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把朕说的与那些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人有什么区别?”宋祈安撒娇道.“大姐总是如此见外,朕想皇姐了还不能来看看了?
宋意闻言用笔杆子戳了戳宋祈不一样。朕觉得少年将军应当生得一张娃娃脸,身材高挑,不似那般孔武有力。”
宋意静静听着,倒是一旁的宋卿憋不住了。
“怎么可能?安儿肯定是在胡说八道,将军怎么可能不身材魁梧?那样在战场上都拿不起枪!”说完又补了一句“戏本子上都是这样写的。”
宋意笑而不语,只是默默拿出一张新的宣纸,按照宋祈安的描述将很快便把一副娃娃脸的少年将军的轮廓勾勒出来。
“陛下说的可是这样的?”
闻言宋祈安从对面绕到她的身旁,趴在贵妃榻上的宋卿也忍不住爬起来凑到两人身边一探究竟。
“差不多就是这样了。”
“大姐,你真的相信安儿的话吗?”宋卿插到。
“身为皇姐,安儿的话我自是信的。”
见气氛烘托得差不多了,宋祈安才插嘴说:“朕在外面挑选了几处
府邸想作为两位皇姐将来的公主府,皇姐们可要看看?”
便从广袖中掏出放了许久的燕京图纸铺在桌子上。
"先说好了,我与大姐的府邸不能离太远!”宋卿根本不知道一旦选择出宫立府代表着什么,只是霸道地说。
宋意一心扑在地图上,她想找一个离皇宫不远的地方,以便之后帮助幼帝。
大齐的公主只有在出嫁后才会有公主府,且公主与驸马是同住的方便培养感情。
随着宋意纤细的手中落下,旁边一只玲珑的小手也按在一旁。
“大姐确定了吗,那二妹我就在这儿了。"
宋意点点头表示确定后宋祈安提起袖子将两处府邸标记了起来。
“那朕就不打扰两位皇姐了。"
————————
恩科殿试那天
宋祈安坐在最高处的龙椅上,左右站着徐忠和李承恩,下边站着几位朝廷要臣和翰林院的学士,最下面则是数十位考生伏在桌案上奋笔疾书。
宋祈安早就想好了朝廷未来的股肱之臣的人选,一直左看看右看看寻找那个人。
因着宋祈安一直左顾右盼本来端坐着的身子也乱动了起来。
“陛下要是累了可以下去走走,看看诸位考生都答得怎么样。”李承恩见宋祈安动来动去以为她是坐不住了就提醒了一下。
正巧宋祈安已经找到了那人的位置,干脆顺水推舟嗯了一声便跳下了龙椅,朝着考生的方向走去,全场寂静无声,唯有宋祈安走路的声音。
诸位大臣见状也跟着宋祈安走下去,不同的是大臣们步伐轻盈生怕打扰到考生答题。
宋祈安走了许久才“碰巧”走到那人的桌案前站着。
许裕籍,蜀州人士,十七周岁,核对了户籍后宋祈安高悬着的心才算放下,开始观察那人的样貌。
许裕籍男生女像俨然一副文弱书生的模样,加上纤细的手腕,差一点宋祈安便要以为这是一个女子了。
这许家原也是保皇党的一员,先皇死后,一些势力小的被撸了下来,连太傅张慎行也不得不辞官保家。
许家老家主是个愚忠的,怎么都不肯归顺,于是一家老小被发配到边疆干苦力。
等宋祈安登基,太傅的大儿子也就是现在的大理寺卿张顺祥为他们翻了案才得以脱身。
只是当时许家也只剩下年仅十一岁的许裕籍了。
宋祈安走回到龙椅前站着时大臣们早已纷纷就位。
“砰———”
随着一道铜锣声的响起,考生们纷纷开始收拾笔墨,哪怕有没写完的也都一律停下笔。
接下来便是给诸位考试排位和放榜,这些事情都与宋祈安无关,她只要等大臣们照例来询问她前三名的排名时点许裕籍为探花便好。
宋祈安这几日除了照常上朝和去勤政殿上课,做得最多的就是到凤栖宫同李婉下棋。
但在遇见李婉之前宋祈安可以说是根本没摸过棋子,在李婉面前根本走不过多少步,俨然就是臭棋篓子一个。
为了让自己在李婉的视线范围内让她对自己放心,也是为了装出一副无害的样子,宋祈安只能硬着头皮去找她下棋。
宋祈安到凤栖宫时李婉早就摆好了棋盘,只不过她身前的位置不像往常那样空着。
“参见陛下。”见到宋祈安进来李婉便领着一个莫约十岁的小女孩行礼。
小女孩也是有样学样,跟着李婉脆声声地喊道。
宋祈安让两人起来,眼睛瞟倒下了一半的棋局问:“皇后可是在同这位小客人博弈?”
还没等到李婉回答,身边的小女孩便率先回答了宋祈安的问题
“阿姐是在教欢儿下棋。”
见宋祈安面露疑惑李婉也是向她解释说:“这是家中的小妹,家里的大人们都宠着她,她现在性子有些收不住,陛下见谅。”
然后又对着小女孩道:“欢儿下次不许那么没规矩了。”
小女孩也是面露委屈地点点头。
宋祈安也大概知道这个小女孩的身份了,她自称欢儿,在家又备受宠爱,估计便是李承恩的续弦刘氏的独女李欢了。
宋祈安轻声说了句无碍低下头问李欢“欢儿要跟朕到御花园里玩吗?”说完还不忘露出一个笑脸。
她的棋技太差,实在是不想和李婉继续下棋了,只能是丢人现眼,刚好李欢来了自己就利用一下吧。
李欢经过刚才的事这次倒是学聪明了没有立即答应宋祈安,而是先转头看向李婉,见李婉点头后才笑出来答应了。
李婉一开始也是不想他们出去玩的,只是看见两人都放光得眼睛也是不由得点了点头。
李欢也不见外,拉起宋祈安的手就往外走,十岁正是喜欢疯玩的年纪,她不喜欢下棋就这样干坐在这里太无聊了。
宋祈安立在原地将另一只手伸向李婉说:“皇后不一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