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重生后我被绑定了生态农家乐系统 > 第116章 心动幡动

第116章 心动幡动

,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我们要面对的不止三皇子。还有一件事。”卢知秋说道。“听说皇上已经让周安回来,这对我们也十分不利。”

“噢?皇上让周安回来?为什么?”肖景瑜问。

“因为周安到绿洲镇威胁沈姑娘,这件事被皇上知道了,他十分生气。”卢知秋说。“皇上让周安回来应当是要向他兴师问罪。”

肖景瑜思忖道:“就怕皇上身体有恙精力不济,让周安和肖鸿成找到可乘之机,以至于他们掌握了先下手的机会。周安手里有兵。”

“那怎么办?你们就两个人,怎么保护皇上?周安手下那么多人,太危险了。”听他这样说沈非烟更担心了。

“你放心!”肖景瑜说道。“还好我也提前做了准备。黥英和乌拉布已经带着人马在回来的路上,他们会助我们一臂之力的。”

听他这样说,沈非烟紧张的心情这才稍微放下。

……

阴沉沉的寝殿内,隆盛帝靠在床上,半醒半寐,喉咙里发出浑浊的呼吸声。

一个黑影悄无声息的走到了他的身边。

“咳咳咳!咳咳咳!”沉重的喘息声和剧烈的咳嗽声听起来让人感到窒息。“陈……正!陈……正!”皇帝喘着气喊道。“人呢?”他挣扎着想要坐起来。“啊!”突然间他惊叫了起来。“谁?!”

“父皇!是我!”三皇子站在一边,他的脸在昏暗的光线里若明若暗。

“你?你是?”皇帝眯起眼看他,他的头昏沉沉的,只觉眼前这张脸模糊不清。“鸿邺!是鸿邺吗?”隆盛帝无力的眯着眼睛。

三皇子的嘴角抽动了一下,额角的青筋暴出。“父皇,我是鸿成!我来看你了。”

“哦!鸿成啊!你来了!朕好久没见到你了。你,你从哪里来啊?”

“我从定平县回来。”

“噢,定平县……对对!你是在那边治理旱灾。水塘工程进展如何了?”

“水塘已经挖好,待蓄上水,基本上可以抵御百年一遇的旱灾。”

“好!好啊!”隆盛帝欣慰的点头。“来,扶我起来!”

三皇子犹豫片刻,不得不伸出手来。他的双手被锦缎制成的手套罩住了,紧紧的握成拳状。

“你的手怎么了?”隆盛帝皱了皱眉。

“没!没什么?挖水塘时被锄头所伤,还没有痊愈。”三皇子躲躲闪闪。

“噢?让我看看。”隆盛帝凑近了说道。

“父皇还是不要看了,伤口溃烂,面目可憎,儿臣怕吓着了父皇。待儿臣回去让太医医治,过几日好了也就无事了。父皇不必担心。”

“你……唉,好吧好吧!”

“皇上!”陈公公从外面走了进来,看见隆盛帝正和三皇子说话,于是小心翼翼的说道:“皇上您醒了?外面早膳已经准备好了。”

隆盛帝起身,陈公公赶紧走上前去为他穿上外衣,然后贴在他耳边轻声说:“陛下,尚书大人和右谏议大夫、刑部司郎中在外间等候多时了,说有事启奏陛下。”

“鸿成你留下和朕一起用膳吧!” 隆盛帝说道。

三皇子哪里肯受这个拘束,他之所以来完全是为了打探皇帝的病情。于是他恭恭敬敬答道:“父皇还有事,儿臣就不打搅了。儿臣先告退了。”说完站着等待皇上回应。

“那好吧!”隆盛帝答道。“你回去让太医把你的手治好,还有你去看看你的母亲。”他想起来,周淑妃此时已经在宫中被禁足多日了。

三皇子唯唯诺诺的答应,然后走出了宫殿。

门前走廊下立着两名官员,身边还跟着两个随从。

三皇子眼角余光一扫而过当即认出来其中一个是吏部尚书,另一个年轻官员却十分面生,不知道是哪一位。至于后面两个随从,都低着头一幅俯首帖耳的样子。

“这不是尚书大人嘛!”三皇子皮笑肉不笑的同他打招呼。

吏部尚书虽说不是太子党人,但是他始终也不愿接受三皇子的拉拢,在朝中一直保持中立的姿态,是个倔强的小老头,所以说三皇子对他也是不冷不热。“何事来找父皇?”

“原来是三皇子殿下。”老尚书向他行礼。“皇上龙体不适,老臣过来探望。”尚书大人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

“噢!”三皇子的目光瞥向他身边的年轻官员。“这位是?”

“这位是右谏议大夫。老臣的学生。”

“噢!”三皇子挑挑眉,提高了声调。偏偏这时,他的手脚一阵阵钻心的疼痛和瘙痒再次袭上心头。他握紧了拳头,脚趾也暗暗抠了起来。“该死!又开始了!”他在心里骂道,脸上肌肉轻微抽动,可他依旧做出云淡风轻的样子。“大人这是为自己的学生谋前程来了!”他不轻不重的说了一句。

旁边,年轻官员的目光不经意的落在三皇子带着手套攥紧的拳头上。

尚书大人一听顿时火冒三丈,他压抑住愤怒的情绪,冷冷的对上三皇子的话:“殿下这话老臣听不懂。皇上身体不适,老臣带学生来探望怎么说是谋前程?”

三皇子暗暗搓着拳头,咬牙强笑道:“父皇身体不好,有些事我也可以帮助大人的。”说完,他目色深沉的望着老尚书。这样的暗示已经十分明白了,这个老顽固还听不懂吗!

