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初之时,天气还尚未炎热。
祝家二小姐祝清绾的及茾礼至,还请到了盛家老太君为她主持。
清昭在后院,听着这安排,将花枝插入瓷瓶中:“想必是父亲请祖母出面,才获得老太君同意”。
“我记得大姐及茾请的也是盛老太君”。
盛老太君是当年高宗的乳母,后来自己的儿子中了状元,一路高升
她从皇宫出来养老后,直接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
如今年过七十,在家颐养天年,更是足不出户。
在京城能请来她做主礼人,也是少数。
碧云说:“听说,侯爷原本给二小姐相看的是唐九霜,唐少爷”。
“不过听说唐家正在与刘家议亲”。
碧云拿起插好的花瓶,摆在窗边去。
“如今,侯爷那边的人说是在相看毕家的公子”。
“父亲是爱之深,思之切。给二姐挑选的都是名门世家中最好的那些儿郎。”
却不知二姐早已有心上人,想到之前不小心看到的图画。
清昭按按额角,顾家儿郎中顾璟思最为优秀,最得圣宠。
皇亲国戚,又有才干。年仅二十三就任为从三品的大理寺少卿,后来甚至于封王。
顾璟思连公主也许得,父亲说不定会让祝清绾去找媒人询问顾家想法。
“时辰快到了,走吧”。清昭放下花枝,转头对碧落道。
祝清绾身穿衣裙,乃用最好的金丝织成,上绣百鸟朝凤图案。
腰间以流苏系成蝴蝶结,脚踝处坠着玉片。裙边则用珍珠点缀,在烛光的映衬下闪烁出七彩华光。
第三礼,用的是当年太祖皇后赐下的凤钗绾发。
那是永安侯府老夫人压箱底的宝贝。
清昭看着来自各处意味不明的目光,并没有回应,只和祝清鸢一起含笑看着祝清绾完成及茾礼。
“你们永安侯府庶女待遇看起来比嫡女要好”。
清昭语气温和,嫣然一笑:“在长辈心里,孩子都是一样的。”
王似宝嗤笑一声:“也不怕养出个狼子野心的来”。
似是懒得搭理清昭,说完便走了。
清昭依旧眉开眼笑待客,她父亲为了二女儿的及茾礼。
无论党争,请来了几乎京城的所有世家。
清昭虽不到十四,但肤如凝脂,娇唇红润,杏眼灿若春华,皎如秋月。
已初现不输祝清绾,祝清鸢的美貌。
“京城祝家出美人,名不虚传呐,顾兄你觉得呢?”。
顾璟思抿了一口酒,视线扫过清昭,才不在意似的点头。
剑眉星目,朱唇皓齿,眼角眉梢间尽是傲慢。难怪能吸引到祝清绾的目光,清昭淡淡的想着。
顾璟思其人高傲,京城同龄人中,与刘清钰,祝明执等同窗好友交好外。
少有人能入顾公子的眼。
清昭五岁开始与姐姐们一起在当世大儒旬选绪办的书院里读书。
不过那个时候她在乙班,与顾璟思刘清钰等人毕竟相差十岁。
她进书院不过三年,她大哥等人就参加科举,之后入朝为官。
这样的日子,祝清绾的娘亲也立在一旁,穿的也喜庆。
不过越夫人终究是名门贵女,一身端正的大娘子正室气质便是能叫人一眼分清楚。
她及茾之后几个月,还未有论嫁的消息。
本朝女子满十八再婚嫁也不算很晚。
昭阳公主赵徽宁今年方十八,也未谈婚论嫁。
这边的永安侯却是愁昏了头,自家二女儿是娴静姝雅的贵女。
上门议亲的高门也不算少,无论那家都不算委屈了她。
偏她的心上人是顾家顾璟思,顾璟思桀骜,况且他的婚事最可能是皇帝赐婚。
他若不愿意,那里能强求到这门婚事。
思虑良久,祝征只能无奈摇头。
只对兰氏说,嫁去别家便是别家妇,多留女儿两年也好。
夏初之后,京中看似风平浪静,再无大事发生。
清昭每日学插花,看看书,时间也就过去了。
到了夏末,便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皇帝特地下旨恩准昭阳长公主赵徽宁入朝。
百官面面相觑,该当朝撞柱的老臣早已告老还乡,那昭狱也不是人待的。
站出来说女子为官是错的,公主该备嫁?可皇帝都是女子。
像是默认了这道旨意,竟无人反驳。
但昭阳公主在朝中根基不深,难免势弱,她上朝意味着她有了登帝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