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听到景帝这好孙儿才活到四十八岁,刘邦一拍大腿,无限惋惜地骂道,“吃好喝好死得还早!这是什么毛病!乃公要是四十八就死了,还能有他们啥事!”再听到武帝的成就时,刘邦才舒了口气,“寿岁虽然不争气,好在留下了一个好孙儿。”
又想到天幕之前提到后人还给刘启娶了个“为国生子”的外号,刘邦又是一乐,摸了摸胡子心道,这为国生子指的只是刘彻这个好圣孙呢,还是还有别的子孙?乃公也不求多,多来两个刘彻这样的就够了!
刘恒看着天上病骨支离的中年皇帝强撑病体为儿子加冠的画面,心中一痛,虽然听天幕说过他们年岁不永,可亲眼看见还是让他生出一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感觉,唉,这孩子,从小看着就挺健壮的,怎么就活了这点岁数……悲痛中忽然一顿,也不知自己活到这岁数没有……这窦氏也太长寿了吧……
远隔时空的父亲正在哀痛儿子和感叹命运,刘启却浑然不知,尽管被告知自己的死期,但他却挺乐观,还有心情安慰伤心的儿子,毕竟在他看来,既提前知道了寿岁,这便是机缘,退一万步说,即便自己不能多延寿几岁,但他却有时间更从容安排后事,确保大汉能按他的预期发展下去……
【“在汉武帝一生光辉的功绩对照下,很多人喜欢把窦太皇太后为首的保守派当作反派,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无可厚非,历史已经证明汉武帝刘彻拥有卓尔不群的远见和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他一生之中所定下的国策几乎都是对汉族影响极其深远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窦太皇太后主张的保守线路就是完全错的。”
“在当时,窦太皇太后已经历经吕后、文帝、景帝三代君王统治时期,作为亲历者,她看到了黄老学说中主张的休养生息,让饱经战乱摧残的大汉慢慢安定和富裕起来,因此她在丈夫、儿子去世后,仍坚持黄老思想无可厚非,而她的老成谋国看似压制了刘彻的新政,但又何尝不是给少年皇帝一个学习和过渡的时期?更何况,在当时,对还没有遇到自己千里马的刘彻来说,并不是对匈奴实行反攻的最好时期。”
“而从刘彻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来看,窦太皇太后并非不支持对匈奴积极防御甚至适当反攻。”
“而后为削弱藩国对中央权威造成的威胁,窦太皇太后不顾偏私,以国家大局为重,废黜了济川王刘明,即便刘明是她已逝的、最偏爱的梁孝王刘武的儿子。”
“可见,她已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希望将儿子留下的江山能完整的交到孙子手里,她只是害怕年轻桀骜的孙子一时鲁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何必要苛责一个旧时代的老人呢。”】
“母后真长寿呀!”刘启脑海里先冒出这个念头,后来听到他妈处置了刘明,倒有些意外了,心中说不清的滋味,最后长叹一声,转头摸了摸儿子的脑袋,“别怪你祖母,她心是好的。”
少年刘彻眨了眨眼,一本正经地说:“孩儿年轻,正该祖母老成谋国,指点孩儿,怎敢怪罪。”
而长大了的刘彻想到去世的祖母也是无限感概,虽然那段日子确实让他满腹怨念,但何尝不是为年轻的他保驾护航呢?
李显满眼羡慕,他愿意用他娘去换窦太后这样的娘,实在不行换吕后也行啊,至少吕后对儿子还挺好的。
【“再说回和亲,汉武帝登基早期,尚未真正亲政时,当时汉朝为了□□,确实再一次与匈奴和亲,毫无例外,这次和亲的女性应当也是身份低微的良家女子,并无任何记载。”
“但在这个时期,汉朝并非没有任何动作。”
“汉武帝登基第三年,他正值十九岁。”
“谁也不知道,在这一年,一个注定载入史册、并影响到后世的事件就那样风轻云淡地发生了。”
“谁也没有料到,就连当事人,可能都未曾预料,当时的这个决定不仅改变了华夏,甚至影响了世界。”】
当事人刘彻:……
他回忆了一下他十九岁这年发生了什么,忽然福至心灵,如果说影响世界的话,那就只有那件事了吧?
恍然,这居然受到了后世如此盛誉吗?
【“没错,就是刚才提到的——张骞出使西域。”
“就在汉武帝登基不久后的偶然一天,汉帝国抓到了一个匈奴军官,从他口中得知草原之上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部落,其中叫月氏和乌孙的两个部落较大,后来匈奴壮大后,打败了月氏,杀掉了月氏首领,接管了月氏土地,最后无可奈何的月氏人只好西迁。”
“得知这个消息的刘彻十分兴奋,他认为月氏在西、大汉在东,都与匈奴有世仇,如果能联系月氏,东西共击匈奴,必定能打败匈奴。”
“可是有一连串严峻的问题横在眼前:怎么联系月氏呢?西迁的月氏又去了哪里?”