“老臣并没有什么事需要麻烦三皇子殿下。老臣还要去探望皇上,就不打搅殿下了。”老尚书说完向他行了礼就往里间去了,身后的三人也都跟着走了进去。

三皇子心中一阵火起,回头望向老尚书狠狠的“哼”了一声。“不识抬举!”他骂道,然后拔腿就走。

大殿之内,皇上已经穿好衣服,服了药,他的精神又好多了。

“皇上,您昨日没有上朝,大家都牵挂的很,今日感觉如何?”

“你看我,我是不是好多了?”隆盛帝张开双臂在他面前左右晃了晃,笑着说。

“皇上脸色红润,精神焕发,这样看来老臣就放心了!”

“呵呵呵!这位是谁呀?”皇帝指着身边的年轻官员问道。

“这位就是隆盛十四年状元、定平县县令,皇上您最新任命的右谏议大夫兼刑部司郎中卢知秋。”

“啊!”隆盛帝上下扫视了卢知秋一遍,赞叹道:“就是他呀!果然是青年才俊啊!”

“皇上,这位卢大人负责调查的静和公主豢养家臣一案有了进展。有两样重要物证要交给陛下。”

“是吗?”隆盛帝的表情立刻变的严肃。

这时,一边的卢知秋双手捧过一把剑。

陈公公将剑接过去。

只听“铮”的一声,宝剑出销,一道亮光几乎闪瞎了众人的眼睛。

隆盛帝接过宝剑挥舞了两下,剑尖左右摇晃弹出几个剑花,剑锋划过空气,在空中呼呼作响。

“好剑!好剑啊!” 隆盛帝的手指掠过剑刃。“这是少府监新近打造出来的?”

老尚书和卢知秋对视了一下,卢知秋说道:“微臣斗胆,陛下请仔细看剑上的刻字。”

皇上将剑拿近,然后一字一字的念道:“‘建鸿元年成造龙泉’。这?什么意思?”

“皇上,微臣请皇上移步到刑部司,臣还有两个人要请陛下过目。至于这把剑的来历还要请那两个人给陛下解释。”

“刑部司?两个人?”隆盛帝喃喃自语。“好!朕随你们去!你刚才说有两样物证,一样是这柄剑!另一样是什么?”

“皇上请看!”卢知秋从怀里取出了一封信。

陈公公再次接过来递给了皇上。

隆盛帝打开信,迅速扫过信上的内容。那封信言简意赅,意思清晰明确。

只见隆盛帝的表情越来越愤怒,他牙关紧咬,突然“咳咳咳,咳咳咳咳……”又迸发了一连串剧烈的咳嗽,脸憋的通红。

“皇上!皇上!”陈公公赶紧就去给皇帝捋气拍背。

连一边的老尚书和卢知秋都手忙脚乱要去帮忙。

“这信……是从哪……哪里来的?” 隆盛帝终于缓了过来,上气不接下气的问出了这句话。

“是王将军战败浑邪之后,在途中遇一运粮队伍,从运粮之人手里截获的。”卢知秋答道。

隆盛帝陷入了沉思。回想刚才,三皇子如鬼魅般突然出现在自己身边,他闪烁的眼神,还有那古怪的双手。他,果然是来看自己的吗?

他又低头看向剑锋上的字:‘建鸿元年成造龙泉’。“这把剑究竟是怎么回事?”隆盛帝已经等不及去刑部司了,他再次问道。

卢知秋道:“启禀陛下,这把剑是在静和公主府地下的秘道中发现的。秘道中有一个面积巨大的兵器库。臣请陛下尽快亲临刑部司,待见过静和公主和其所豢养家臣后一切答案都将明了。”

静和公主,周淑妃,三皇子,周安……隆盛帝心中暗暗念着这一长串名字,他目光深沉,默默叹了一口气。

“陛下,还有件事老臣不得不启奏陛下。”老尚书又说话了。“最近民间开始流传起一句话:“‘太白经天,天下革,民更王。’此言不知由何处何人传出,在民间流传甚广。臣以为此言虽说为谣传,但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还请陛下随时都要小心谨慎,多加留意。”

“不瞒爱卿,这个传言朕也听说了。多谢爱卿提醒。朕知道了!”隆盛帝看了看老尚书,沉吟了片刻,他又说道:“其实,有件事在朕的心中一直没有放下,也没和人谈起过。爱卿,你是三朝老臣,这件事朕也只有对你说说。”

一听此话,老尚书敛容正色,站直了身板,恭恭敬敬说道:“陛下请讲。”

“鸿邺他现在究竟身在何处?不知道他还活着吗?”

老尚书愣了一下,答道:“陛下,此事老臣也不知道,但是老臣愿意相信太子殿下他还活着。”

隆盛帝笑了,颇为无奈的样子:“你这是在安慰我吗?”

“并非老臣臆测,陛下想想,自从太子走后虽杳无音讯,但是各地不断传来好消息,治理水患、安抚南蛮、开辟海岛、平定匈奴、设立新镇。陛下想过没有,这一切都是谁做的?”

“你的意思是太子做的?”

“暂时还不能下此结论。但是老臣认为太子此番在外历练或许有许多建树也不是没有可能。至于陛下的心思,老臣想借惠能大师一句话献给陛下:‘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陛下心动则幡动。太子与陛下心有灵犀,此刻定能感悟到陛下的心意。”

隆盛帝静静的看着老尚书,渐渐的,脸上浮现出了会心的微笑。“好吧!愿如你所言,走!去刑部司!”

作者有话要说:完结后会改下文名。*^_^*

分页内容获取失败,退出转/码阅读.

分页内容获取失败,退出转/码阅读.

分页内容获取失败,退出转/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