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显然,需不需要侧切或者顺转剖,也不能以林苏梓的意志为转移。
而在他签了硬膜下麻醉的同意书之后,杨蔓萌和颜夏清两个闲杂人等就被请了出去。
出门之后,杨蔓萌松了口气,从产科走出来,到休息区的自动售货机旁买了罐汽水,想了想又买了另一罐。
她把汽水递给颜夏清,语气里带了点儿别扭:“麻烦你了。”
“不算麻烦,陈姨带思思去上钢琴课了。”颜夏清看了一眼汽水罐子上的配料表,却并没有拉开,“这饮料里面有阿斯巴甜,阿斯巴甜是致癌物。换个别的喝吧。”
杨蔓萌对他这种听风就是雨的理解蹙了蹙眉,自己拉开罐子喝了一大口:“二类致癌物罢了,致癌可能性比你吃的午餐肉罐头还低。”
然而颜夏清却理所应当地说:“我从来不吃香肠、午餐肉之类的加工肉类。”
他的饮食习惯还真是跟静水不谋而合——或许也不是,估计还是因为受到了静水的影响吧。
但颜夏清大概不知道,无论是在超感计划食堂还是在别的单位,静水对食物的要求都颇受人诟病。她从小就不吃高温焦化的东西,无论是炸焦的还是烤焦的,亦或者炒大锅菜时间长了带点儿焦,只要是焦了就不吃。除此之外,只要是食物的味道稍有奇怪,或者放了太多的油和辣椒,静水也不会动一下儿筷子。以至于不管出任务到哪个单位,食堂都得专门给静水准备一份饭,这比那些因为宗教原因忌口的少数民族士兵还要命。
兄弟单位愿意照顾静水,是因为超感侦察员的工时本就十分珍贵,相比之下单独做饭简直和零成本没有区别。而颜夏清在自己家里装高贵,也是因为他付得起雇佣保姆的工资。
在医院的自动售货机前,颜夏清买了一罐无添加的苏打水:“那个小林,他多大了?感觉还是个小孩儿呢。”
杨蔓萌对于他管比他年轻的人叫“小孩儿”多少有些反感,但放在林苏梓身上,这称呼还真的十分合适:“昨天刚二十,确实是个小孩儿。”
“心智不健全。”颜夏清并不留情地锐评了一句,“这可怎么办呀,一个小孩儿也没家长管——他大学毕业了吗?”
“休学做自媒体,还赚了点儿钱。”杨蔓萌实话实说道。虽然林苏梓都能成网红,这让她对当代网民的智力水平有所怀疑,但杨蔓萌还不至于会酸这个。
而她这样告诉颜夏清,本意是想引发对方批判一下儿这种年轻人不负责任就生孩子的行为。没想颜夏清却叹了口气道:“确实挺可怜的。而且这孩子就一个人,还是得有别人帮帮忙。”
△
于是杨蔓萌就被颜夏清拉着去买即食配方奶了——之所以买个东西还要拉着她,是因为这玩意儿相当沉,而且一次性买五箱,一个成年男性都拿不动。
在地下车库里,把这些配方奶搬上车,杨蔓萌不禁问了两句:“买奶粉不就得了么,为什么要买液体奶?我寻思着这玩意儿跟奶粉的成分也没大区别吧?”
“奶粉是要冲的,冲奶粉就要有热水,然后还得放凉了才能喝。而且用来冲奶粉的工具都需要消毒,这可都是工作量。”颜夏清平和地解释道,“而这种奶瓶消毒封装的液体奶开封就可以直接喂,比奶粉方便很多。”
“不是,真要是比奶粉强这么多,那为啥普通的超市都不卖,还得专门跑到仓储超市买?”杨蔓萌以寻常的逻辑进行了质疑。
但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甚至让颜夏清有点怀疑她的智力:“因为人类是哺乳动物,大部分新生儿都是妈妈生的,他们的妈妈可以喂奶。”
原来是这样。平心而论,这还算是填补了她的一个知识盲区,但杨蔓萌觉得前面哪句“人类是哺乳动物”真没必要加上。
△
本来以为林苏梓生孩子要花不少时间,没想到当这俩人回到医大二院时,刚好碰到那位郑医生出来拿外卖,叫住他们说道:“哎,你们俩又来了呀。林苏梓生完了,已经回普通病房了。”
“嚯,还挺快。”杨蔓萌惊讶了一句。
而对于少见的男性生产案例,郑医生还有心情跟他们聊两句:“是啊,这年轻就是生得快,新生儿体重也小,但也在正常范围,挺不错。你们这拿的是什么?”
