄子,肯定也要来。
曹孟德问道:“文若还是没有查出季汐的来历?”
荀文若回答:“我听他说话带有浓重的乡音,根据口音可以推断出他是南方人。”
曹孟德听到季汐是南方人并没有对他起戒心,不过是一个孩子罢了。
季汐刚回到荀府就被通知荀令君要见他,已经等候多时。
季汐抬头看天,他回来得挺早的,这个时候荀文若应该还在上班才对啊。
正好他也有事要找荀文若,让王二和他一起去正厅。
一进正厅,便见屋子里坐满了人,除了荀文若和荀长倩夫妻,其他的一概不认识。
他随口问道:“父亲,家里来客人了啊?”
荀文若点头,首先向他介绍了坐在上首的曹孟德,吓得他直接给跪了。
身后的王二也跟着一起跪了。
曹孟德极为看中礼节,不乏因为“无礼”这个罪名被砍头的谋士。
比如崔琰、许攸等等。
被誉为奇佐的谋士郭奉孝对曹营贡献大吧,就因为平日里不拘小节所以只是个幕僚,哪怕是军师之首也和荀文若不可比。
郭嘉,字奉孝。
这还是曹孟德看重郭奉孝的结果,不然早就砍了。
曹孟德带儿子们过来是想混个脸熟,季汐身为荀文若的义子将来很大可能会为他儿子所用。
知识改变命运,贫农没钱读书。
这年头识字的人不多,基本都出自世家大族,选人当官基本上也是选官二代。
读书人是有社会地位的,分成世族子弟和寒门子弟。
不管季汐以前的出身如何,既然识字就说明不会太差,最差也是寒门。如今当了荀文若的义子,更是前途一片光明。
带年仅十六岁的何晏过来,则是来和季汐比美的。
曹丕,字子桓;曹植,字子建;陈群,字长文;荀攸,字公达,荀恽,字长倩。
季汐成了荀文若的干儿子,也就和他们都有亲。
荀文若依次介绍了曹丕、曹植、何晏、陈群等人,待季汐与他们见礼完毕后问道:“你上哪来?”
季汐老实地说道:“我去借书了……”
他来找荀文若本来是想说印刷术的事情,看到曹孟德在这便没有提,而是将向徐庶借书的借口又说了一遍。
荀文若这才意识到小孩子是要读书的。
他有些内疚地说道:“是为父疏忽了,差点耽误你的学业,想不到你这么想读书。”
季汐:不,我不想。
他只是想传授印刷术,再弄出活字印刷术,自己伪造徐庶的手书。
古人识字率极低,木工基本上都不识字,要雕刻书简上的字就得照着字迹雕。
字迹是徐庶的字迹,他只要摆动刻有字的方块就能印刷出徐庶“亲笔”书写的推荐信,简直神不知鬼不觉。
曹孟德笑道:“明日起,你就同曹植他们一起读书吧。”
曹子建上的是私学,少时同荀长倩、何晏以及一些重要谋士的子女在一起读书。
他比季汐大两岁,再过两个月就要行冠礼从私学毕业了。
季汐听到曹孟德的笑声,脑中自动响起了BGM——曹孟德败走华容道时那充满魔性且富有节奏感的笑声。
等到他把BGM赶出脑海,读书的事情已经定下了。
他有点懊恼,为什么没有早穿越几年和未来的魏国皇帝曹子桓在一起读书?
要知道和曹子建走的近,是会被曹子桓记恨的。
古代的课程并没有想象中的无聊,骑马射箭、兵法军政、书法算术等等什么都教。
季汐才刚来没几天,就和同窗们混熟了。
私学里,一群学子将季汐围在中间,专心致志地听他讲故事。
季汐口若悬河的言道:“话说那马文才早就怀疑祝英台是女扮男装混进书院的,故意让祝英台扮作观音,以此试探。”
话说到这里,只见何晏忍不住搭腔道:“那他得逞了吗?”
季汐笑道:“没有,祝英台早有提防,扮观音的时候没有解下裹胸,而是在胸前放了两个白面馒头……”
大才子曹子建突然间插了一句嘴:“什么是白面馒头?”
季汐:!!!
---------------本期杠精---------------
网友1:要雕反的才能印出正的字啊。
回复:木工:不要小看我,我可以对着正体字雕刻出反体字。
网友2:语言问题?
回复:这里设定三国时的发音为主角会的方言。
宝宝:头发问题和语言问题都给你解决了O(∩_∩)O
季汐:我谢谢了……
宝宝:身穿大法好,有千军万马保护你。
季汐:(≧▽≦)有这种好事?哪呢哪呢?
宝宝:体表数不清的益生菌(顶锅盖遁走)
季汐:看我小李飞刀!
叮叮叮……
网友3:曹植这个时候还未弱冠,还没有字。
回复:所以曹子建只出现在旁白。
网友4:那个时代糖肯定挺贵的,而且没有酵母卖啊
回复:西汉时出现蔗糖,蔗糖再贵,贵族也吃得起,平民吃的可以不放糖。发面不需要酵母,酵母只是加快发面速度而已。
作者有话要说:下章预告:由馒头引发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