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老爷虽然不知道沈沐为何极力反对二房参与粮食买卖之事,不过沈沐是他的儿子,他自然是偏向自己儿子这一方的。
所以当沈二过来提及想要经手此事时,他想也不想便回绝了。
他不知道沈二会怎么想,沈家现在还是他当家,自然是由他说了算。
沈沐本来是要去庄子上忙水窖之事的,不过他思来想去半晌,决定还是去找父亲,跟他商量着去一趟县衙,与县令大人说说旱情之事。
“儿子觉得有必要跟县令大人提一下。如果他能提前察觉并且重视,可以将水窖之事推广出去,凤宁县的百姓也不至于损失惨重。如若他不以为然,我们既然禀报上去了,将来有什么事情,也都怪罪不到我们沈家大房头上,父亲你说是吗?”
沈老爷听了这番话,沉思了片刻,也点点头,欣慰的道:“还是沐儿你想得周全,事不宜迟,你跟为父一起前去如何?”
沈沐点头,他自然是要去的。因为他知道如今这个凤宁县县令远比后来新上任的李县令要好太多了。
现在的凤宁县县令是个四五十岁的中年男人,姓周,名尹。听说他可是大衍朝早几年致仕的魏丞相的得意门生。平日里就有亲民之风,很得百姓爱重。
只不过因着旱灾的缘故,周县令办事不利,渎职疏忽罪名被罢了官,才让后来的李县令有了可乘之机,补上了凤宁县县令的缺。
再到后来,李县令不知什么时候与沈家二房勾搭上了,沈二叔甚至将自己的女儿沈纤送给了李县令做妾室。
两方狼狈为奸,加上上头的指示,于是各种阴私陷害手段使出来,令人防不胜防。
沈沐走这一趟,当然是想要助周大人一臂之力的,他可不想换来那害他家破人亡的李县令。如果没有了李县令,沈家二房还会像上辈子那般,如鱼得水,肆意妄为吗?
至于沈纤,没有了李县令,她还会狐假虎威,作威作福吗?
当然了,现在说这些还太早,沈沐的主要目的,还是想要现在就趁机攀上周县令。
他上辈子也是后来才听说,这个周尹沉寂了几年后才在恩师的帮助下洗清了罪名。又后来,因其能力不俗,被调入京城,一步步高升成了正四品的中书舍人。
这一回,如果周县令在这一次旱灾中有了功劳,想来升迁的路途会更加顺利吧?
如果周县令承他们沈家的情,以后他们大房也算有了个靠山。总而言之一句话,此时结交周县令,利大于弊。
凤宁县县衙正厅。
“哟!什么风将沈员外给吹来了?快请坐。”周大人笑眯眯的客套着,又吩咐人上茶。
沈老爷与沈沐等了半晌,公务繁忙的周大人才得以歇空,出来相见。
两人不敢有半分不满,沈沐更是低眉顺眼跟着父亲行礼。
“草民见过周大人,周大人公务繁忙还能拨冗相见,草民幸甚。”
周大人摆摆手,“沈员外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沈老爷斟酌一下,就将沈沐所发现关于地里庄稼,以及河水水位的事情都讲述了一遍,“周大人,去岁冬便不见下雨,地里庄稼已经需要人力担水浇灌了。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不出意外,只怕今年会有大旱。”
周大人喝茶的手顿了顿,之前朝廷的邸报似乎也有提到过,南边的云阳郡,庆丰县等地旱情严重,他们这凤宁县离那边有一段距离,他倒还没有注意到旱情。
如今有沈员外特意过来提及,他自然要放在心上的。
他们当官的,每年都是要进行考核的,像是兴修水利、平决狱讼、维持地方治安,以及水旱灾害及时赈济等都是要算进去的。
如果真出了灾情,地方官员毫无作为,那么轻则受朝廷苛责,重则丢官。
周大人还算是一个好官,听到沈员外的话,自然不会坐视不理。
“地里旱情严重?庄稼可还有救?”周大人仔细询问起来。
沈老爷来之前早已经跟沈沐商量过了,此时听周大人询问,沈沐便站出来,详细说明情况,还算是对答如流。
“沈家庄子尚是如此,其他地方想来也不遑多让。如今沈家庄子上的人已经开始准备抗旱,能尽量减少一点损失算一点。”
周大人好奇,“你们准备如何抗旱?”
天灾人祸,人力始终难与天抗衡,天灾来临,除了赈济粮食救灾,还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能消除祸端。
面对县令大人的提问,沈老爷早有准备,将水窖之事说了出来。“这法子还是我那赘婿提出来的,我想沈家庄子上修建几个水窖,现在储满水,到了真正干旱缺水的时候,定然能派上用场。”
“这居然是那陶郎君想出来的法子?”
沈家赘婿之事在凤宁县是闹得沸沸扬扬,周大人也是早就听说过了的。跟其他人的想法一样,一个读书人去入赘,说实在的,也未免太可惜了。
陶郎君他也是听说过的,年纪轻轻就考中了秀才。听闻其人姣姣如明月,才华横溢,有志向有抱负,实在想不通他为何突然转变想法。
此时听沈员外说起这水窖之事是陶溪提起来的,也多了几分好奇。
沈老爷点头,“是的,我们都觉得这个办法不错,才想用在沈家庄子上。周大人,如果旱情持续,凤宁县内早做准备,将水窖之用推广出去,想来也能挽回一点损失,让百姓门辛苦种下的粮食不至于颗粒无收。”
周大人手指轻捻着胡须,他刚刚也想到了这一点。听到沈员外如此说,便开口道:“你们沈家愿意将修建水窖之法散布出来,让凤宁县境内都能用上?”
沈老爷微微一笑,“如果沈家敝帚自珍,那草民便不会走这一趟了。我们沈家虽为商贾,然从不做不义之事。”
周大人抚掌轻笑,“都说沈家是难得的儒商,诚不欺我也。如果这水窖能让凤宁县的百姓顺利度过旱灾,本官必定上奏朝廷,为沈家表功。”
“这本就是草民应有之义,何谈功劳?”沈老爷谦逊道。
周大人很是高兴,又与沈老爷说了水窖之事。沈老爷有意锻炼沈沐,便将沈沐推出来,“这些事,草民打算让犬子打理,周大人有什么问题,尽管问就是。”
沈沐站出来,谦逊有礼,不卑不亢,言辞凿凿,一个哥儿能做到这样,倒是令周县令刮目相看。
几人相谈甚欢,最后周县令决定派人手去往沈家庄子上观摩学习水窖的修建之法,以方便在全县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