颜夏清把配方奶的箱子拎起来给他看了看。
“一次性奶瓶,这个挺贵的吧。”郑医生点了点头,“挺好,干净方便,直接喂就行。哎呀,看来家属来不了也无所谓,有朋友就行了。”
他说完就直接去门口拿外卖了,看来医大二院的产科也是不能清闲。
进了电梯,颜夏清不由得嘀咕了一句:“医大的医生还挺忙的。”
“正常。”杨蔓萌只是说道,“医大的产科其实比一般的三甲活儿少多了,真正要命的是急诊。”
她想了想,又加了一句:“说危险也要看儿科,五六年前有个儿科的年轻主治医师被患儿家长砍了根手指,还是神外的王阿姨接上的。”
“啊?这是医闹吧?”颜夏清不由得惊讶,“怎么处理的?”
“还能咋处理,故意伤害致人轻伤,判了三年呗。”杨蔓萌耸了耸肩,“敢在这儿医闹,也不看看医大是什么单位。”
但颜夏清的关注点却是:“砍断了手指,才判了三年么?”
确实,医生的手指也算是赖以为生的饭碗了,可是砸了人家的饭碗,也才判了三年,而且这还是轻伤的顶格处理了。但无论如何,判了总比没判好。相比于琰东市的其他医院,军医大学的附属医院还是硬气的。
“判了就不错了。”杨蔓萌只是说道,“法律就这么规定的,咱也没办法不是。”
△
杨蔓萌和颜夏清去了林苏梓的病房。虽然设计上是四人间,但因为产夫太少见,此时也就只有他一个人。
看见林苏梓脸色苍白地靠在垫子上,杨蔓萌上来就问:“还是侧切了吧?”
然而林苏梓却小声说:“没切。”
“没切?真没切?”杨蔓萌有些惊讶,虽然是睡过很多次,但也没感觉出来他那块儿有这么天赋异禀,“没看出来,你还是个橡胶人儿呀。”
颜夏清有点儿膈应她口无遮拦,底下用手挡了杨蔓萌一下儿,先拎着配方奶的箱子走到病床边:“小林,你现在怎么样?孩子呢?”
“还没送来,好像是被护士抱去洗澡了。”林苏梓乖巧地回答道。
“啧。”颜夏清突然想到了什么,语气带了点儿担忧,“应该留个人看着的,别抱错了。”
“嗐,不可能的。”杨蔓萌解释道,“准生证上父母方没有婚姻关系的,出生后得再做一次亲子鉴定。”
这也是为了防止有人利用非婚生育的政策钻空子搞代孕。毕竟要是女方生育,但孩子只跟准生证上的父亲有亲缘关系,那可就邪了门儿了。
“准生证上只有单亲的,也得做亲子鉴定?”颜夏清有点儿没明白这个逻辑。
“对啊,一个人能跟自己有婚姻关系么?甭管这个规定多离谱,反正做一次又花不了几个钱。”杨蔓萌耸了耸肩。
话正说着,病房的门又开了,产科的护士抱着新生儿进来,先检查了一遍贴在林苏梓床位上的信息,又和他本人确认了名字,才把孩子放下。
杨蔓萌有些好奇地看了一眼,这个婴儿确实偏瘦小,而且有些皱巴巴的,估计从那地儿顺产出来对于一个人类幼崽来说也是相当遭罪。再看一眼体检结果,体重2.6千克,倒是合格了,也算是可喜可贺。
林苏梓看到他的馄饨,面色苍白地露出了些许笑容,就要伸手去够。而颜夏清连忙拍开还在近距离观察的杨蔓萌,把这孩子小心地拿起来,放到他父亲怀里。
“馄饨。”林苏梓叫了一声孩子的小名。他的馄饨小小的,尽管每次产检医生都说没问题,但真的生下来,还是觉得他有些脆弱了,似乎应该多怀几个月长得更大些再生才好。
“馄饨?”颜夏清对这个名字面露难色,“呃,这么叫还挺……可爱的。”
他看了一眼手机:“已经到饭点儿了。生了这么久,小林也饿了吧?”
杨蔓萌主动直起身:“你们等等,我去食堂打饭。刚生完还是先吃点儿清淡的病号餐。”
△
杨蔓萌去打饭,顺便打电话告知了周博士一声。
虽然跟别人约导致意外怀孕,对方还把孩子生下来了,这事儿属实有点儿不光彩,但毕竟是过程顺利父子平安,也算是个好事儿。
而周博士听说那个男孩儿也没有家长看护的时候,还是颇有些担心:“家属都没来么?那得照顾人家一下儿呀。晚梦你等等,我去找两个护工——”
“没事儿,有颜夏清帮忙来着。”杨蔓萌无所谓地说。
“哦?那也行。”周博士立刻放心了,又叮嘱了她一句,“你该帮的帮,不该帮的也别插手。这些都是小事儿,别耽误了你自己的工作。”
杨蔓萌明白,他指的是“超感OCR镜片”的课题。说起来周博士之前要做的OCR芯片也是这个项目的前置研究,而之所以要成立这个专门的课题组,恐怕就是因为之前的研究没有取得理想成果吧。
第三代超感芯片,大概是快要出现了。
作者有话要说:我是造了什么Ni,刷到某杨洋和王楚然演的那破剧,又刷到那么多奇葩的吐槽……
我就说一点,许和宋是俩烂人确实板上钉钉了,然而你等觉得孟及其家人好?
