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云铮此时的脑子也清醒起来。
“如果这一切都是一个局,就糟糕了。”
是啊,如果裴家故意找一个跟陆云铮差不多的男子来勾引明心郡主,等俩人成亲了,镇北将军就只能把权力给女婿了。
裴远山又是三皇子的人,等于说三皇子得到了镇北将军的兵权。
如果这一切都是一个局,明心郡主就是他们利用的人,那所有感情都是假的,最终得到的还是权势。
柳巧儿不敢往下想了,这个世界太险恶。
“那你还不赶紧让人去查,查裴远海的背景,查到底是不是三皇子布的局。”
陆云铮看着焦急的柳巧儿,心疼的一把搂住了她:“好好,你别着急,我这就让人去查,可是巧儿,即便是我们现在查出裴远海只是在利用明心郡主,也晚了……”
是啊,明心郡主都跟裴远海在一起了。
只见柳巧儿微微眯着眼睛,露出凌厉的眼神。 𝙢.🅅𝕆🅳𝙩𝙒.🅻𝘼
“如果裴远海真的敢对不起明心,我就把他给杀了。”
谁知,后来发生的事情,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可恶。
陆云铮好不容易安抚了柳巧儿,也快到了子时。
太子每年都在这个时候在皇城门口放烟花,以便达到君民同乐的目的,这个时候城门口也会围许多人,等着看烟火。
陆云铮和柳巧儿的房间位置很好,打开窗户就能看到烟花。
花船停稳后,有些人下了船去,有些人留在了船上。
柳巧儿就看到裴远山和裴远海兄弟也都下船了,他们房间里还有醉乐坊的女子。
裴远海怀里一直搂着一个明艳的女子,却并不是醉乐坊的。
女子依偎在裴远海的怀里,亲亲热热的,半敞着衣裳露出一片雪白,裴远海一边走还时
那荒唐的样子丝毫不像是文弱书生,倒像是一个流氓。
柳巧儿更生气了,她眼珠一转,拉着陆云铮一起下了船。
“不行,今天的这口恶气不出,我实在憋的难受,明明有了明心郡主了,他竟然不洁身自好,还跟别的女子卿卿我我……”
陆云铮实在劝不动,只能跟着她一起下了船。
“喲,这不是才华横溢,大名鼎鼎的裴公子么……”
柳巧儿似笑非笑的跟裴远海打招呼,裴远海有些醉醺醺的。
可他定睛一看眼前的女子是柳巧儿,慌忙把怀里的女子给推开了,肉眼可见的手忙脚乱,让柳巧儿鄙视。
“柳姑娘,陆公子。”裴远海在他们面前,还能保持君子的姿态。
柳巧儿凌厉的眼神上下打量那女子一眼,挖苦道:“裴家是鲁洲名门望族,我竟然不知道裴公子还有这等雅兴……”
裴远山看出裴远海窘迫的样子,赶紧来解围:“原来柳姑娘和陆公子也来看烟花,我想柳姑娘肯定对舍弟有些误会,这位姑娘只是宋公子送给本官的丫鬟。”
“相比柳姑娘不会再郡主面前多嘴吧,毕竟一个丫鬟而已,郡主大度定然不会看在眼里。”
京城贵族之间会把年轻貌美的女子当礼物,来回的送人。
柳巧儿若是再深究下去,那女子只怕会被裴远海转手给卖了或给杀了,她不能为了给明心讨公道,而至别人的生死
第154章 入仕为官(2/2)
而不顾。
气得她小脸阴沉沉的,忍不住放了狠话:“行,毕竟是他们之间的事情,我不多嘴,也不会追究,若是被我知道裴公子欺负明心郡主,他的下场可没有你的好。”
裴远山客气的笑笑,眼角却闪过一丝凶狠。
柳巧儿给他下毒的事,他一直耿耿于怀,上次是找了药王谷的人解毒,若是再被她下毒,他可就再也找不到药王谷的人给他解毒了。 𝕄.🆅𝕆🄳🅃🅆.𝓛𝔸
柳巧儿如今是翊王赵紫玉的人,若她出了事,翊王追究起来,三皇子也护不住他。
俗话说防君子不防小人,裴远山拿柳巧儿还真的没办法。
客客气气的把柳巧儿送走,裴远山提醒裴远海不要太过张狂。
裴远海却一点都不在意,搂住身边女子又是一阵磨挫。
“表面看着挺正经,在床上一个比一个疯狂,不就是一个丫鬟,陆云铮拿她当个人,我可不愿,大人信不信,过几天,我就能把她拿下。”
裴远山想起被柳巧儿的毒折磨的日子,痛不欲生,立马警告他:“你千万别乱来,那丫头跟所有女人都不一样,凶的很。”
裴远海挑挑眉,似是听到,似是没听到。
‘啪’的一声,烟花在空中炸开,像是一朵花一样,赏心悦目。
柳巧儿怎么也没想到,裴远海的主意打到了她的身上。
到了第二天,朝廷给这批进士安排的职位就下来了。
顾慕白去东边凉州下面的一个郡县当六品县令,得到吏部文书三天后就要启程。
顾慕白这次去不但带着夏莹,还带着他的老母亲,陆云铮让齐泽的兄弟齐渊带着几个侍卫跟着顾慕
陆云铮则留在了京城,在通政司当一个七品的知事。
通政司是打理朝中官员给皇上写奏折的部门。
不是所有官员都能把奏折直接递给皇上的。
奏折递到通政司后,经过他们的整理,按照奏折的通用写法,简单明了的写出来后,才能呈给皇上。
皇上批阅后,再经过他们手发放给各个官员。
这个官职看着不大,却是消息最灵通,信息最多的地方。
陆云铮知道这个官职,是去赈灾的翊王赵紫玉给他要来的。
其主要的作用不用明说,陆云铮也知道。
裴远海的官职也下来了,果然是沾了明心郡主的光,成了京城都尉府旗下的一员,管理着京城的治安,每天骑马巡街好不威风。
这个职位算是六品武官,裴远山让一个文弱书生当武官,很明显的是想让他往镇北将军那边靠近。
吏部尚书是三皇子赵阳旭的人,可以看出,这批进士的安排煞费苦心。
跟三皇子有联系的,几乎都被安顿在了京城。
没有背景的,像是顾慕白等,都去了偏远的地方做县令啥的。
还有一些被太子等人拉拢的,则去了文职中,无关紧要的地方,比方说编修,编纂等。
不过,太子对这些并不在意,因为他建立的书院,过完年就开始招生了。
不出柳巧儿的意料,有几个老夫子坐镇,又是太子亲自张罗起来的书院,第一批招二百人,名额刚放出去,一下子就抢光了。
其中不乏京城中世家子弟,还有贵族豪门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