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人的秋收终于结束了,村子里忙碌的人们终于可以停下来好好的休息休息了。
三婶家,一家子刚吃完晚饭,趁着几个媳妇进厨房去整理了,三婶就跟三叔商量着说道“老头子,你看这会子粮也收上来了,田里的活也干的差不多了,我想着明儿带着闺女去城里给她采办点东西,这再过一阵子天就要冷了,可不大好出门了。”
“……行,你们去吧!”三叔想了想又说道“让杨根陪你们去,顺便去村长家借辆牛车来,这来回几个时辰的路,到时你的腿又要不舒服了。嗯!就这么定了。”三叔一口决定道。
“那行,等会儿我去问问金花她们几个,谁要是愿意跟着,就一起去,再去隔壁问问张娟,不知道她要不要去。”
“行,去吧,去吧。”三叔挥了挥手。
这时张娟家也刚吃完晚饭,正忙着在整理厨房,花儿则坐在厨房的凳子上,等着张娟整理好后,一起去睡。
“咚咚。。。咚咚。。。”一阵敲门声响起,张娟刚准备喊二郎去开门,就听道二郎已在外面喊“嫂子,三婶来了”。张娟赶忙擦干手,快步走了出去。
“婶子,快里面坐”。张娟笑着招呼道
“娟子,你们晚饭吃了吗?我就不进去坐了。明天我要去城里,就是想过来问你去不去。”。
“刚吃完,正在整理呢!”张娟说道。“明天城里我想去的。“
“那我明早卯时来叫你,别的也没啥事,你去忙吧。”。三婶说完转身就准备回去了。
卯时那是几点,对于一个前世拿手机看钟点的人来说,三婶说的时间她是真心不知道。
张娟正想点头说好的时候,眼角拐到了花儿:哎呀!对呀!明天花儿怎么办,难不成带她一起去。
可是张娟想着,她穿过来后也是第一次去,还不了解情况,想趁此机会看看,顺便把上次采的花,还有一些草药卖了,再找找看有没有什么可以赚钱的生意好做。带着花儿就有些不便了。
“三婶,明天几个嫂子也都去吗?”张娟赶忙又问道
“杨成家的和杨固家的不去,咋了。”
杨成是三婶子的二儿子,媳妇叫刘翠,生了一儿一女,三婶的大儿子叫杨根,媳妇叫姚金花,也生了一儿一女。
小儿子叫杨固,媳妇叫柳凤英,去年刚嫁过来,还没孩子。
三婶子还有个女儿,叫杨娣,刚定亲,准备明年春出嫁,一大家子的人过的和和睦睦。
婆媳之间,妯娌之间,姑嫂之间,幼尊长,长爱幼,都是有理相待。从没红过脸,虽然有时后有点小摩擦,但过段时间就又好了。
你说这牙齿还有咬伤舌头的时候,何况是来自不同家庭,又从新组和生活在一起的人呢!
三婶倒是个挺开明的婆婆,在村子里这样开明的很少见,她不会娇惯自己的女儿,也不去过于偏袒她,对媳妇她也不会苛刻。
常听她说,女儿家的不会在父母身边过一辈子的,总要嫁人的,如果在家过于偏袒,和娇惯了,那么嫁出去了后,她的生活会过的不会很称心的,女儿家的最重要的是明事理。
至于媳妇,那是要在自己家过一辈子的,为我儿生儿育女的,等自己年老了,还要照顾自己的,所以要真心的对待。
三婶也常对媳妇们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既然大家都是开开心心的进来,那么就要和和气气的。可别为了一些不足挂齿的小事而伤了和气。
而三婶的儿子,只要一成婚,就不需要在上交出外打工的钱。
三婶说,孩子们成婚后就会有各种不同的花费,为了以后家里的和睦,所以他们自己小家的花费就有他们自己出,公中是不出的。
但是如果以后兄弟之间,无论是谁,一旦有了困难,就要尽力相互帮助。所以三婶一家是村子里最和睦的一户人家了。张娟想着这样的一家,在现代可以被评为五好人家了
。
“哦!我想着明天准备不带花儿去,就我跟二郎,翠嫂子和凤英嫂子都不去的话,那我就把花儿放你家了。”张娟解释道。
“行,就放我家。那我走了,你们弄好后就早点睡吧!”
“哎!好的,婶子你走好。”
作者有话要说:求收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