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大,却无一处能容大丈夫之地?”
秦阳重复了一下韩信的感叹,不过把他的肯定换成了疑问。
“无。”
韩信听到秦阳反问只是淡淡的说道。
“空有报国之志、报国之心,却无报国之行。”
秦阳笑了一声,将韩信的现状说了出来。
“那你怎知我无报国之行?我每日研读兵书,想去建功立业,
可现在那些大人们,瞧得上吗?”
韩信冷笑。
“那你就在此处堕落?”
秦阳继续追问。
“堕落?我每日都要翻读数遍兵书,
每日勤练武艺,不曾懈怠。
何曾堕落?”
韩信到时没有因为这句话有啥生气的,只是很平淡的将自己这些年的生活说出来。
他何尝不想去投效国家,一展自己的才能,
可是现在的这个社会,
虽然始皇帝还在不断征战边疆,但在这境内还是很安稳,
而且如今的那些高官大人,即使听了他的一些想法,一些理论,只会一笑置之。
甚至于只会把他当做一个用于谈笑之资。
怎么会让他有出头机会?
“那你就没想着出去试试?”
秦阳问出了一直心存疑惑的问题。
他知道韩信是自幼丧父丧母,孑然一身,
既然淮阴县内没人赏识他的才能,
那他又如何不能去其他地方试试机遇?
“出去?天下的乌鸦一般黑。
淮阴县乃至整个泗水郡的官员都在一门心思的收刮钱财,
找门路去提升官帽子的大小。
出不出去有何不同?”
韩信这次到是反问了秦阳一句。
“不曾试试,又何尝可知?
这天底下到底还是有些为民,为贤士着想的好官的。”
秦阳说到这里想到了如今归他管辖的巨鹿郡郡守刘通,
虽然他在面对一些官帽子比他大,官职比他大的官员时,
表现的有些战战兢兢,
但他却处处为民着想,
仅凭这一条就直接能让他跻身进好官的行列。
但就像他说的那样,现如今大秦这样的好官太少了。
“什么意思?”
韩信从秦阳不断问出的问题当中发现了端倪。
先是尾随一个被那多人嘲笑的自己一路走到这里,
然后一个个问题,就像是一个上位者一样。
看穿着也不像是一个普通的世家子弟,
尤其是身边那位年龄很小的少年,
身上有着一种若隐若现的气质,
而那种气质也是他向往已久的,久经沙场才会慢慢沾染的气质。
这就让他开始有些怀疑秦阳的此行不纯。
“意思就是你愿不愿随我出了这泗水郡。”
秦阳看到韩信的反应之后,知道他已经开始对自己的身份疑惑。
“出了泗水郡之后去哪?跟你吗?你又有什么值得让我跟你走的?”
韩信也渐渐的猜出了秦阳的意思,
这是想让他跟秦阳走啊,这一句一句的就是想拉拢他啊。
可是他虽说如今藉藉无名,但他也有他的自负,
想让我跟你走?可以!
但是你有什么值得让我跟你走的呢?
“我是大秦的八公子,秦阳。”
秦阳笑着点了点头,将自己的身份说了出来。
“八公子?就是造反的那个?”
韩信听到秦阳自报家门,抬起头上下打量了一下,反问道。
“造反?依据本公子那个十八弟发出来的檄文来看确实是造反。
但是本公子且问你,何为造法呢?”
秦阳没有反对韩信的说法,而是问了他一个问题。
“弑君杀父,预杀兄弟,裂地封王,这还不是造反?”
韩信没有因为胡亥发出的檄文而直接回绝秦阳。
他对于如今这个大秦没有太大的归属感,
日益渐增的赋税,早已经让百姓怨声载道。
而且如今高官大员一个比一个压迫,
在任上大肆收取民脂民膏。
如果这个八公子当真是有识人之能,
随秦阳一起造反又有何难?
“本公子得父皇下旨诛杀赵高,胡亥,扶苏三人,何来造反?
本公子得父皇下旨册封巨鹿王,又何来造反?
本公子如今封地内,百姓安居乐业,一片欣欣向荣,何来造反?”
秦阳没有多说只是对韩信问出三个问题。
“公子如今的封地内当真百姓安居乐业?”
韩信只问出了自己最关注的一个问题,同时第一次用上了敬称。
“本公子在封地内将自己私人所有的粮食,归入郡府粮仓,
开仓放粮,使百姓饱腹,每人家中都有存粮。”
秦阳淡淡的将如今巨鹿郡的现状说出。
“那公子为何选中在下。”
韩信将心中的疑惑说出。
他如今不过是一个无名小卒而已,
有如何能进入远在巨鹿郡的秦阳眼中?
这点他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拥常人未有之才,能忍常人不忍之事。兵法入神,是为帅才。”
秦阳先将之前说过的一句话拿了出来,又夸赞了一句。
他总不能直接说是在史书上看到的你,明白你之后会有多大的才能,
这才千里迢迢的跑来找你吧。
也不能说在巨鹿郡听到了你的名声过来的,
先不说巨鹿郡离淮阴县有多远,
就说现在韩信有个屁的名声。
“公子懂我?”
韩信听完秦阳的评价微微皱起眉头问道。
“懂。”
秦阳回给了韩信一个笑容。
“跟随公子,当真能让我才能都施展出来?”
韩信继续追问。
他现在最想有个能够赏识他的,
能让他把这些年来读的兵书,练的武艺都施展出来。
那样他才愿意跟随那个人。
“日后自由雄狮归你调度。”
秦阳给出了个承诺。
他当然知道这位比后世称为兵仙的韩信最想要的是什么。
那就是有足够的兵马能够让他尽情的挥洒才能,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嘛。
韩信听到秦阳的亲口承诺,立马放下怀中长剑,单膝下跪,双手抱拳沉声回答:
“公子若以国士待信,信必以国士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