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普洛夫和他的狗狗~
作者有话要说:经典条件作用(Classical Conditioning)也被称作巴普洛夫条件作用或者条件反射,它是联想学习的一种形式。在此过程中,有机体会学会将刺激联系起来。在经典条件作用下,中性刺激与有意义的刺激(无条件刺激)产生联结,并获得诱发类似反应的能力。经典条件作用首先被伊凡·巴普洛夫论证。
经典实验
根据巴甫洛夫的工作所提出的一个概念。中性刺激物重复地同一非条件刺激物相继或同时呈现,直到不呈现非条件刺激物该中性刺激物单独也能诱发该非条件刺激物所能引起的反应时为止,这个过程被称为经典的条件作用。
巴甫洛夫在狗身上最初建立条件反射的实验是这样的:用皮带把狗固定在隔音室的食物台前的位置上,用漏斗和皮管从狗的经外科手术做成的唾腺瘘管口收集唾液,通过描记装置记录下来。实验开始时,先呈现一个声音,这时狗并无分泌唾液反应。然后,将声音和食物同时呈现,(一般声音略先出现数秒)。多次重复后,只有声音出现就可以引起狗分泌唾液了。这说明声音(无关刺激)通过食物(无条件刺激)的多次强化后,获得了具有食物信号的性质,成为条件刺激,可独立地引起唾液分泌,这就叫做条件反射。牢固形成了条件反射的条件刺激物还可作为强化刺激物同新的无关刺激物结合,形成第二级或更高一级的条件反射。[2]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结果已得到了普遍证实。人和动物的许多研究提示某些躯体症状可能有条件作用的成分。
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华生,在一个以人类为受试者的实验中,将突发性强噪声同小白鼠配对呈现,成功地在一个本来喜欢玩白鼠的11个月的婴儿身上造成对白鼠恐惧的条件反应(“小艾伯特实验”)。不仅如此,对白鼠的这种恐惧反应还泛化到其他动物和带毛的东西,如白兔、狗、头发、棉花和带毛的玩具等。这个实验说明,人类的某些疾患或适应不良行为可能是条件作用的结果,是学习得来的。因此,可以根据经典条件作用的规律对这些适应不良行为或疾患进行矫正或治疗。事实上,沃尔坡和拉扎勒斯等已经设计出一些“反条件作用”技术,如系统脱敏法、消退法、情绪冲击法和内爆法。
——以上内容引用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