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一片岁月静好,陆地上却酝酿着巨大的危机。】
嬴政五人被轻托出海面,此时天气阴阴沉沉的,海水被强劲的风力打得波涛不决,不远处就是海滩,再远一点是连绵的森林。
高耸入云的大树比第一次看到天幕上出现的琉璃仙宫都要高,丛林中巨型蜻蜓、巨独角仙穿插着飞舞,古马陆,巨蜚蠊(蟑螂)盘桓在地表,这就是巨虫时代——石炭纪。
刘彻在这个时候忍不住提出了一个问题,“虽然木头是挺多的,但炭出现在哪里?”
刘彻当然知道炭是木头烧成的,古代生产力有限,炭比较稀缺,每到冬天,他都需要处理不少关于炭的事宜,什么避免商贾哄抬炭价,哪个地方炭储量不够,导致炭价失衡,不少百姓买不起炭被冻死。
刘彻脑袋里出现一个想法,如果说炭是木头烧成的,那么说明……
段商验证了刘彻的想法,【树木富氧的环境下长到几十米的高度。
大家都知道雷雨天气最危险的就是树下,过高的高度会引来雷击,现实中很多的山火就是由此而来的。
在石炭纪也是这样,加上矗立的树木下,是由科达树等植物枯枝组成的厚厚煤炭。
当一道雷劈在一棵树上,这片森林里生物的劫难就开始了。
干柴烈火,在加上当时氧气充沛,结果不言而喻。】
细细密密的雨从天空落下,乌黑似注了铅的云像翻腾的海,咆哮着,摩擦着,声势浩荡令人心惊。
雷声仿佛战场上的鼓声在耳边轰得炸开,一道银白似利剑的闪电划破天际,劈中最高的那一棵大树,渺小的火光燃起,很快被浇熄。
又是一道雷,小火苗躲过了呼啸而来的狂风,冰冷的雨滴,随着树上枯死的藤蔓一路向下,直至树下干枯的落叶,随即一发不可收拾,连随后而至的倾盆大雨都挡不住这火势。
直到傍晚,雨势稍休,火则更加迅猛,等到雨停,火已经已经是势不可挡了,未经污染,满是繁星的星空都被这火光映亮了半边天。
无数飞虫从森林飞出,爬虫极力逃出火光能照到的地方,不知烧了几天几夜,直到面前茂盛的森林变成一片灰烬。
公元前207年,刘邦攻破咸阳城,项羽也随之进城杀死秦王子婴,一把大火将秦王宫付之一炬。
看着焚烧殆尽的秦王宫,项羽也少了些听到刘氏汉朝,知晓刘邦为最后赢家的怨气,和没听从范增的建议,在刘邦赴鸿门宴请罪之时,将他杀掉的悔意。
天幕里燃烧的大火,竟和正在焚烧的秦王宫格外相衬,项羽盯着天幕里此生素未谋面却血海深仇的嬴政,仰天大笑,“痛快痛快,嬴政你灭我楚国,也没想到自己的大秦会是如此下场吧。”
公元208年,曹操在长坂坡击溃刘备,造就了赵云七进七出的威名,一举将荆州收入囊中,又想趁热打铁,鲸吞江东,孙刘联盟与曹魏隔岸对峙。
“水火无情啊!可惜了这些生灵。”黄盖叹息,看着天幕的火光冲天,熊熊烈焰倒映在耷拉的眼皮下,炯炯有神的眼睛里。
“不破不立,置死地而后生。”周瑜移步向前,在跃动的火光中,一个计谋油然而生。
在周瑜出声时,黄盖就将目光投到了周瑜身上,看着周瑜从眉头紧锁到舒然开朗,黄盖心中明了,“大都督可是有了对敌之策。”
周瑜摇头示意这里不是说话的地,“只是有了些头绪。”
黄盖明白,遂缄口不言。
公元1071年,宋神宗时期,苏轼上书王安石变法的弊端,被王安石知道后,让御史弹劾苏轼。
苏轼为避锋芒,自请出京任官,被分配到杭州任通判,天幕里连绵火海让他若有所思,宋朝商铺密集,又多是木质建筑,极容易发生火灾,据他所知光是京城一年发生火灾就有数十起,其中损失人力和财力更是不计其数,要是官方能专门组织有一支救火的队伍,是不是就不会这么损失惨重。
想到就做到,有了这个思路,一个初步的计划在苏轼脑海里形成,那不如开办一个潜火队吧,专门用来救火防火。
【这场大火让昆虫提前抢占陆地的先机荡然无存。
焚烧产生的有害气体让地球发生了温室效应,全球气球升高,致使有些海洋生物的卵孵化不出来,加之遮蔽天空,植物没有光合作用,大量死亡,很多的动植物们在这场灭绝事件中,消失在时间长河。
在这场事件中,爬行动物、哺乳动物、鸟类的直系祖先原蜥幸存下来,成为最后的赢家,为接下来的爬行动物大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石。
