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大秦帝国之寒鸦何渡 > 第24章 两相宜

第24章 两相宜

,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到了晚膳时间,果然萧明那边传来了消息,说是简裕年的事情已经办妥,下次五日一报的传讯官会带着简裕年来东州。沉述收到消息,就派宫人去赤玉阁传达了。

天色已晚,赤玉阁中,宜春郡主悠悠转醒,润月姑姑亲自为她打开帘子,看着宜春郡主的气色,已经好了许多,旁边的小宫女在布膳,润月姑姑接过汤碗,小心地喂了宜春郡主一口参鸡汤,宜春郡主用了几口饭,用了一些小菜,胃口就差不多饱了,她开口让人把菜撤下去,自己准备和润月姑姑说话。

润月姑姑服侍完宜春郡主用膳,又去净了手,才接过小宫女递来的帕子轻轻地为宜春郡主沾去额头上的汗珠子。宜春郡主用过膳,精神头好了一些,就开口问了润月姑姑,“姑姑,我这身子,御医怎么说的?还有裕年呢?大皇子殿下那里怎么说?”声音低低的,带着几分心灰。

宜春郡主和简裕年成亲一年多,虽然上无公婆,且简裕年对子嗣这方面并无执念,但是宜春郡主自己,确实非常希望能有一个属于两人的孩子,但是这次的突发事件,狠狠地伤到了宜春郡主的心,自己难道真的和子嗣无缘吗?从小宫闱中长大的她,见多了皇家子嗣问题导致的纷争,这次的流产,实在是让她不由地心中揣测到:皇上总会遗憾沉氏皇族子嗣不丰,难道自己和简裕年,也会重蹈沉氏皇族的覆辙吗?

宜春郡主忐忑不安地向润月姑姑问道,润月姑姑看着宜春郡主有些心慌的脸,柔声细语地回答道,“郡主放心,御医说这次是因为舟车劳顿,身体太过疲惫而留不住孩子的,没有其他的原因,接下来郡主按照御医的方子,好好的养身子,郡主年青,子嗣还会有的。殿下已经派人传过信来,郡马他五日后就会跟着传讯官到东州。现在郡主伤了身子,病中可不能忧思犹豫,好好的养好了身子,就什么都好。”

听到润月姑姑如此说话,宜春郡主忐忑不安的心有些放松下来。润月姑姑精通医理,她既然这般说话,看来目前自己的身子已经没有白日那般病情凶险了。

“多谢姑姑看顾,若是我再留心些,想来这孩子也不必如此无缘于我。”宜春郡主想到这里,心情郁郁。

“郡主不要太过伤心了。江姑娘献出一张很是有效的药方,御医和我看过后,又改善了一些,想来若郡主按照此张方子来养病,身子受损的地方很快就能恢复了。”润月姑姑接过宜春郡主的话头,安慰到。

润月姑姑一开始只是觉得江柯玉这小娘子颇为大胆,竟然在宜春郡主身体严重不适的情况下拿出一些民间药方来,本来自己是很看不上那药方的,但是那时宜春郡主的情况过于凶险,御医所言之决策有些过犹不及,自己不能擅自作主,就多看了几眼那方子,没想到发现了那张方子上几味药搭配得很是精妙,于是又和御医一起商讨药方适应宜春郡主的事情,两人添添改改,终于为宜春郡主量身定制了药方,刚刚宜春郡主又喝了一次药汁,情况已经是好了很多。

润月姑姑慢慢地将改善后的药方讲给宜春郡主听,又让她的贴身侍女牢牢记下用药注意,待宜春郡主打起精神之后,又看着宜春郡主用完第二次药汁,身体情况好转之后,才退出了赤玉阁,前往上官皇后的金明楼回话。

