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盘点历史,从领域巅峰开始 > 第7章 第七章

第7章 第七章

,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公元106年,五月河东郡垣山山崩;三十七个郡和封国大雨成灾;九月,六个州水灾;乙亥,陈留郡天降陨石;冬季十月,四个郡水灾和雹灾】

【公元107年,十八个郡和封国地震,四十一个郡和封国大水成灾,二十八个郡和封国风灾和雹灾】

【公元108年,夏季发生旱灾;六月,京城及四十个郡和封国出现水灾、风灾、雹灾;本年,有十二个郡和国发生地震】

【公元109年,洛阳饥荒,出现人吃人现象;十二月,九个郡和封国地震;京城洛阳和四十一个郡和封国大水成灾,并州、凉州饥荒,出现人吃人现象】

【公元110年,三月,九个郡和封国地震;四月,六个州蝗灾;七月,三个郡水灾;九月,益州郡地震】

【公元111年,正月,十个郡和封国地震;九个州蝗灾;八个郡和封国大雨成灾】

【公元112年,三月,十个州蝗灾;五月,旱灾;六月,豫章郡员溪原山地震】

【公元113年,二月,十八个郡和封国地震;秋季,蝗灾】

【公元114年,二月,日南郡地裂,长一百余里;京城洛阳和五个郡和封国旱灾、蝗灾;十五个郡和封国地震】

【公元115年,五月,京城洛阳旱灾,河南及十九个郡和封国蝗灾;十一月,十个郡和封国地震】

【公元116年,二月,十个郡和封国地震;四月,京城洛阳旱灾;十一月,九个郡和封国地震】

【公元117年,三个郡雹灾;七月,京城洛阳和十个郡和封国大雨成灾;十三个郡和封国地震】

【公元118年,京城洛阳和五个郡和封国旱灾;十四个郡和封国地震】

【公元119年,二月,京城洛阳和四十二个郡和封国地震;四月,沛国、渤海刮大风、下冰雹;五月,洛阳旱灾;十二月,八个郡和封国地震】

【公元120年,十月,京城洛阳和三十三个郡和封国水灾;二十三个郡和封国地震】

邓绥执政时期

邓绥厉声吩咐“快,赶点记下来”

小黄门纷纷应喏

【邓绥面对几乎每年都会发生的灾害是怎么回应的呢?后汉书记载“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厄,故天下复平,岁还丰穰。”邓绥每听到百姓饥荒,就通宵不能入睡,生活供给,亲自减少或撤除,用以救济灾难困苦,所以天下恢复平静,年岁得到丰收。】

【举个例子,应对永初二年即公元108年的灾害,樊准认为受灾地区百姓凋残,只靠救济难以解决灾难,应派遣使者慰劳安慰并安置难民,邓太后采纳了他的建议。同时,邓太后又将公田悉数赐予贫民,派樊准到冀州、吕仓到兗州开仓放粮,使流民都得到了安养休息。】

【邓绥不愧有“兴灭国,继绝世”之称,执政期间每年灾害频发,她最后依然成功安定天下,年岁丰收】

各个朝代有作为的皇帝暗自推演,自己能否做到邓绥一般。最后,不得不感叹邓绥治国之才。

【邓绥经济上的措施还有兴修水利,灌溉农田。公元108年春正月,邓绥下令修理漳水为支渠,以灌溉民田。二月辛酉,诏令三辅、河内、河东、上党、赵国、太原等地区修理水渠,通利水道,以灌溉公私田地。】

【推行社会保障,发放社会福利。后汉书记载“鳏、寡、孤、独、笃癃贫不能自存者谷,人三斛;贞妇帛,人一匹。”公元114年,邓绥赐予鳏、寡、孤、独、笃癃、贫而不能自谋生计的人一人三斛谷物。同时赐予忠贞的妇女一人一匹帛。】

【文化上,一兴办学堂,普及教育。元初6年即公元119年,邓绥创办新学堂,征召五岁以上的亲王和邓氏近亲的男、女共七十多人,一律到专门开设的学馆中学习经书。邓绥不仅请了老师为他们教授经书,甚至还亲自监督他们学习。年纪太小的,都专设师傅,让他们到宫内亲加教导。】

【西汉时期,女子主要以家庭教育为主,但是邓绥为皇室和邓氏近亲的子女开办了学堂,可以说是把女子家庭教育上升为学堂教育。】

【她创办了世界历史上第一座男女同校的学堂——“元初宫邸学堂”,领先西方1700多年,西方国家首座实行男女同校学制的学院,是1837年的奥柏林学院,该学院首次招收了四名女生,标志着西方传统大学之门向妇女开放】

【邓绥开创男女同校也与个人经历有关。汉代,儒家思想占据正统地位,当时的学堂只为男子开设,邓绥没有机会进入学堂,只好刻苦自学。后来,汉和帝在宫邸学中增设“北宫女子学堂”,这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座女子学堂,并邀请才女班昭入宫为后妃们讲学,开设经书、天文、算数等多门学科,邓绥也得以入内就读,受到先进教育】

