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大唐:开局盘点22位半帝王 > 第五十六章:唐朝大一统,李世民汗马功劳

第五十六章:唐朝大一统,李世民汗马功劳

,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刘武周、宋金刚逃往突厥,不久被杀。】

【当时黄河流域形成夏政权窦建德、郑政权王世充与唐朝三足鼎立之势。】

【武德三年,李世民奉命讨伐王世充。】

【窦建德和王世充大惊,连忙联合在一起,共同对抗李世民的军队。】

【武德四年,李世民俘获窦建德,逼王世充投降。】

【武德六年,太子李建成俘斩窦建德余部刘黑闼,平定了河北地区。】

【武德七年,唐军消灭了江南的辅公祏势力,终于一统天下。】

随着熟悉的男声落下。

镜头一转。

李世民的官军和薛军在折墌城相持不下。

双方挖深沟筑起高高营垒对峙六十多天

薛军十多万军队,气势强盛,多次前来挑战。

见到薛军多次挑衅。

一位偏将忍不住主动请缨道:

“秦王殿下,薛军多次来挑衅,末将申请出战!”

李世民笑着摇摇头道:

“薛军因为粮草不足所以才多次挑衅。”

“如果我此时出战,岂不是遂了敌军的念头么?”

“我们只要按兵不动,就可以挫败他的锐势。”

“到时候薛军粮食不足,我们击败薛军,就会易如反掌!”

果然如李世民所料。

薛军粮食用完,薛军将领牟君才、梁胡郎前来投降。

骑马仗剑的李世民哈哈大笑道:

“敌军锐气丧失衰退了,我军当攻取他们。”

李世民率领精锐骑兵数十人攻入敌阵。

他与军队里外配合,奋力攻击。

宗罗睺全军溃败。

斩贼首级数千个,掉入山涧山谷而死者不可胜计。

李世民率领二十多个骑兵追赶逃跑敌军,笔直奔赴折墌城而追逐敌军。

薛仁杲十分恐惧,环城守卫。

将晚,李世民大军陆续到来,四面合围。

早晨,薛仁杲请降,李世民俘虏他的精兵一万余人,男女五万口。

……

镜头一转。

李世民率领大军讨伐王世充。

窦建德率军阻挡。

斥候向李世民报告道:

“窦建德探听到我军牲畜的饲料已尽,等候在黄河北岸放马吃草时,趁机偷袭武牢。”

李世民想了想道:

“既然知道他们的阴谋。”

“那我们便故意放马在黄河北岸吃草,用来诱敌。”

次日,窦建德果然中计。

窦建德率全部兵马到来,陈列军队在汜水之上。

王世充大将郭士衡扎阵在南面,绵延数里,大声呐喊。

如此浩大的声势,令李世民账下士兵全都恐惧不已。

李世民于是率几名骑兵登上高丘,遥望敌军,对诸所有士兵道:

“贼人起兵山东,从来没有遇见过强大的敌人。”

“现在在此处叫嚣,这是没有政令的表现。”

“在逼近城墙的地方扎阵,他们是在轻视我们。”

“我们按兵不出,敌军气势必定衰竭。”

“扎阵太久,士卒必定饥饿,敌军撤退之时,我们追而击之。”

“这时再来追击,可以无往而不胜。”

“我与诸将约定,必定在午时以后攻破敌军。”

诸将向窦建德的阵营看过去。

果然,从上午直到下午,窦建德的兵士又饿又累。

没过多久,窦建德果然如李世民所言撤兵。

看到时机成熟。

李世民当即翻身上马,挥舞佩剑道:

“诸位将士,时机成熟。”

“敌军正值人疲马困。”

“我们可以攻击了!”

于是李世民亲自率领轻装的骑兵追击引诱敌军。

大军陆续赶到。

窦建德回军扎阵,还来不及整顿阵列,李世民就已经先行攻击。

攻击所向,敌军纷纷溃散。

李世民率领猛将,挥动大旗,快速直接突入到阵后,四处张挂军旗。

而当敌军回头看见敌军旗帜,终于全军崩溃。

李世民率军追逐三十里,斩首级三千多,俘虏贼众五万。

并在阵中活捉窦建德。

李世民责备他道:

“我本来打算攻打王世充,不管怎么样,都和你没有关系。”

“你为什么越过边境,来阻挡军锋锐?”

窦建德恐惧的两腿发抖说:

“此时我若坐视秦王击败王世充而不管不顾。”

“他日我必定就是第二个王世充!”

李世民将窦建德带到东都城下。

王世充看到窦建德如此轻易的就败下阵来。

恐惧的带领他的官属两千多人到军门请求归降。

由此山东全部平定。

……

大唐的百姓看到虽然是唐高祖李渊的盘点。

但是大多数讲的事情都是李世民。

尤其是在李渊登基称帝之后。

几乎大半个天下都是李世民亲手打下来的。

“太上皇坐在中央指挥,靠自己的儿子来打天下!”

“我想问一下,这是当今陛下的盘点么?”

“为什么全都是陛下平定这个,平定那个的事迹。”

“不过都是简单的介绍,我要看具体的事迹!”

“毕竟这是高祖李渊的盘点视频,所以陛下的戏份少一点能够理解!”

“如果轮到盘点陛下的时候,那时候绝对会看的过瘾!”

“我记得李元吉唯一的事迹,就是和裴寂在一起,被勾结突厥的刘武周、宋金刚打的落荒而逃。”

“连李唐发家之地太原都给丢了。”

分页内容获取失败,退出转/码阅读.

分页内容获取失败,退出转/码阅读.

分页内容获取失败,退出转/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