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系统不知道朝臣都听到他的心声 > 第11章 是非功过,后人来评

第11章 是非功过,后人来评

,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朝堂内又陷入了寂静中,这几天的朝廷,不复之前经常辩论争执闹哄哄的样子,反倒时不时安静下来。

就在大家紧张系统接下来会揭露哪些贪腐情况时,张宣尔却将话题引开了。

【统儿,河南水患之事目前如何了?】

【我看看……宿主,那洵季凡已经开展两天了,将可能泛灾的河口连夜巡查了一大半了,该安排的都安排了。

不过很多村民不肯搬,青天白日地说要发大水,让人搬到高处去,很多人都不信他呢。】

【诶,也不知洵大人有没有妙计。】

【宿主,我看他成天写写画画的,好像没什么办法。筑堤倒是在开展,但紧急情况只够加筑一些大河堤,不可能全部沿线筑高,目前水利治理需要花费很多人力物力,不是短期内可以完成的,必须让民众撤离灾区,不然洪涝、瘟疫、民乱,还是会发生的!】

张宣尔皱眉思考:【洵大人是新官上任,难以服众,在朝廷中能指挥动的都不多,更何况百姓,此事看来,须由一位得民心者前去相助才可。】

系统突然出声:【咦……我想到一人。】

【明仕宏!】

【明仕宏。】

系统和张宣尔异口同声说道,想到一块去了。

【宿主,这明仕宏可是大珏最后一位青天大老爷,也是五百年内,最后一位百姓之官了。

就连你爹,虽然他的政策改革对大珏有莫大功劳,但是他也算是大珏之官,只有明仕宏可以称得上是百姓之官!

最重要的是,他可是门神队伍里的最后一位!流传千古呢!

要知道能进入门神队里,之前的都是关羽、秦叔宝那一拨人,上千年来也就这么几个。】

震惊!

成仙了!!!

本朝竟有人成仙了!

但是那人不是我……!

皇帝:他居然成了神仙!我这两年竟然把成仙之人弃之不用!

百官:那明仕宏那般做派惹人心烦,直来直去死抓不放,竟然真靠着‘为国为民’成仙了,那我们之前那些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方式是不是错了?

莫不是要学着明大人的方式才能成仙。

张宣尔:明仕宏自从他爹张首辅去世之后,因作风不符合百官的利益,得罪不少官员,又因派系被陛下冷落,没多久就被贬斥,现在一个小地方当县令,如能趁此机会起复,也是大珏的益处。

思考周全后,张宣尔出列进言:“陛下,河南水灾百姓迁移一事,洵大人新上任恐难调动百姓,若让官兵强硬逼迫,又有造成民乱之危。

臣奏请,明仕宏大人为河南巡抚,前往河南协助洵大人共治水患,迁离百姓。

明大人深得民心,之前每到地方便会受到百姓们夹道相迎,被称为明青天,曾有人走了上千里路,穿坏了十多双鞋,一个多月才到明大人所任地方,只为求得一见。

满朝上下,伦清廉正直、深入民心,免起霍乱,唯有他一人能做到!”

张宣尔缓缓献言,抬头看向宏明帝恳求道,“陛下,请允许明大人前往河南。”

“臣附议。”

“臣附议……”

“……”

逐渐出列附议的官员们越来越多,而高台之上的宏明帝一言不发。

自两年前张首辅去世,徐砺检亲自掌权以来,张首辅留下的人手,他撵得撵,弃得弃,朝廷上除了张宣尔没受到影响,其他人想晋升是不可能的了。

他就像是被严苛的父母管教掌控的孩子,一朝摆脱,就心急证明自己,并对严厉的父母老师所相关的人产生抵触,不论好的坏的,一竿子打死。

他摸了摸鼻子,知道是自己以偏概全了,同意道:“准奏!传令,命名仕宏为河南巡抚,协同洵季凡治理水患,并监督河南筑堤、百姓安置等事宜。”

“退朝……”

御书房,张宣尔与几位农学师父一起研究那《东方神稻》,这些人是锦衣卫以最快速度找来的附近最善农业之人,有乡长、农民、地主,但是没有一个是学业有成之人,识字也在寥寥几字。

张宣尔代为诵读了两页,看他们云里雾里,深感忧愁,空有宝物而不得其入门之法,可如何是好。

“爱卿莫急,此事非一日之功,眼下,识字之人不懂种地,种地之人不懂识字,要先将两者合二为一,才能研究这《东方神稻》。”

“陛下,您已有计划了吧,快说来听听,莫要看我着急了。”

徐砺检抚掌一笑道:“我已新建一学堂,改君子六艺增设农科,并将这些擅长农业之子孙弟兄送进去读书,让两者互相学习研究,在研究出头绪之前,这个学堂,只进不出,以防泄露机密。

另派三队人马,前往两广与江南之地,寻找种苗,并将种苗的特质绘图,由锦衣卫带领善农学者一起寻找。

如此,等种苗寻到,学堂里的学子们,也该学有所成,为国效命了。”

张宣尔若有所思道,“目前只能如此了,只是这时间,不知要多久。”

