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民伞,旧时绅民为颂扬地方官的德政而赠送的伞。www.jiuzuowen.com
伞上缀有许多小绸条,上书赠送人之名氏。
万民伞在古代,地方官离任的时候,这个地方的绅商都得表示一点挽留的意思,比较通行的方式是送万民伞。
意思是这个父母官,像伞一样遮蔽着一方的老百姓,送的伞越多,表示这个官越有面子。
如果在这个官被撤职或者降职的时候,当地还有人送伞,甚至拦轿,说明这个官绝对是个清官或者好官,而且当地人同时又有情有义。
到了清朝后期,万民伞却变了味道,地方官员在离任前,会强制要求地方绅民向他们赠送万民伞,地方官员收到的万民伞越多,也越有面子。
但在大侑,万民伞的含义还很单纯。
如果地方官员离任时能收到万民伞,那就代表着该地方官员绝对是个好官,
而严珅本不是地方官员,只是作为钦差代天子巡视地方,竟也能收到万民伞,而且按照张浩知的说法,数量竟不下千百柄,那绝对是要震惊朝野的。
这种做法,虽是百姓自主为之,但对严珅改善名声的好处,自不用提。
但在这一刻,严珅心中下意识的第一反应,却不是庆幸欢喜,而是有些尴尬愧疚。
这些日子以来,严珅在荆州府的所作所为,其本质是什么,没有谁比严珅本人更加清楚了。
说得好听一点,严珅是为了自己的自由而不得已为之的自救活动,是为了改善自己的名声而作秀造势;
说的难听一些,就是严珅为了一己之利,而愚弄和操控百姓!!
百姓愚昧软弱,总是被上位者轻易欺骗愚弄;百姓亦淳朴善良,比起那些饱读圣贤书的上位者们,却往往更懂得知恩图报的道理。
······
“我这些日子毕竟也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总比晚清时候那些向百姓们强行索要万民伞的奸臣要好多了······”
这般想着,或是自我安慰的缘故,严珅复杂的心绪总算平复了一些。
另一边,张浩知则继续向严珅描述着,百姓们为严珅制作万民伞的盛况,颇有几分“与有荣焉”的样子:
“大人您是不知道,为了给大人制造万民伞,百姓们大都把自家最好的布料捐献了出来,
据说那些正在制作万民伞的人家,如今院子里已是摆满了各类布料,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因为许多百姓不识字的缘故,为了能在万民伞上的绸条上留名,到处找人代笔,那些识字人家,如今也是门庭若市······”
话说到一半,严珅突然打断了张浩知的话语,缓缓的问道:“张大人,在你看来,何为‘官’?”
张浩知微微一愣,不明白严珅为何会突然问这个问题,但还是答道:
“下官愚见,所谓官者,即代天子御民,辅佐圣上,为朝廷效力,保一方百姓之安生。”
严珅一笑,点了点头,说道:“你这么看,倒也不能算错,那么本官再问你,官又分几类?”
张浩知又是一愣,不明白严珅究竟在想些什么,犹豫片刻后,答道:
“这个······下官见识短浅,大人的这个问题,却从未想过,还请大人指点。”
严珅看了身旁的宁立恒一眼,又想起了当初和他在粥棚附近探讨的话题。
宁立恒似乎也有所感应,身子弯得更低了。
见罢,严珅轻声说道:
“古往今来,在百姓眼中,官分两类,即好官和坏官,也就是简单的清官和贪官。古人曾云,清官兴国、贪官误国。但在本官看来,却是大谬。在本官眼中,官只分两类,即能官与庸官。立恒,你怎么看?”
宁立恒闻言,面色一惊,见两人都在望着自己,便只得说下去:
“回两位大人,立恒也表示赞同。
清官若是只有德行而没有能力,亦只是庸官罢了,何谈兴国。自古以来,那些所谓的清官祸国误国的例子,并不少。就单说那大明朝的自称清流的东林党人,不就是活生生的将大明朝败光了吗?
而那奸臣即使品行有缺,但只要有能力造福百姓,那就是能官。大唐的一代能臣元载,虽然在任贪污了不少银子,但辅佐皇帝治理天下,颇有政绩,照样得到百姓的交口称赞。
更何况,历朝历代的那些名相贤臣,又有哪一个是真正的清官,又有谁能真正说得清呢?”
严珅点点头,轻轻叹息一声,继续说道:
“立恒说的不错。我朝官俸一向不多,但官场往来,面子做派,又有哪样缺得了银子?所以,对于贪官,本官并不十分讨厌。
然而,贪官贪官,即有一‘贪’字,亦有一‘官’字,贪财之余,亦要做好为官的本分,尽心尽力为朝廷和百姓做事,那样的话,天下太平,百姓安生,即使品行有缺,又有谁会放在心上?
反过来讲,本官却最是厌恶那些,既没有能力又品行缺失的官员,那些人,连贪官也算不上,因为他们连最起码的为官本分都没有做到,除了祸国殃民,也就没其他能耐了。”
听严珅这么明目张胆的支持官员贪赃,张浩知目瞪口呆之余,又有些心有共鸣,下意识的抚掌赞叹道:“大人见识高绝,下官佩服!”
严珅前世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所交往的商政名流,不知凡数。
和《大染坊》里的陈六子一样,他也总结出了几套为人处世的基本理论。
在严珅看来,人分三六九等,当官的也有高低四等。
看着眼前的张浩知和宁立恒,严珅轻声叹了一口气一声,又说道:
“在本官看来,官分两类,却有四等。
第一等,即有能力亦有德行,这种官员百年难寻,说他们是圣人也不为过,古往今来也不过包公、于谦、海刚峰等寥寥数人。本官自问是做不到的;
第二等,有能力却德行有失,虽说不过是次等,但已是可遇而不可求了,我大侑朝数百年来,能称得上是二等的官员,屈指可数罢了;
第三等,则是有德无能,这种官虽然每隔几年就会出一些,但他们能管好一县之地已是极限,大多时候不添乱就已经很不错了;
至于最下等,就是即无能又无德的官儿,但历朝历代,这种官员却是如黄河之水,过江之鲫,数不胜数。”
说到这里,严珅笑吟吟的向着张浩知看去,问道:“说到这里,本官且问你,在你眼中,本官是第几等?而你又是第几等?”
听到严珅的问题,张浩知一惊,再也坐不下去后,就欲起身下跪请罪。
然而,刚刚抬起屁股,严珅已是瞪了他一眼,说道:“就这么坐着回答本官问题!照实回答!”
张浩知心神俱震······
————
(ps:元载,唐朝中期宰相,出身寒微,嗜好读书,性格敏惠,精通道学,理财名臣,深得皇帝宠信。而后,志得意满,独揽朝政,排除异己,专权跋扈,专营私产,大兴土木,逐渐引起唐代宗的厌恶,后被赐自尽,全家坐罪皆亡。此人是能臣,也是贪官,颇为复杂,后人评价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