此时已经是月亮初升,宫灯的辉辉灯火下,来往宫人的身影影影绰绰,巡视的甲卫安静的换班,东州的大风吹起了宫人的上衣角,润月姑姑带着秋夜的凉意到了金明楼。

金明楼后殿,上官皇后正靠在榻上闭目养神,背后的小宫女轻轻地为皇后按摩肩颈。这三日以来连续的骑马行动,让上官皇后有些疲惫,今日唤了宫人来按摩舒缓肌肉酸痛。

上官皇后见到润月姑姑回来了,就唤她上前问道宜春郡主的病,待听完了宜春郡主的生病原因和用药,上官皇后难得一见的皱起了眉头,宜春郡主历来身体康健,可谁知这次却是突然流产了,还是在东州,想来宁章帝知道后又会多想一些有的没的。

润月姑姑禀告完,看着上官皇后的脸色还算不错,又说出了江柯玉献药方的事情。

上官皇后听到这里,倒是微微一愣,又很快想开,没想到,那丫头竟然胆子挺大。没想到这是凤梧宫的人第一次见她,江柯玉就敢大胆献上药方,也不怕凤梧宫的人对她印象不好么?毕竟大秦朝的未婚女子,若是知道这方面知识的,肯定不会是大家闺秀。

上官皇后听到这里,倒是对江柯玉起了几分好奇。本来上官皇后以为江柯玉会是一个行规蹈矩的人,虽然出身小门小户,但是在江南道和沉述一起逃亡的经历,还有回宫后在卫阳宫养病的经历,上官皇后能看出江柯玉不是挟恩报复或惹事生非之人,没想到这次遇到宜春郡主的事情,还是看出来这江柯玉倒有几分胆色。

问完话,上官皇后看天色已晚,但赤玉阁那里宜春郡主身边又没个长辈来看顾,还是吩咐了润月姑姑这几日就去赤玉阁仔细照料宜春郡主,等郡马简裕年到了上野苑之后,再回来金明楼。

另一边在京城的简裕年,夜半听到传讯官的求见,打开府门之后放人进来,他从传讯官手中接过信件,看到宜春郡主的生病事宜,顿时十分揪心,快速看完之后就吩咐管家快把行李打包好,自己又亲自去了上峰家中说明是由,待得天微蒙蒙亮,简裕年就跟传讯官一道出了城门,直往东州方向而去。

东州距离京城距离颇远,如今简裕年骑快马而来,跟着传讯官,每过一个驿站就换上提前准备好的马屁和干粮,如此辛苦,却还是需要花费五日的时间才能到达上野苑。

简裕年虽为文官,却是好好学过骑射的。大秦风气开放,官员之中文物双全之人比比皆是,很多寒门子弟都是在京城进学之后学会骑射之术。简裕年也一样,他当年参加完省试之后,就到了京城的太学,准备参加元陵初年的科举考试,也是在太学时期学会了骑射。

从宇顺帝时期,科举制度就开始在江南道和中平道,东州东南府,越州北府,这四大地区施行,作为全国科举制度的改革实验区域,大秦其余地区还是沿袭了开国初期的九品中正制和举孝廉制度,朝堂之上官员来历复杂,而宁章帝如今最为倚占的王家兄弟,王思全和王道全,具是出身科举。而以萧鲁两家为首的世家朝臣,则是九品中正制出身的公孙仪一枝独秀,这人已经官居尚书左丞,前途无量。

如今宁章帝迟迟不肯表态,定下哪位皇子为大统,除却自身考量原因,便是官员的人事管理过于复杂,无论谁继承大统,都必须在多方势力之下仔细斡旋,不然很容易被架空或导致民乱。

而宜春郡主和简裕年的婚事,也是宁章帝出于简裕年寒门子弟的身份考虑,不会在婚后有插手朝堂的后患,才爽快答应了宜春郡主的赐婚请求。宜春郡主始终是在自己眼里长大的孩子,又是个女孩儿,宁章帝认为这样就能继续体现自己对于皇族的宽容。