……

转瞬间,十余日过去,众人纷纷等着河南最新的消息传来,朝廷豢养的信鸽,除了边防战事的防御,其余皆派去河南传信了,每隔一时辰便有一只信鸽来报。

河南的雨已经接连下了三日,从第一天起,就是倾盆大雨。每一滴雨都像豆子般大小,狠狠地砸在地上,溅起一片片水花。

随着时间的推移,降雨量丝毫没有减少,反而一日比一日更多,如同天空破了一个大洞,无尽的水流倾泻而下。

很快,城内地面上就开始积水,低洼的地方更是被淹没在一片汪洋之中。原本熟悉的街道变成了湍急的河流,难以通行。

然而农村的情况更为严峻。由于农田地势较低,雨水无法及时排出,农田里积满了水,甚至可以淹没成年人的膝盖。

眼看即将到手的庄稼就要毁于一旦,农民们心急如焚。幸好,在明大人到来后,让他们提前进行了抢收,虽然部分庄稼还不够成熟,但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否则,这一季的收成就真的要颗粒无收了。

这三天里,雷声阵阵,震耳欲聋。闪电划破天际,将整个天空映照得如同白昼。雨滴大如拳头,一团团地砸下来,让人无法看清前方。

百姓们纷纷躲在高地避雨,他们蜷缩在一起,祈求平安。由于提前撤离,他们的贵重物品都得以保存完好,没有受到任何损失。众人纷纷磕头跪拜皇帝和明青天,还有洵季凡。

另一头,洵季凡站在河道口,带领着众多官兵守卫着。他们目不转睛地盯着水位,看着它距离河堤越来越近。

一旦河水冲破河堤,整片大地都将面临灭顶之灾。因此,他们必须全力以赴,守护着这里的安全。

……

“报,河南降水三日不绝,水位线距离河堤仅3米。”

“报,河南水位线逼近,距离河堤仅1.5米!”

“报,洵大人不顾明大人阻拦,执意泄洪,预计淹没良田两千余亩,未迁移村庄13个,造成3千余人受灾。”

“报,泄洪后,水位降至2米,降水不断,仍在上涨。”

“报!洵大人带领官兵堆砌沙袋,亲自下水构筑人墙,抵御洪水。”

“报,明大人安抚百姓后前往河道指挥,百姓追随而去,一起搬运沙袋,共抗洪水!”

“报,雨停了,退了!水位距离河堤0.3米,正在缓缓下降!”

一天一夜过去,洵季凡、明仕宏与百姓们生死一线,抵御洪水,皇帝和百官们也在议政殿等候一夜,守着讯息传来。

在这紧张的时刻,皇帝紧锁眉头,百官们也忧心忡忡。他们知道,这场突如其来的洪水给大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皇帝在等待着消息,等待着奇迹的出现。

当听到洪水越来越猛时,暗中庆幸有系统仙人相助,否则这么大的雨,只一天便能绝了今年的秋收;

当连绵不绝下了三日夜时,远超之前堤坝,几近逼近新筑堤坝时,众人面色苍白,知道若不是系统提醒,只怕早已冲毁城镇,惨绝人寰了。

当听到洵季凡不顾阻拦泄洪时,更有言官大声斥责,痛骂其不顾下游百姓死活,此举造成死伤三千余人,定要将其按罪论处。

再到后面泄洪及时,依旧难以抵挡这百年难遇的大水时,不再多言,若是没有洵季凡的果断,只怕按这速度,也来不及抢险筑人墙了。,届时,堤坝这边河南数万百姓的生命,便会深陷洪水之中。

等听到百姓们纷纷跟随明大人,不惧生死抢险救灾,共谱官民情谊,不禁热泪盈眶,哽咽感叹:“有海青天,乃我大珏之大幸,更是我大珏百姓之福啊!”

就连徐砺检也面色苍白地肯定道:“此事定能流芳百世,明仕宏有大功、洵季凡亦有救世之功。”

系统沉默大半夜,直到最后维护住堤坝的消息传来,才感慨道:

【真好,历史改变了。】

河南。

雨势如狂风骤雨般连绵不绝,洪水咆哮着,像野兽一样扑向堤坝。堤坝在洪水的冲击下显得岌岌可危,仿佛随时都会崩溃。

众人面色苍白。

面对着肆虐的洪水,人们不再言语,他们知道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堤坝将会破裂,河南数万百姓将会陷入洪水之中。此时此刻,他们需要行动,跟随明大人一起,搬运沙袋,共筑人墙。

为了这墙后面的家园,更为了墙后面的父母、妻子、孩子。

他们不能贪生怕死!

万幸,最后,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堤坝维护住了。

这个消息传开,让所有人欣喜若狂,也让人们坚定了对洵季凡和明仕宏的信任和敬仰。

浑身湿透的洵季凡,满身泥泞,对明仕宏郑重地道:“明兄,雨停了,我们得赶紧派人去泄洪之处救援,也许还有生还者。至于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判吧。”

在见识到后期更猛烈的暴雨后,他才理解洵季凡为什么非要泄洪,不顾下游百姓死活的决策。他为自己当时痛骂洵季凡“罔顾百姓死活、辜负陛下期望、麻木不仁”等恶言感到羞愧:“洵弟,是我当时短视,误会你了。”

“在我入仕的这些年,我只当满朝都是些为了大珏的官员,只有我是为了百姓的官员。没想到这次幸能与洵弟相遇,洵弟在水利上的专业和坚决,让我钦佩,请受我一拜。”

周围围坐休息着的百姓,看到两位受人敬仰的官员互相拜,明白他们的为民之心,感动之下纷纷起身又跪倒,大声叩拜:“两位大人请受我们一拜!”

“请受我们一拜!”

分页内容获取失败,退出转/码阅读.

分页内容获取失败,退出转/码阅读.

分页内容获取失败,退出转/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