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结束语,天幕就消失在天空中,时间从夕阳漫天的黄昏推移到月上柳梢的夜晚,没有娱乐活动的古代百姓意犹未尽的谈论着天幕。
那些深奥的地质活动、腕足动物、兽孔目,他们听不明白,但人是鱼变的,猴子是人的近亲,他们还是听得懂的。
大多老百姓没觉得被冒犯,感觉很有意思,好像认识了一个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
至于天幕里面的五个帝王,被他们当作天上的仙人回到仙宫里去了,为此又新流传了很多不同版本的神话。
元朝末年,生活苦难的百姓们难得放松,看着念念不舍,还守在原地眼巴巴的孩子们,各自拎着他们的耳朵回去了。
朱重八就不属于那类,父母一喊就乖乖的跟着走,但往回看的眼神是怎么也止不住的。
话说回到嬴政五人这里,通过这些壁画,他们接触到遥远年代的人们,当天幕说起结束语,画卷猝不及防的收拢,把他们都吓了一跳,还以为要死在这里,结果一睁眼就回到了自己的朝代。
看着四周熟悉的装潢,嬴政恍如隔世,发觉身上的视线,对上扶苏赵高等人敬畏的眼神,嬴政才回过味来,之前发生了什么,他被天幕给选中了。
此时的嬴政俨然是被神明眷顾的人,在嬴政消失后,就赶过来商量对策的大臣们,眼神恭敬中更多了丝恐惧。
嬴政起身,不小心扫落桌案上的竹简,所有人顿时惊恐万状,口喊饶恕。
嬴政漂浮不定的心终于落回了实处,因为赢政的不言语,空气中弥漫着窒息的寂静,之前大臣私底下借着宽大袖袍,打眼神的小动作也全然没有。
“天幕所说之事,众卿如何看待?”良久,嬴政才问出这一句。
以李斯为首的法家,认为应该把这一期的内容作为像女娲造人的神话去靠拢,这样有利于稳定民心。
嬴政看向另一个心腹赵高,赵高保持缄默,显而易见他也赞同李斯的想法,不得不说李斯说到了嬴政的心坎上,他目前最急迫的事情就是要其余六国人臣服于他,天幕的选中是一个很好的宣扬天命的机会,但其中的演化论对于他来说,又太过不利。
以淳于越为首的儒家,则是觉得堵不如疏,既然已经传扬整个秦朝,那大可把这部分内容往神明传授造物知识的方向解释,编纂一册《山海经》的那样讲神鬼异事的奇书,也可给天幕那边的,不管是人还是神一个好印象,不会说出对秦朝不利的话。
嬴政又问了扶苏的想法,扶苏更偏向淳于越的建议,单一往天命方向去宣扬是得不偿失,还可能适得其反。
扶苏一出面,李斯就沉寂下来。赵高心里恨恨这老狐狸,张口就是反驳淳于越的建议,“人是鱼进化来的,把陛下置于何地,要是按天幕这个说法,岂非人人都能坐上那至尊之位。”
此话一出,嬴政当即沉了脸,这无疑触碰到了嬴政的逆鳞,嬴政决定选择李斯赵高的建议,宣扬自己是天命,把演化论向神仙造物的神话打造,民间不得继续传播有关天幕第二期的事情。
在扶苏和淳于越忧心忡忡,赵高和李斯暗自窃喜中,这场晚朝退朝。
今天是蒙恬轮值,嬴政就把他叫进来询问了,在他消失后,朝中发生的事,目的着重放在扶苏身上。
蒙恬如实说了众人的反应,其中一些脸上明显出现异色的人,已经在嬴政心里打了死刑,蒙恬也没放过期间李斯的沉默,赵高的初露锋芒,其他的就不是蒙恬这个心思粗犷的武将能看出来的,至于扶苏更多的是对嬴政的担忧。
赢政挥退蒙恬,独自坐在桌前思忖,处理进入天幕前还未完成的事务。
赵高啊……
————————————————————————
“陛下,已经寅时了,是否准备早朝?”在蒙恬走后,赵高就进来询问。
嬴政才发觉出了天幕,决定日后对于天幕的看法,问询蒙恬众人的动态后,已经又到早朝时间了,意识到这个问题,整晚没有休息的赢政不免觉得疲累,加之他也不是那种不近人情的人,就取消了今天的早朝,赵高领命而去。
汉朝,在刘彻回来后,就被医官团团围住,经过诊断后,得出只是有点受惊才偃旗息鼓。
今年方才走马上任的宰相薛泽,将刘彻消失后的事务禀明。
听到有人拱火外戚干政,刘彻大怒,当然这怒火不是冲着卫家姐弟去的,而是那个挑拨夫妻情谊的人。
背后的人也是失算了,此时卫子夫年轻貌美,又刚生下刘彻唯一的儿子,两人正是感情甚笃的时候,纵然知道日后失宠,两人心里会存有间隙,那也不是目前就会爆发出来的事。
刘彻的态度让卫青和身处宫中,后来才探听到前朝消息的卫子夫心下稍安。
