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科举养崽日常 > 第 102 章 殿试·上

第 102 章 殿试·上

杜蕴奔去打开院门,崔大郎进屋道:“长兰晚上可有安排?”

杜长兰一边整理被儿子弄乱的衣领一边道:“我想着晚上就在院里吃用。待殿试过了,再大肆庆祝也不迟。”

崔大郎连连点头:“是这个理儿。”

他看着杜长兰,眼前青年明俊秀美,双眼湛然有神,一颗心窍玲珑剔透,真真美玉也。

方才他在小巷里,见一茬又一茬的人来他还未送上贺礼。

崔大郎同杜长兰闲话家常,随后告辞离去,却是未回住处,而是匆匆离了巷。

他先前留意的两件贺礼,如今却是配不上长兰和文英,他还得再挑挑。

转眼至四月二十一,殿试日子。

卯正,宫门外汇聚一群身着白衣的贡士,杜长兰立在人前。

不多时有专人引路,领他们一干人进宫,狭窄而长的宫道两侧是接天宫墙,压抑沉闷,惶惶然以为自己是井底之蛙。

众人耳侧只有彼此的脚步声和极力放轻的呼吸声。

他们被安置在偏殿等候,有太监宫人呈上茶水点心,杜长兰无疑是最瞩目的存在。

众人视线若有若无的在杜长兰和高淮之间来回,也有人留意常信伯府的庶子——季忱。

原在国字监念书时,季忱便独占鳌头,只是外界不显,若非此次会试他闯进前五,众人还不知常信伯府有这么个厉害人物。

偏殿内名次靠前的考生们互相打量提防,对比下反倒是名次中等或靠后的考生们轻松许多。

崔遥低声对陆文英道:“只要我不御前失仪,这孙山的名头定是我的。我一点儿都不慌。”

陆文英:………

陆文英很想让崔遥低头看看他自己的手,抖成什么样了。

崔遥又叽叽咕咕:“杜长兰真出风头啊…他都不带我……昨晚不给他吃萝卜……”

陆文英无奈又无语,一场殿试把崔遥都吓的胡言乱语了。

随着时间流逝,躁动的情绪在考生中发酵。好几名考生行至殿门前张望,高淮冷眼斥道:“尔等放肆,天子跟前岂可行鬼祟之事,还不退下。”

这话十分不留情面,那几名贡士脸色难堪。众人皆为贡士,你怎的像爷训孙子似的训斥他们。

但偏偏论较起来,却是他们失理。

杜长兰垂眸静立,高淮是张狂不假,可如此言行也过了,不似对方作风。

“高公子,举世未必浊,你也未必清,众人不曾醉,焉知是你醒?我等平生第一回面见天子,心中设想无数天子英武圣颜,如今即将得见,激动难耐乃是常理之中。”唐贡士朝那几名贡士安抚道:“只是还需谨记礼数,莫御前失仪,坏了前程才冤枉。”

此刻高唐二人形成鲜明对比,唐贡士的柔和衬托高淮严厉至刻薄的地步。

那几名贡士朝唐贡士感激一礼,却闻高淮冷哼:“无规矩不成方圆。今日他们因激动难耐失了礼数,他日难保不会因此犯下错处。我等是进宫殿试,无论是殿试还是之后面天子,哪样不是顶顶重要之事,此时此刻,如何谨慎都不为过。”

他看向唐贡士,话锋一转,言语做刃:“唐贡士,若你还在记恨高某此前将你的名字划入春闱嫌疑人之列,使你受了委屈,高某给你赔不是。但再来一次,高某仍会如此。与数千考生的公正相比,高某不惧任何指责。”

杜长兰:………

好一招偷梁换柱,春秋笔法。

原本还觉得高淮太过的贡士反帮衬起来:“唐贡士,读书人识字明理,通晓大义,你怎可如此狭窄短浅。”

“他分明是胡言!”唐贡士胸膛起伏,一张平平无奇的脸涨的通红,他只是就事论事,并非挟私报复。

然而此刻无人相信他,连同情唐贡士遭遇的人也宽慰道:“高兄也只是求一个公道罢了,你…你心中宽量些。”

唐贡士眼前一花,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脑门,耳边嗡嗡几乎听不清也看不清了,他踉跄着退后两步,身体骤然失去重心,心道完了。

然而他没有触碰坚硬的地面,反而落在一个草木清香的宽厚肩上,一只温热的大手揽住他,随后他听见清越之声传来:“高兄这话,杜某却是不敢苟同。一则,唐兄因你之故受牢狱之灾,冤了人就是冤了人,否则还要公道是非作甚?因此你与他赔礼,送上人参阿胶与他补身子,皆是情理之中。”

偏殿倏地一静,高淮眯了眯眼,“杜会元的意思是我等不该捉拿嫌疑人,任由春闱舞弊发生。”

崔遥急得抓耳挠腮,杜长兰在干什么,在干什么!!