【邓绥不仅仅只为王公贵族的孩子创办学堂,她还诏令内官和近臣到东观受读经传,然后到北宫女子学堂教授普通宫女。从全国各地入宫的女子,不论出身贵贱,均可入学堂就读,使得教育更加平民化、普及化。】

【邓绥的男女同校思想和平民化、普及化教育思想,都和千年后我们的教育一摸一样,但是很遗憾男女同校并没有在之后的朝代延续下去。】

【在这里要点名表扬汉和帝刘肇,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座女子学堂,虽然范围只限于后宫嫔妃,有局限性,但是教学范围涵盖经书、天文、算数等多门学科,很有远见。比之后明清只考八股文好几百倍了】

天幕中出现圆头圆脑的小人,旁边写着刘肇,小人上方出现一行字“厉害了”

各个朝代的女性:原来汉朝女子可入学堂,可为什么之后女子就不能上学呢?我也想和男子一样考功名,建功立业。

汉和帝时期

汉和帝哈哈大笑“我居然是因为北宫女子学堂被天幕表扬了”

邓绥执政时期

孩子被送入元初宫邸学堂的大臣,纷纷自豪,恭敬道“皇太后陛下圣明”,我的孩子进入学堂,学堂被表扬,相当于我被天幕表扬了。

邓绥只是想要弥补幼时自己不能上学堂的遗憾,于是创办元初宫邸学堂,没想到会被天幕如此夸赞,但又遗憾之后朝代男女同校没有延续。

天幕告诉我,是想要朕改变历史,朕这次一定要延续男女同校。

汉武帝时期

刘彻道“主父偃,朕要建世界上第一个男女同校的学堂,此事由卿来办”

主父偃愁眉苦脸,但是只能接下“喏”

秦始皇时期

秦始皇在竹简上写下男女同校,百家,沉思:后世的学堂是男女同校并且平民也能够上学,那商君的驭民五术就不适用后世了,开民智的话,后世怎么保证朝廷稳定?后世的教学似乎是多门学科,不局限于一家。大秦似乎可行。

武周时期

武则天心中升起野心,汉朝能建女子学堂、男女同校,朕有何不可

明清时期

儒生们破口大骂“圣人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女子怎么能学习,学了有什么用,只用在家伺候丈夫、奉养老人、照顾孩子就好了”

朱元璋时期

朱元璋愤怒道“八股文哪里不好,后世女子怎么对待自己老祖宗的。”

朱棣开口“父皇,后世女子似乎不赞同八股文,更倾向于学习多门学科。”

朱标赞同“父皇,四弟说得对,而且后世的学堂应该是男女同校。”

朱元璋冷静下来“知道了,再听听天幕说的后世教育吧”

嘉靖时期

从者中有女子的李贽哈哈大笑,点头赞同“就该这样,女子亦有才能啊,敬皇太后陛下,哈哈哈哈”

【二校书东观,矫正文字。邓绥发现了不少文字谬误,便于永初四年即公元110年广选儒者与五经博士许慎等共五十余人,到东观校对审核诸子传记、百家艺术等,矫正脱漏和错误的文字。】

【许慎将校书期间新的发现和收获不断补充进《说文解字》初稿,最终建光元年即公元121年,世界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由此诞生,许慎也被誉为“字学宗师”“字圣”。

【如果没有邓绥为许慎提供物质基础,那世界上第一本字典也不可能诞生。】

【□□对迷信,罢黜巫祠。我们现在信奉唯物主义,反对封建迷信,但古代人不知道啊,他们一有难事,就求助鬼神,加之儒家天人感应说,更加重了迷信色彩。】

【秦皇汉武这两位千古一帝也逃不了迷信,秦始皇为追求长生不老,听信方士徐福的话,让徐福乘坐载有三千童男童女的大船寻找海外仙山。汉武帝更加迷信,汉武本纪中几乎一半篇幅都在描述他宠信方士,追求仙药。】

【我只想说,封建迷信要不得,世上没有长生不老药,人都会死的,也不要吃丹药啊,丹药有毒。所以啊,秦皇汉武都封建迷信,邓绥不迷信是多么难能可贵】

秦始皇时期

丹药有毒?这群方士敢欺骗朕!

秦始皇愤怒地扔掉手中竹简“蒙恬,将宫中方士都押往骊山服徭役,派人找到徐福并将其带入宫中”

蒙恬应“喏”

汉武帝时期

好啊,那群方士把朕当傻子耍

刘彻厉声道“把那群方士都杀了”

【邓绥认为鬼神难于征信,太多的祭祀没有好处,一临朝即诏令罢除一切滥设的祠堂;她反对巫蛊迷信,赦免了自光武帝以来因“妖言巫恶”而犯罪的人,这些破除迷信的举动对当时思想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国家有难时,邓绥振灾自救,不求鬼神。按照旧例,年末时要对遣归的卫士犒赏酒食,举行驱阴导阳驱除疫鬼的大傩仪式。邓绥认为阴阳不和,戎马干戈迭起,诏令宴会上不要设戏作乐,裁撤掉一半驱逐疫鬼的男巫,一律不用象、骆驼等,使得丰年恢复如初。】

分页内容获取失败,退出转/码阅读.

分页内容获取失败,退出转/码阅读.

分页内容获取失败,退出转/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