“在当时,由于匈奴的隔绝,汉帝国可以说对西域一无所知,那怎么办呢?这个战略构想难道还没开始就要宣布失败?”
“意志坚决的汉武帝不肯放弃,虽然不知道月氏在哪儿,但汉朝知道度过黄河向西走,也就是现甘肃中段,有一条走廊,由于位于黄河以西,又被称为河西走廊,通过它,可以去往西域。”
“于是刘彻决定招募自愿出使西域的使者,这个人选非常重要,因为这段行程的危险不言而喻,作为中原到西域的唯一交通要道,河西走廊在当时完全控制在匈奴人手里,一旦被抓,绝对是九死一生,而西迁的月氏到底去了哪里,谁也不知道。”
“因此,这是一段危险远远高于收益的任务。”
“朝廷虽然发布了招募令,却鲜少人报名,除了一个人,没错,就是张骞。”
天幕上一个貌不惊人的青年疾步行走在宫廷之中,随后画面一转,青年跪在地上恭敬地接过少年君主托付的使者符节,最后是他手持符节拍马而去的背影。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可复还?”
“彼时,谁也不知道。”
“而张骞当时二十七岁,仅担任朝廷侍从官,身世才华不显,谁也不曾料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将创造怎样的传奇。”
“当然,传奇的一开始,是狼狈的。张骞使团一行一路向西,走在河西走廊之上,毫不意外,被匈奴给抓了,还被押送到军臣单于面前,军臣单于将他质问得哑口无言,好在军臣喜爱张骞人品,在威胁利诱要求他放弃出使投降匈奴却无果后,扣留了他。”
“这一留,就是十余年。”】
博望侯府内。
张骞意外地看着天幕竟然浓墨重彩地提及他出使西域的事,还对他如此赞誉,倍觉受宠若惊,虽然他心中不是不自傲此事,却没想到能得到“改变华夏、影响世界”的评价……
张骞瞬间红光满面,心脏砰砰直跳,恨不得立刻再去西域转两圈。
张骞想再出使西域,刘彻也在想这个问题,后世如此赞誉此举,定是有利可图,想到张骞归汉后提到的西域各国奇珍异宝,简直心痒难耐。
“什么时候再让张骞去一趟呢……”刘彻看向西面,只要仲卿和去病能带来好消息,再次大败匈奴,夺回河西走廊,他便能更从容地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
……
嬴政看着天幕一闪而过的地图,胸中燃起熊熊野心,原来匈奴往西还有那么多国家,无需天幕多说,他也明白这条路的意义何在。
这河西走廊,大汉能去,他大秦更能往。
【“张骞的不合作让匈奴人十分恼怒,于是被软禁起来,长时间失去了自由,但这个特殊的经历从另一方面,也使张骞能近距离的了解匈奴日常生活。虽然没能从张骞口中得到汉朝的情报,但大概是他的性格才干仍打动了匈奴单于,为了让张骞归顺,军臣特地为他娶了妻,对,给他娶了一个匈奴女人。”
“看到这里真不禁让人沉默了,就像是没人问过和亲匈奴的女性的意愿一样,我想,也无人问过这个匈奴女性是否愿意嫁给这样一个随时会有生命危险的异族人。”
“在男权社会,大汉也好,匈奴也罢,对女人都是一样的态度,没有掌握权力的人,只能被掌权者支配。”
“那个匈奴女人顺从地嫁给了张骞,并且死心塌地尽一个妻子的本分。”
“后来在囚禁了十年之久后,表现得十分老实的张骞终于寻到机会,趁匈奴人不备,带着一个随从逃了出去,我想他身为枕边人的妻子,不可能毫无察觉,但他仍然顺利逃脱成功了,这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而在经历了这么久的磋磨和打击后,一般人可能斗志全消,但张骞没有,他仍然记得自己出使的使命,他拿着自己亲手重做的使者符节,继续一路往西,希望找到月氏的踪迹。”
……】
作者有话要说:嗯,我这两天在思考,我想和亲题材本来就要大致梳理一遍历史了,这避免不了了,但我将更关注里面的女性,比如张骞那个没有姓名的匈奴妻子。感谢在2023-09-09 21:24:48~2023-09-13 20:44:3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云仙 10瓶;松鼠鳜鱼 3瓶;未来可期、落霞与孤雁齐飞 2瓶;柚子酱、April-Sakura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