我寻思着也不用看原片啊,随便网上找个介绍都知道,宋和孟的恩怨TM在于孟家导致工人下岗、离间工人维权组织,间接导致作为维权组织者的宋的父亲去世。
这TM纯纯的世仇,现实中这样的资本家是个人都说该挂路灯,咋放在文艺作品里就成好人了?
骂许和宋这俩角色是脑瘫没毛病,然而那些吹孟及其父母的,资产阶级舔狗的嘴脸不要太明显。
当然,你可以说孟家的黑历史是编剧强行制造冲突,但是有些东西沾上了就是一票否决。
举个例子,如果是在民国背景,男三家里是伪军甚至日军,你能因为男三这个人的人物塑造好,就把伪军甚至是日军吹出彩虹屁么?
我认为可以批判这种阶级仇恨设定是强行给男主上buff,但是一旦沾了要挂路灯的东西,是个人都该知道不能吹。
在跪舔路灯挂件之前,先TM想想自己是什么阶级。
(简单来说,我觉得这个原作/编剧主要的问题是蠢,把一个“女主认识到资本家养父母的黑心本质,从割舍不了收养家庭的优越生活,到下定决心脱离收养家庭,以无产者身份和同阶级青年恋爱并工作回报社会”的主旋律故事写成了恋爱脑发癫,但是那些借着原作/编剧的蠢吹捧路灯挂件的人则纯粹就是坏)
(另:我特别不理解的一点,在《后浪》里穷酸中医教授发表女德言论,那帮不知什么成分的都知道抨击,然而在这破剧里统帅(误,主要是真不记得她叫啥了)以女主以后应该照顾家庭为由反对其当医生,以上抨击女德宣传的UP又视而不见了(确认就是同一批人,我是因为之前看过他们吐槽《后浪》的视频才又刷到吐槽这剧的视频)?合着不是不能搞女德复辟,而是只有资本家才配搞女德复辟是吧?)
(再另:还有离谱的一点,女主许被孟家收养是因为许的父亲即老孟的战友去世,然而不说为啥许没有别的亲属,您的平行世界烈士子女直接送孤儿院是吧?还一群精资搁那儿谈孟家收养许多么伟大的?好家伙,先不谈经济补偿,烈士子女是多大的buff不知道么,搁现实中资本家想收养烈士子女给自己加buff都得跪求好吧?要是谈感情,还是可以掰扯一下儿老孟收养战友遗孤在这方面确实有情有义(实际上看剧情介绍坏的主要是统帅,老孟算是良心企业家吧),然而如果谈利益,emmm,对于资本家来说烈士子女这个buff还真就比养大一个小姑娘值钱得多捏)
总结起来就是,原作和编剧给资本家加了太多的光环,给正面人物减了太多的智商(以及被网上吐槽过很多的常识性错误),不好说到底是因为什么,可能只是由于小布尔乔亚的原作者和编剧脚不沾地太久了,却又想蹭普通劳动者职业剧的政策吧。
不禁让我想起了《我的中国芯》宣传片里穿白大褂拿玻璃试管研究芯片的SB操作。
我的评价是,不会写普通劳动者就别TM编了,好好写您的天才霸总上流社会去吧,精神小布尔乔亚不是最喜欢看那些的么?重点描写普通职业人的剧本,还暗戳戳给资产阶级加buff,不是屁股歪了就是脑子抽了,糊弄谁呢。
(BTW,看剪辑感觉统帅演得针不戳,演气质型反派还得看统帅)
————————————
哎呦,不得了。
目田神曲连《1984》的原型是什么都要岁月史书。
不过我对目田神曲找不到大脑的行为已经习惯化了。
只是感慨一下,奥威尔曾经写出《1984》以批判告密和思想罪,然而却在晚年搞出“奥威尔名单”这种事情……
(对不知道奥威尔名单的朋友解释一下,是提供给英情报部门关于不适合作为冷战宣传者的名单,换言之就是奥威尔自己认为的在英左翼知识分子名单……我觉得派系斗争很正常,但是从派系斗争变成反社甚至和资政府勾结,只能说多少沾点儿脑瘫)
(再加一句:考虑到资乎上也有一些“曾经的自称马左,但因为和民布发生矛盾,看粉红支持民布就转头跟逆民合流,现在已经变成殖人并且参与神曲团建”的案例,只能说这个世界的问题还是罗莎·卢森堡太少,而乔治·奥威尔太多)
————————————
个人合订本《上层建筑》已于2023年7月23日进行了维护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