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学神十三岁 > 第 191 章 人人都有事业心

第 191 章 人人都有事业心

“你还是要尽可能多的发表论文,别把你脑袋里的东西只放在脑袋里。写出。

“我是想过,但我总想着要有了一定的进展才好写下来。”

“不用太刻意追求进展,有了灵感、想到什么就要写下来,这样会更方便你寻找‘灵感’。”

康妙玟点头,“你说的对极了,我要改变我的记录方法。”

5月的巴黎已经相当暖和,格罗莫夫穿了一件细条纹衬衫、一件薄西装、不同色的一条深黑色西装长裤。康妙玟则穿了一件宽松的蓝色薄毛衣和水磨蓝牛仔裤,穿了一双浅筒皮靴。

森林绿意盎然,林中小路是几十年来的教授们以及学生们踩踏出来的,还有那些访问学者,几乎每个人都喜欢有事没事到森林里走一走。

康妙玟觉得这很科学,森林是天然氧吧,动脑子的人会喜欢含氧量稍高的地区。

格罗莫夫回忆自己的求学时光,在苏联他接受了高等教育,苏联的数学也一直很强,名师辈出。但因为种种原因,最后他还是没有留在祖国,先是来了巴黎,又去了美国,最后再次到了法国。数学是没有国界的,数学家却是有国籍的,他做了艰难的选择,认为留在法国才最适合他。

现在年轻的条件比他当年好得多了,可以有更多选择,作为一个“人”,可以有选择才是最重要的。人终归只是一个人,一切选择要以自己为主,报效国家当然好,可如果能有更好的发展,当然要选择最好的那个方向。

康妙玟琢磨着格罗莫夫这是有感而发呀。

移民在现代社会不算什么,数学界多得是原籍a国但最后入籍b国的,比如二战期间多少欧洲的科学文化艺术大佬去了英国和美国,特别是美国,抢人才不遗余力(美国佬抢什么都不遗余力);而在二战之后逆流返回中国建设国家的那一批大佬就显得那么的与众不同,他们可是冒着生命危险、放弃了美国提供的优厚待遇投奔新中国的,因此更加难能可贵。

中国目前在欧洲人心中还是一个落后的国家,因此格罗莫夫想说服她留在法国。确实,法国的研究氛围比美国更好,之所以美国单看科技能力更强大,还是因为有人口优势,法国只有5千9百万多人,而美国现在有2亿6千多万人,法国人口还不如美国的零头呢。

于是便更显得有12亿人口的中国愈发的势弱了。

罗克狄复活节假期过,法国是个小霸王,在很多产业上都做到了研究、设计、制造一条龙,高科技产业也如此,可以说是全产业国家,欧洲一霸。英国因为几乎独立于欧洲之外,而且人口也比法国少很多,经济体量没有法国大,因此在发达国家里,除了美国就要数法国了。

俄罗斯跟英国一样,独立于欧洲之外,欧盟北约啥的都不带苏联/俄罗斯玩,俄罗斯自己跟自己玩。

要想毕业后留在法国也不是很难,说到底,当你到了一定的层次,那么几乎所有的大门都会向你打开。

这话她爱听。

*

罗克狄上学期在联合国找了个实习职位,混的相当不错,有望拿到正式合同。他正在考虑申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正式职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总部就在巴黎第七区,距离高师也不是很远。

这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工作机会,中国目前在各种国际机构和组织里都缺人,因此很多时候都挺吃亏的。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中国人,但又很熟悉欧洲各国,语言优势也很强,英法德语都很流利,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使用4种语言,他会其中3种语言,去年还开始学习俄语,想必也要不了几年就能熟练掌握。

他们的交往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大概因为不能经常见面,每次他来巴黎她都很高兴。他是个细心的人,也非常谨慎、自觉,没有因为她有自己的别墅便厚着脸皮想要住进去。

今年复活节假期他们去了比利时、荷兰、德国,回来的时候途径卢森堡大公国,卢森堡很小,一天就逛完了。

假期结束,罗克狄也没有飞回美国,而是租了一间公寓,到教科文组织实习去了。他们现在周末可以见面,康妙玟周五下午从研究所回到巴黎,下周一早上从巴黎出发去比尔镇。

一周见面两天的节奏也刚刚好,不太多也不太少,他们周五晚上去看电影或是去听音乐会,周六上午睡个懒觉,他会过来给她做好早午餐,然后他们会去附近俱乐部打两小时室内网球,洗个澡,出来逛街,晚上吃过晚餐后回家。罗克狄晚上10点之前告辞,开她的车回酒店,周日早上再开过来。

