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雪灾,其实已经有段时间了。
北方雪大,每年都有被大雪砸塌的房屋茅舍。
每到秋天,当地的知府,县令也会组织老百姓加固房屋,应对普通的雪灾是足够了。
但是,今年的雪特别大。 𝕄.𝙑𝓞𝙙🆃𝕎.𝕃𝘼
知府看到难民们无家可归,一边赈灾一边跟朝廷要赈灾粮款。
实际上,跟陆云铮的父亲遇到的一样,赈灾粮款压根没有到地方,就被瓜分完了。
北方的难民都比较彪悍,一言不合就起义。
先是打砸了县衙门,当地县令带着全家跑了之后,就开始往州府要粮。
当地的卫府也开始镇压,可随着起义的难民越来越多,而那些卫府平日里只管吃喝,不怎么管练兵,很快就被难民们打的七零八落。
知府八百里加急请求朝廷支援的时候,已经无法掩盖。
赈灾粮款是归兵部管,户部配合。
以前这两个都是太子的人,配合的也算是默契,只是到了地方,他们怎么贪墨的,太子就真心管不了了。
可如今兵部是三皇子的人,户部是太子的人,两边开始扯皮。
扯到最后耽误了赈灾粮的运送,运送到受灾地方的时候,又被贪墨。
可以说是从上到下,没有一个肯为百姓们着想的地方。
陆云铮也早就听说了朝廷的情况,一边喝茶,一边跟柳巧儿吐槽。
柳巧儿安静的听着,像这种事情从古到今,听到的还少么。
“入仕当官的这些人,那一个想的是老百姓,不都是想着光宗耀祖,然后捞个盆满钵满。”
“当父母官,不为民做主,想的是升官发财,他这个朝廷根子都不对,其他的能好到哪儿去。”
大周的朝廷彻底烂了,皇上整天向着
太子每天都怕自己的储君之位丢了,三皇子在一旁也虎视眈眈。
看着皇上用的是制衡之术,权势平均了,可真正肯为百姓做事的官员,因为不愿意结党营私,而受排挤。
柳巧儿也忍不住感慨一句:“真正想着百姓的官员不多了。聪明的都忙着自保,像你父亲这种一心为民的,都被降级了。”
陆云峥紧紧握了握拳头:“事到如今,我们必须做点什么,不然,天寒地冻的,京城乱起来,遭殃的还是老百姓。”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柳巧儿也认同的点点头:“你可以招呼你的同年们募捐,我可以捐粮,一会儿回去我再问问翊王,明心郡主大概也会同意募捐的。”
翊王府里,柳巧儿与赵紫玉商议。
赵紫玉有些吃惊:“募捐?什么意思?让朝廷官员和京城富庶的商人捐款吗?这些人把银子看的比命根子都重,他们愿意吗?”
柳巧儿点点头:“别人不知道,反正我是同意的,只不过,那些商人和官员,需要朝廷给一下好处,他们才肯捐。”
赵紫玉又问道:“什么好处?”
柳巧儿想了想在现代募捐的办法,于是说:“比方说给商人免税,或者赐字,让皇上给商人赐字,天下第一庄,天下第一善人,等等。商人们图名声,生意越做越好,自然愿意募捐。”
“至于那些朝廷官员……”
赵紫玉多聪明的人,立马会
第149章 带头捐粮(2/2)
意道:“赐名……当官除了升官,也可以赐名,这个主意好。”
赵紫玉立马进宫,去找皇上说这个募捐的办法。
同时,柳巧儿写信给明心郡主,让她也去太后那里使用这个办法。
对于明心郡主,柳巧儿不用说的太详细,毕竟生活在现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似乎是常规。
虽然,明心郡主穿越的时候,没有经历过大地震,可她经历过洪水,当时连正在上学的学生都三块五块的捐款。
明心郡主一看柳巧儿的消息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是了,作为穿越女,总是要给这个时代留下点什么。
她没有什么冶铁炼盐的技术,也不会制造玻璃,制造大炮,赈灾筹款她还是可以的。
况且作为太后身边养大的郡主,提出这样的办法,也能为皇上的国库省点银粮。
而且作为镇北将军的女儿,实在不想让年迈的父亲再入沙场,还杀的是大周的子民。 𝙢.🅅🅾🅳𝕋𝙒.𝙡🄰
果然,太后一听明心郡主的办法就十分开心。
“好,这件事就交给你来做,无论你筹到多少粮款,本宫皆有赏赐。”
于是明心郡主就在京城的贵妇贵女中筹集,赵紫玉就在朝廷和那些商人中筹捐。
柳巧儿说的对,商人们都是图利,虽然捐的钱不少,可一旦有皇上的题字,相当于被皇家认可,价格不但可以涨上去,在各地的分店也水涨船高。
柳巧儿这边代表赵紫玉先捐了五千石粮食,和黄金千两。
她又让顾慕白代表他们的胭脂坊,捐粮百石,纹银一千两。
醉乐坊也捐了一千两,七喜戏班也捐了
陆云铮的父亲没有多少钱,幸亏奉新县还有百亩良田,也捐了一百石粮食。
太子和三皇子一看这样的势头,断不能让对方得了先,也捐了不少。
如此到了年三十前一天,朝廷已经募捐粮食十几万石,白银十余万两,这可比朝廷国库里拨的多好几倍。
数目之多,让皇上自己也有点惊讶。
“感情整个京城,最穷的人是朕……”
赵紫玉把募捐的数量和名单都递给皇上,皇上看完有些唏嘘。
接着便是派谁把这个赈灾的粮款送到难民手中,另外还要把那些起义的刁民给捉拿了。
皇上看了一旁的太子,再看看一旁的三皇子。
俩人争的你死我活,他不是不知道,可真正说为老白姓做事,他抬眼看了一眼,年纪最小的弟弟。
叹了口气:“九弟,这件事既然是你的办法,还有由你去赈灾吧,听说你身体恢复后,也养了这么些时日了,你还年轻得为皇兄分担一些琐事了。”
皇上的决定正和赵紫玉的意思,赈灾是建功立业,给老百姓留下好名声的时候。
他作为皇亲国戚,在乎的并不是钱粮,而是名声。
放眼望整个朝廷,赵紫玉是最不图财的那个,况且他年轻身子又不太好,皇上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他,是最合适不过了。
赵紫玉当即领命,又领着朝廷的一万兵马,新年都没过,就去赈灾了。
赵紫玉一走,明心郡主又和父亲一起过年,陆云铮也不可能大过年的抛下陆夫人不管。
这一个新年大概是柳巧儿过的最冷清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