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陀罗尼经幢
作者有话要说:赵州陀罗尼经幢,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城内南大街与石塔路交叉口,赵州陀罗尼经幢本名叫佛顶尊胜陀罗尼幢,因幢体刻有《陀罗尼经》而名陀罗尼经幢,又因幢体全部用花岗岩石雕琢叠砌而成,外形似塔,当地人俗称石塔。始建于北宋景佑五年(1038年),是中国最高的一座石经幢。
赵州陀罗尼经幢坐北朝南,由基座、幢体和幢顶宝珠几部分组成,为八棱多层形式,共七级,每节用独块巨石雕琢砌筑。幢高16.44米。幢身各节之间均置有八棱形华盖或幢檐。整个石幢是用各种浮雕组成,上层短柱全部为雕刻品,是中国建筑与雕刻艺术相结合的优良典范,是研究北宋佛教和雕刻艺术难得实物,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1961年3月4日□□公布赵州陀罗尼经幢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赵州陀罗尼经幢本名叫佛顶尊胜陀罗尼幢,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内,原唐代开元寺的旧址上。因幢体刻有一部完整的陀罗尼经文,又称“陀罗尼经幢”。经幢用花岗岩石雕琢叠砌而成,外观造型酷似塔,当地俗称“石塔”。
北宋景佑五年(1038年),赵州陀罗尼经幢由礼宾副使、知赵州王德成督办建造,共七级,每层用巨石雕琢而成。
明隆庆五年(1571年)九月,赵州陀罗尼经幢重修。
1966年3月8日和3月22日,赵州陀罗尼经幢铜质幢刹因邢台大地震而震歪,于1973年扶正。
1984年,赵县对赵州陀罗尼经幢修缮,经实测精确高度为16.44米。
1983年8月27日,赵州陀罗尼经幢突遭雷击,第三、四、五层华盖严重受损,太子游门巨形华盖击为两半,裂缝达1~3厘米,击落碎石五十余块。
1990年3月,经请示国家文物局核准,赵县对赵州陀罗尼经幢进行修复,同年12月竣工。
建筑特色
赵州陀罗尼经幢坐北朝南,由基座、幢体和幢顶宝珠几部分组成,为八棱多层形式,共七级,每节用独块巨石雕琢砌筑。幢身各节之间均置有八棱形华盖或幢檐,层层相托,形制则各有特色,雕有缨络垂幔、神兽和佛教故事等,为经幢石雕艺术最精华所在。
赵州陀罗尼经幢基座有三层。底层为正方形平面的低平须弥座,由覆莲、束腰和上下两层叠涩组成。束腰每面用束莲柱分成三间,刻金刚、力士和火焰式拱门。第二层为八角形平面的须弥座,上下叠涩各三层,束腰用角柱,角柱间浮雕菩萨、伎乐等。第三层平面也是八角形,下为覆莲,上面雕成一圈回廊,每面分三间,明间刻出台阶。每间内刻有佛本生故事的浮雕。
须弥山之上,为经幢主体幢身,分为六节,均为八棱形。第一节正面篆刻“奉为大地水陆苍生敬造佛顶尊胜陀罗尼幢”十八个大字,其他七面和二、三节幢身上刻楷书经文,行笔遒劲,结构严整,是一部优秀的书法作品。四、五节幢身上满刻佛教人物、经变故事等。第六节幢身上面为一八角亭,其上安置桃形铜制火焰宝珠塔刹。
赵州陀罗尼经幢采用多层形式建造,设计合理,比例匀称,自下而上逐层递缩。石幢本来是以雕刻经文为主的,而这座石幢则改变成以雕刻艺术为主、经文居于不显著地位,是学术界和艺术界公认的石雕艺术佳作。整座经幢雕刻内涵丰富,工艺精细。
——以上内容引用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