稳定的恋爱很有意思,渐渐似乎成为习惯了。

到了5月初,罗克狄这才依依不舍的飞回美国,他写完了论文,该回校答辩了。

*

康妙玟在高等科学研究所的研修也进行到尾声。

研修班没有考试,但会要求论文,8名研修生都是一时之选,对论文没在怕的啦。康妙玟写了一篇辛几何的论文,提前3周交给了格罗莫夫教授。

这个学期看了很多数学专

著,跟诸位教授、访问学者学习,大有裨益。光靠看书可以吗?可以,但还是需要有名师才好,不然人人都自学好了,要大学干什么?大学是系统学习的场所,能以最快最好的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尽可能多的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尽可能的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所以才会有提前毕业的学生。

研究所每年约有200名访问学者,这些访问学者平时也是要跟研究所的教授们开研讨会的,大家激情碰撞灵感,没准就会有进展。这些访问学者来访问的时间有长有短,短的两周,长的可以有4个月,平均算下来,每位访问学者在研究所待两个月。

访问学者也会做讲座或是跟研究生们一起讨论,研究所的氛围极好,到了春天,教授、访问学者、研究生们会在草坪上便开展讲学和讨论,当然地点不局限在草坪上,只是草坪讨论特别有意思,研究生会把移动黑板拖到草坪上,教授和学者们现场激情讲题、列算式,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氛围非常棒

。()?()

吴宝珠从隔壁第十一大学过来看望她。他没有申请研修班,是因为他的研究方向朗兰兹纲领跟研究所的所有教授的方向都不搭。()?()

“你最近学的怎么样?”吴宝珠也挺有意思的,他时常表示对她的关心,但又不太愿意她觉得他很关心她。

№米迦乐的作品《学神十三岁》??,域名[(.)]№?№&?&?№

()?()

“学的很好,对很多问题都有了一点想法。你呢?朗兰兹纲领那么难,你不想改变方向吗?”()?()

他低头笑,“那句话怎么说的?已经上了这艘船,想要改变方向,我这3年就白费了。”

康妙玟耸肩,“那好吧。你大概什么时候能毕业?你的论文开始写了吗?”

他叹气,“不知道,我对论文完全没有想法,觉得有很多可以写的,但你知道博士论文没那么好写。光是开题就让我头疼。”

朗兰兹纲领让人头秃,就在于它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没有前辈的肩头可以踩。

这么看来,吴宝珠还真是一个很执着的人呢。

“你呢?你的论文是不是已经快写完吗?”

“还没有。”

“有方向了?”

“有了。”

“能说说吗?”

“大概是孪生素数方面的吧,不过也许我还会换题目。”她半真半假的说。

“博士毕业后想好去哪里了吗?”

她没说话。按说她下学期就要开始申请普林斯顿的理论物理博士研究生了,申请肯定没问题,普林斯顿一定会给她录取通知书。就是……

“没想好。现在大家不都是喜欢去美国吗?”

吴宝珠点头,“美国好啊,人人都想去美国。”

“你呢?”

“我?我可能还是会留在法国,法国……没那么大压力。但要是美国学校来跟我谈工作,我想我也会考虑的。”

临近毕业,大家都在考虑工作的事情了。吴宝珠是硕博连读,硕士2年博士3年,按说要到1998年夏天才会毕业,但他可能被她刺激了,会想要提前毕业。

*

今天是周五,下午回了巴黎,先去高师见了女同学。玛丽莲和安东尼娅、格洛丽亚都在,4个人开了个会议,互相介绍了一下自己这一周的学习和研究。

会议结束后大家各自回家或学校,康妙玟先开车送安东尼娅回第六大学,玛丽莲自己有车,格洛丽亚的学校在郊外,她坐地铁回去。

送了安东尼娅之后,她才回了家。

家里开着灯,罗克狄已经来了。

“阿狄!”怎么听都还是像“阿弟”,好好笑啊。

“在这里。”厨房传来年轻男人的声音,“妙玟,辛苦啦!”

“你什么时候来的?”

作者有话要说

*马丁·加德纳此人很有意思,他实际不是个数学家,是个数学趣味游戏作家,他也从来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数学教育,而且年过40岁才开始创作数学趣味游戏,曾经在《科学美国人》上连续25年写数学趣味游戏专栏。也出版了其他的科普书籍,著名的有啊哈!灵机一动》(aha!insight)和《啊哈!原来如此》(aha!gotcha)。他的专栏和书籍让更多的普通美国人对数学产生了兴趣,被认为跟科幻科普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天文学家卡尔·萨根齐名,是科学普及领域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