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廖蓉蓉约定下午一起去码头视察后,郁宁解散了会议。
目前的行政处房屋虽然规划得多,但是办公的人并不多。
说是解散,其实也是在一个院子里,只是房间不同罢了。
下午的时候,郁宁带着苏浮生和翠屏,同廖蓉蓉前往了新建的码头。
草原到码头不算特别远,人走快一些,也就两三个时辰的路程。
郁宁看过地图,估计有二三十公里的样子。
不过,这一路都是荒山,走起来有些艰难。
郁宁在心中默默将修建草原到码头的路这个事,提上了日程。
心中想着杂七杂八的规划,走到两腿酸软,才总算看到了码头。
现在的海岸边,早已不是郁宁初来滢炆岛的样子。
将近两百米长,十来米宽的码头,像一个巨型广场,座立在海岸线上。
沿着码头的,还有将近二十亩的装卸货区。
这是郁宁为未来规划的,整个滢炆岛最大的码头,也将是整个大禹朝最大的码头。
这座码头,可以同时停靠十艘,七八丈长的中型海船。
现在码头的建造已经完成,工人们正在做最后的清扫工作。
谢维带领的三十名队员,也跟着在水边帮忙。
谢维跟着张川练了几个月后,现在已经开始独立带队。
他的队伍中除了跟着从千湖岛出来的严琦等人外,其余的都是新招的人。
郁宁计划,以后让他专门负责训练水军。
在她的规划中,今后的海上贸易是重中之重,水军定然必不可少。
现在就开始练起,也是为了今后的海上贸易做准备。
将整个码头转了一圈,又同谢维了解了一下训练的情况,郁宁才带着人往回走。
等回到新建的房屋时,已经是亥时初刻。
洗漱完,躺在新打的床上,郁宁舒服的感叹了一声。
过了将近四个月的野人般的生活,终于有了像样的住所。
郁宁的房子是单独建的,坐落在行政院的后面。是一个两进的小院,现在就住着翠屏和郁宁两人。
云姑姑自从负责人事后,忙得脚不沾地,跟着郁宁的时间就少了。
院中的杂事,郁宁请了千湖岛的大丫在做,每天给她十五文的工钱,就负责打扫卫生什么的。
城中的这些简单活计,基本都是小孩老人,和一些体弱的妇女在做。
买来的人,大多都没有家人,所以小孩也基本都是孤儿。
为了解决这些人吃饭的问题,郁宁单独在行政中心旁边,建立了一座公共食堂。
倒是也方便了那些忙碌的工人,郁宁自己大多数时候,也是在食堂吃的。
食堂内的饭菜,基本就五到十文一餐。像大丫这种十五岁以下的小孩,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还有半价优惠。
基本实现了,每人都能吃饱饭的承若。
现在城内的人,不管是先来的还是后买的,无不是对郁宁感激涕零。
能够在这种战乱年代,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收入,已经是普通老百姓想都不敢想的好生活了。
何况这些人,原本大多都是逃难的难民。
现在听说新修的漂亮房子,他们都能租住购买后,所有人每天起床都是干劲十足,下定决心要买一处自己的住所。
这样的势头下,郁宁来滢炆岛不到半年的时间,整个城池的内城部分已经建设完成。
行政中心、居民楼、商务楼和道路内城墙,都陆续完工。
外城的工坊也建了几座,外城墙和相应的防御工事也在建设中。
郁宁今天召集众人,就是为了商量给这座城上牌匾。
“大家觉得,给这座城取个什么名字比较好?”
众人闻言,纷纷踊跃发言。
“这座岛是滢炆岛,这个城就叫滢炆城吧!”
这是性子比较简单的王桓的提议。
这些日子他忙着研究郁宁给他的新东西,还是第一次来参加会议。
“要不叫清宁城吧,既是公主的封号,寓意也挺好的。”
这个是苏浮生的建议,他这个话显然得到了其余众人的赞同。
大家都觉得这个名字,听上去比滢炆城更好。
郁宁见此,也不再纠结,当即就拍板决定,今后这座城的名字就是清宁城。
由书法最好的苏浮生执笔,落匾,工人连夜打造。
第二日,挂匾之时,全城的人都参与了这次活动。
铁矿和码头处的工人,也都赶了过来。
举行完剪彩仪式,郁宁登上城楼,先对大家的工作表示了赞扬。
告诉大家,这个月额外多发一层的工资,作为对所有人的犒赏。
最后鼓励大家,今后要继续努力工作,共同将清宁城打造得更加美好。
郁宁讲完话,城楼下欢声震天,所有人的脸上都布满了喜悦和对未来的希望。
接下来,郁宁带着大家来到公共食堂吃饭。
宽阔的大厅,容纳七百余人,也并不显得拥挤。
所有人落座后,郁宁宣布开席。
一盘盘美味的菜肴,端上桌,引得众人口水直流。
因为郁宁在场,大家还保持着自己的矜持,没有忙着动筷。
郁宁见状,站起身朗声道:“今日这顿饭,就是为了感谢大家的辛苦,大家只管放开了吃,不用拘束。”
“公主都发话了,大家只管吃吧!”
与郁宁同桌的张川,见大家还有些犹豫,跟着说了一句。
张川负责治安,经常带兵在城内各处巡逻,众人基本都都认识他。
听到这话,大家看着郁宁已经带头吃了起来,也纷纷开始动筷。
来岛上的这些日子,大家其实过得都不错。
原本面黄肌瘦的难民,经过这几个月的调养,身体也壮实起来。
他们现在吃饭也不像最初一样,拿到手就使劲往嘴里塞,生怕慢一点就没得了。
今天的饭菜虽非常丰盛,但是大家也还是保持了一点定力,没有在桌上抢夺。
宴席结束,所有人再次各归各位。
苏浮生却找到了郁宁。
“公主,我们上次重新买的粮食,又快见底了。账上的钱,也用得差不多了!”
新增了几次人,原本买的粮食两个月前就吃完了。
后面又去泉州城采购了一次,没想到现在又吃完了。
郁宁不禁感叹,钱呀钱,她现在需要尽快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