元陵初年的科举之前,简裕年在京城过年,等候着正月的科举开考,元宵节之时,京城惯有彻夜狂欢的活动,简裕年入乡随俗,就与同伴也一道去了街上体验节日气氛。

元宵佳节,果真“火树银花相送”,处处都是人流,宜春郡主也跟随着宁章帝和上官皇后一道出了皇宫,来到恩鸾大街上与民同乐。

宜春郡主沉窈窈,也就是在如此情境之下遇见了简裕年。

此时,宜春郡主正在不耐烦地躲开身边男子的纠缠。沉窈窈刚刚及笄,上官皇后正在为她相看婚事,而身边男子作为大家族中有意适主的人选,就在元宵节皇上皇后鱼龙白服之时,准备讨好宜春郡主,可惜襄王有梦,神女无心,宜春郡主委实厌倦了这种男子,将适主看作彩头,虚情假意看作理所当然,沉窈窈自觉作为大秦朝最得圣宠的郡主,当然连亲事也是要最好的人才能配得上自己。

两方人相遇在同一个华灯之前,简裕年和同伴正在猜谜面,那男子为了讨好宜春郡主,让郡主多得几个灯谜,就无礼地欲让人娶走那盏华灯,而少年人总是年轻气盛,两方少不得言语之间驳斥了几句。

简裕年观察到煌煌灯火下宜春郡主眉眼之间的不耐,就主动站出来劝慰了同伴,不要执着于此,今夜不宵禁,还可以有很多灯谜可猜,他们自可去别处游玩,他又向男子说“此盏灯不过尔尔,便赠予公子,并且不远处的华容楼也有更多灯谜,要是感兴趣便可往华容楼去,今晚楼里会有猜灯谜比赛。”

有理有节,和沉窈窈接触到的男子大为不同。宜春郡主看向这位发声的男子,年轻的书生,清俊秀气,面对身边同伴的调笑而有些微微的脸红,却是依然遮不住面容之上的些微忧郁,像极了有着斑斑泪迹的湘妃竹。这个少年,一下子让她觉得自己仿佛接触到了别的世界的人,沉窈窈顿时就对简裕年上了心。

元宵节的短短一面,简裕年并未放在心上,直到参加完科举考试,回到宿舍的路上,宜春郡主府的人拦住了他,请他到宜春郡主府一见。科举考试之后的投名状,倒是常见,简裕年不觉有他,就答应了邀请。

后来两人见面次数增多,简裕年只觉得宜春郡主虽年青,但是胸有沟壑,头脑精明,自己愿为其门人,以实现自身价值,而沉窈窈觉得简裕年是难得的“好人”,她在简裕年身上,难得的感受到了真实的活生生的“人”的感觉,沉窈窈长在皇家,虽锦衣玉食,但是内心寂寥,她迫不及待地想抓住简裕年这个人。

于是,在科举考试结果出来之前,简裕年就在宜春郡主的努力下在宁章帝那里挂了名,待发得成绩,就下旨赐婚,不日完婚。结婚后,简裕年就被安置在了大理寺。

婚后的宜春郡主,真正地接触到了简裕年的人生。她为简裕年洗手做羹汤,悉心照料简三太太,雷厉风行地处理了想要来攀亲的京城简家人,宜春郡主沉窈窈,她努力地学做着一个世俗眼光看待的贤惠妻子,将她和简裕年的小家布置得温馨和谐。

简裕年不是呆子,对于宜春郡主的赐婚虽有些意料之外,但是很快就接受了宜春郡主,他此刻已知找到江柯玉的希望渺茫,而母亲的心愿就是他别辜负了宜春郡主的一片赤子之心,圣旨以下,具成事实,简裕年坦然地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两人就从相敬如宾,不知不觉到了相濡以沫。

宜春郡主珍惜简裕年的陪伴和真诚,而简裕年更感激宜春郡主的陪伴和照顾,妻者,齐也,在他心里宜春郡主沉窈窈,是妻子,更是他的亲人,他不愿沉窈窈受任何苦难,所以愿为她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分页内容获取失败,退出转/码阅读.

分页内容获取失败,退出转/码阅读.

分页内容获取失败,退出转/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