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偏要逞英雄。他他脑子一片空白,根本不知道怎么帮啊啊啊啊。

陆文英死死拽住崔遥,他们此刻不添乱就是给杜长兰帮忙了。

人群中,杜长兰微微一笑:“高兄莫要偷换概念。”

他语气温和,分明比高淮还小一两岁,但神态语气却是透着长者的慈厚,仿佛在引导一个桀骜的后辈。

高淮冷嗤一声,张嘴欲驳却被杜长兰抢了先机:“你提供花名册是功,但经官府证实,唐贡士确实清白,你冤了人此为过。功是功,过是过。怎可混为一谈。”

“那花名册也非我一人之力……”高淮脱口而出,但随后意识到什么,想反口也晚了。

杜长兰颔首:“既如此,那功劳也非你一人所有。怎的众人提及春闱舞弊案,皆赞你而无他人。”

偏殿内鸦雀无声,连呼吸都似乎止了,高淮定定看着杜长兰,少顷笑了,他拱手一礼:“杜会元教训的是,高某知错。回头高某必然对唐贡士加倍补偿。”

崔遥讶异,啊这?高淮居然示弱了…啊不是,认错了……

这出乎所有人意外,杜长兰将唐贡士扶正,上前与高淮对礼:“高兄言重,我一介旁观者,不过说三两句公道话…”

高淮一梗,好一个“说三两句公道话”。杜长兰轻而易举把自己摘出去。

两人齐齐起身,杜长兰笑盈盈补上最后一句:“杜某哪配高兄如此。”

两人两两对望,相识一笑,仿佛不曾有口角之争。

杜长兰不经意瞥过殿门外的衣角,心下明了。

他们身处偏殿,一举一动都躲不开天子耳目。

先时高淮敲登闻鼓,呈花名册,乃至此刻呵斥探头探脑的贡士,皆在巩固他“铁面无私,公正严明”的形象。

若表里如一也算朝廷一栋梁,奈何这“人设”只是高淮攻击他人的利器罢了。且看高淮与杜长兰对峙处下风,立刻示弱,以退为进便可见一斑。

高淮哪里是不明白,他是太明白了。

好处是他的,至于坏处,高淮自是铁面无私,问心无愧。

唐贡士栽在高淮手上,不冤。

杜长兰目光掠过陆文英和崔遥,回头他得叮嘱二人离高淮远着点儿,否则被高淮啃下一块肉还得泼盆污水。

一刻钟后,内监宣众人入太和殿外殿试。

偌大的广场中摆满桌椅,众人按照自己会试名次寻着位置坐下。不多时内监分发卷纸。

日头从东方升起,却非常见的橙红,而是金灿灿耀眼逼人。日光洒向万物,宫殿上的脊兽如同披了金衣,神圣不可侵犯。

杜长兰垂眸缓了缓,这才看清卷纸上的题,仅一道策论题。

“汉武穷兵三十余年,疲敝中国,所就无几。何解?”

此出《贞观政要》唐太宗所言,不必杜长兰刻意回忆,脑中瞬间浮现原句“汉武穷兵三十余年,疲敝中国,所就无几,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注】

明面上是唐太宗斥责汉武帝莽撞粗蛮,从而赞美己身以德服人。

然了解唐太宗生平,就知此话水分有多大。唐太宗在世时,游牧民族安分守己,却并非感于大唐德行,仅是被打服的。

和平只在剑锋之上。

杜长兰磨着墨,心中思索。殿试题不比春闱复试,仅一道题,九成几率出自天子之手。

贬低汉武帝多的是例子,为何偏选了唐太宗?

而今上年轻时也非和气人,几次派兵北伐西下。

细腻的磨墨声最抚人心,杜长兰回想一干皇室成员,其中一位很是特别。

元文太子薨逝,元后病故,中宫一脉仅剩和亲的大公主——昌和公主。

然而近些年西戎屡犯边关,大承压军而下,西戎又作鸟兽散。

对此朝堂上分有两队,一队主战,一队主和,现成的借口,若是大承与西戎开战,昌和公主母子又该如何是好?

墨成,杜长兰心中已有了偏向,立场中庸,态度温吞之辈可做不得状元。他既然行至此,状元之位合该是他的。

杜长兰打好腹稿,提笔行书。在他俯首间,明日悬于其上,熠熠生辉。

作者有话要说

注:“汉武穷兵三十余年,疲敝中国,所就无几,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出自《贞观政要》唐太宗所言

感谢在2023-10-1421:57:33~2023-10-1500:16:4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feng20瓶;kyao10瓶;677707375瓶;林歌、暖融融、小飞鱼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杜蕴奔去打开院门,崔大郎进屋道:“长兰晚上可有安排?”

杜长兰一边整理被儿子弄乱的衣领一边道:“我想着晚上就在院里吃用。待殿试过了,再大肆庆祝也不迟。”

崔大郎连连点头:“是这个理儿。”

他看着杜长兰,眼前青年明俊秀美,双眼湛然有神,一颗心窍玲珑剔透,真真美玉也。

方才他在小巷里,见一茬又一茬的人来他还未送上贺礼。

崔大郎同杜长兰闲话家常,随后告辞离去,却是未回住处,而是匆匆离了巷。

他先前留意的两件贺礼,如今却是配不上长兰和文英,他还得再挑挑。

转眼至四月二十一,殿试日子。

卯正,宫门外汇聚一群身着白衣的贡士,杜长兰立在人前。

不多时有专人引路,领他们一干人进宫,狭窄而长的宫道两侧是接天宫墙,压抑沉闷,惶惶然以为自己是井底之蛙。

众人耳侧只有彼此的脚步声和极力放轻的呼吸声。

他们被安置在偏殿等候,有太监宫人呈上茶水点心,杜长兰无疑是最瞩目的存在。

众人视线若有若无的在杜长兰和高淮之间来回,也有人留意常信伯府的庶子——季忱。

原在国字监念书时,季忱便独占鳌头,只是外界不显,若非此次会试他闯进前五,众人还不知常信伯府有这么个厉害人物。

偏殿内名次靠前的考生们互相打量提防,对比下反倒是名次中等或靠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