最终这场燃煤事件以46%动物的灭绝为结束。】
镜头从那几乎点燃了天的火焰落下,停在之前被蜻蜓捕猎,一条不足半米的形似蜥蜴的动物,它小小的身体被火光染上暖意,豆豆大点的小眼里火苗跳跃,随即它朝远方遁去。
在看不见原蜥的踪迹后,一只巨大的蜻蜓耐受不了高温,被炙烤而死,颓然的重重落在地上。
在蜻蜓不甘轻颤的翅翼中,巨虫时代落幕,属于爬行动物的时代来临。
【告别石炭纪,就来到古生代的最后一纪——二叠纪,二叠纪结束后,人类的演变就走上了正轨。
二叠是国外音译过来的,主要意思就是初次发现这个时期的地层可以明显的分成两部分。
在这个时期,植物有了更多的种类,但这个时候已经出现植食性动物,再难恢复石炭纪的辉煌,缺少了氧气的昆虫也没了石炭纪的庞大。
爬行动物填补了昆虫空出来的生态位,成为当时陆地的主要动物。
还演化出了恐龙、鳄鱼各类爬行动物和鱼类的祖先杯龙目,猴子等哺乳动物祖先兽孔目和分化出兽孔目的盘龙目。】
石炭纪的大火结束后,来到二叠纪,嬴政五人就回到最初遇见肉鳍鱼和巨型蜻蜓的那片湖,说实话他们有点认不出眼前的景象是来过两次的地方,变化太大了。
针状叶子的松柏类替代了匙形叶子的科达树,下面的灌木丛也换成棕榈状的苏铁类植物。
盘古大陆的内陆离海洋甚远,更加耐旱的裸子植物比之喜欢湿润环境的蕨类植物更加适应陆地环境,于是渐渐代替了蕨类植物,用段商的话来说,已经开始有恐龙时代的原始风情了。
按嬴政五人的眼光来看,这是很奇特的风景,印象里森林都是那种宽叶或小叶的植物,松柏搭配苏铁这样争锋相对的森林还是第一次见。
“呲呲。”一只小甲虫从苏铁的叶子上飞起,翅膀扇动的声音在风穿过叶子间发出沙沙声,显得非常不引人注意。
但在这没有什么动静的周围,还是让嬴政五人注意到了,比起巨型蜻蜓、古马陆的体型,仅有掌心大小的甲虫着实不算起眼。
镜头也跟随着小甲虫落在水边的草上,一条鱼突然探头把小甲虫吞入肚中,把全神贯注看着那只小甲虫的众人吓了一跳。
那条鱼从水里上了岸,定睛一看,才发现不是鱼,虽然有着鱼头鱼尾鳍,但是已经有了爬行动物的四肢和躯干,介于鱼类和爬行动物两者之间,上书“两栖动物”,出现在了虚空中树状图的树干位置。
树干分出两支树杈,左边杯龙目,四肢粗短、头上有骨骼的蜥蜴,右边盘龙目是一个立着高耸背帆的蜥蜴,似半边碟子竖在背脊上。
杯龙目延伸出能演化鳄鱼等爬行动物和鸟类的初龙类。
盘龙目也不甘示弱,一部分原封不动,一部分分化出哺乳动物的祖先兽孔目。
【兽孔目以一口锋利的牙齿,成为二叠纪的优势物种,虽然不能独占鳌头,但在二叠纪也算是族群繁荣。
海洋则继续以鲨鱼这类软骨鱼称霸。】
兽孔目没有鳞片和皮毛,浑身是皮膜,有尖利似虎牙的犬齿,与它的祖先盘龙目不同,它没有巨大背帆,与盘龙目动物类似蜥蜴不同,它的头更像海象。
盾皮鱼仅是进化出上下颌,就能对其他生物造成降维打击,兽孔目进化的牙齿也让它隐隐超出了其他物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赢政看了许久物种演化所得出的结论,但凡是拥有超出其他人的一点优势,便能领先所有人。
商鞅变法又何尝不是如此,既然都处于同一条水平线上,那就要想办法拥有其他国家不能替代的优势,才能从中脱颖而出,秦国能从一蛮夷之地统率七国,不是没有理由的。
天幕外,苏轼似有所悟,动物尚且能懂变通,那么一成不变对于宋朝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变法本是好事,但太过急功近利,没有考虑到实际民生,王宰相认定变法能改变陈疾旧疴,却忽视实现起来有多少问题,往往这些问题就能扭曲原来设想好的目标。
刚因为想好成立潜火队,解决又一个民生问题,心情不错的苏轼深深叹了口气。
作者有话要说:卡文卡的好厉害,尝试一下穿.插其他视角,前面又想要修文,感觉写的太粗糙了,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