至于天幕透露的内容,巧用六年前大儒董仲舒向刘彻提出过的天人感应就可迎刃而解,即做了坏事,上天会有报应,做了好事,上天就会有福报。
那刘彻被选中就是不容置喙的天命所归。
处理完朝中事务,关于天幕第二期所播的内容,刘彻选择放任自由,只要适当引导舆论,至于这其中真假全凭他们自己判断。
唐朝,李世民回来后,文臣房玄龄、杜如晦,武将程咬金等人将李世民上下检查了一番,又叫来太医确认没事才放心。
与此同时,李渊那边也传来消息,同意立李世民为太子,同时暗中给李世民一封密信,李世民没有避讳,直接拆开来看,百官识相垂目,不敢多瞧。
李世民看完将密信给了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接过来查阅,其他文臣也纷纷探过头。
程咬金也好奇的凑过来,挤得一个文臣狠狠推了一把这个大块头,整了整歪倒的官帽,“你个大老粗又不识字,来凑什么热闹。”
“这不是想看看你们在看啥嘛。”程咬金心宽体壮,一点也不在意文臣的嫌弃。
长孙无忌很快览阅完,把密信给了其他没看的大臣,看向李世民的目光中带来几分欲言又止。
李渊看完这期的天幕,明白木已成舟,到了这时才想起对儿子的几分慈爱之心,给李世民送去密信,你大哥和四弟已是庶人,对你再无威胁,希望你善待他们,让他们当个富贵散人度过余生。
李世民轻叹一声,自己从神秘莫测的天幕回来,父皇不仅没有半分询问他的安危,一封密信通篇都在关怀差点杀掉他的手足兄弟,如此偏心,属实令人心寒。
父皇可能觉得将太子之位给他,已是对他最好的关心,可这太子是他抢来的,不是父皇甘愿给他的。
“传令下去,除了不能出府邸,任何人不得为难废太子和齐王,有任何事宜经过上报,许可之后可去置办。”李世民还是全了李渊的爱子之心,史书上为人诟病的杀兄戮弟的污点被抹去,取而代之的是颇有容人之量的宅心仁厚。
李世民鼓励民众积极探寻天幕第二期的内容,民为水,君为舟的思想,天幕后来展现的万国来朝,都说明唐朝是个开放包容的国家,李世民当然不会继续禁锢民众的思想。
距离李世民时期几十年后的武则天也是这样想的,她一个女子都当上帝皇,自然不是那些循规蹈矩的人,开化民智、劝课农桑也是帝皇的一大功绩,所以她并不制止这些科普知识在百姓中传播。
武则天回到宫殿的第一时间,就对上百官复杂难言的目光,在人群中不起眼的李隆基心中暗恨天幕没有替天行道。
武则天不在意百官的心思,换句话说,要是真在意,她也不是如今的武皇了,接过侍女递过来的巾帕擦了擦额上的虚汗。
武则天幼子,现任相王的李旦关怀道,“母皇受惊,可否要歇息?”
武则天只觉在天幕里,年轻的精气神又充盈回到身上,离开天幕,精气神又仿佛被什么东西抽走,加之天幕里的一切太过耗费心力,不免有些力不从心,就让百官先回去休憩。
明朝,朱棣出现的第一时间,太子朱高炽就赶到朱棣身边,二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也不甘示弱,跑来朱棣身边献殷勤。
“好了好了,我没事,说不定比你们还健壮一些呢。”朱棣不耐烦几个大男人这么黏黏糊糊。
双方互通了一下情况,就切入到正题,关于第二期所说的生物演化要怎么处理。
以朱高炽为首的太子党官员认为不会产生负面影响,顶多当个乐子说说笑笑就忘了。
朱高煦和朱高燧虎视眈眈瞅着太子屁股下的位置,加上朱棣比较宠着二子、三子,两人早就被宠得不知天高地厚,认为天幕说的演化论是对他们的侮辱,是绝对要被禁止的。
比起老二老三的会来事,朱棣常常会忽视懂事的太子,不过在关乎国事的时候,朱棣还是更多采用朱高炽的建议,这让朱高煦和朱高燧两人恨得牙痒痒。
朱棣思虑了一番,“把天幕第二期,生物的奇迹也收录进《永乐大典》。”
“父皇。”朱高炽兄弟三人异口同声的喊道。
朱高炽是惊诧于父亲的接受能力,朱高煦和朱高燧则是不认同这个决定。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4-01-15 23:52:54~2024-01-22 01:04:0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明府家宝 7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