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言颜又在‘颜如玉’推出了春季新品衣裳。
不少成衣店或许是受到了‘颜如玉’不断推出新品的启发,同样推出了新品春衣。
对此情形,言颜早有预料,他并不感到意外。
两位掌柜倒是有些着急,以往每次推出新品,成衣坊的生意都会好上几天,这次却波动不大。
其实年前言颜就已经物色好了一家铺子,打算开分铺,只是临近年关,他将这件事往年后推了推。
只是这么一推,宁城的成衣市场已经饱和了。
如果他继续开分铺,生意估计也是有的,只是赚不了多少银子。
想到这点,言颜便打消了在宁城开分铺的打算。
他打算在别的城池开‘颜如玉’的分店。
言颜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他这两日收到了不少外地商人的邀请帖,对方想从他这里购买成衣,然后到别的城池售卖。
原先言颜都没往别的地方想,现在却起了心思。
大夏国疆土辽阔,城池无数,如果能将‘颜如玉’的分店开遍整个大夏,对这样的壮举,对他这样的商人来说,可谓是不小的诱惑。
想法是好的,可惜他手上没有多少可用的人手。
言颜只能先将这件事搁置在心底,然后去见了那几个外地商人,与他们签定了成衣买卖契约。
他打算让这些人先将‘颜如玉’的名头扩散出去,等他将人手培养起来,那他就可以继续那个搁置在心底的计划。
当然了,虽然他现在不能将‘颜如玉’的分店开遍全国,但他可以在周边几个城池试水。
对于他的想法,荆九睚也是支持的。
于是言颜找到赵、黄两位掌柜,向他们说了自己要在隔壁城池开一个‘颜如玉’分店的打算,然后问问他们谁愿意去隔壁城池发展。
两位掌柜听到言颜要开分店,都很高兴,但听到要去隔壁城池,便又犹豫起来。
之后言颜给了他们三天的考虑时间,如果他们不愿去,他会另外招人。
不过他不会在宁城开分铺了。
这就意味着两位掌柜选择留下的话,那他们就永远只能两个人打理一家店铺。
都说一山不能容二虎,纵然两位掌柜关系还算不错,却也暗暗较着劲。
三天之后,两位掌柜都给了言颜答复,表示他们愿意去隔壁城池。
见他们都愿意去,言颜最终挑选了年纪相对较小的赵掌柜。
赵掌柜今年三十五岁,人看着精壮干练,黄掌柜今年快满四十岁,身材稍微有些发福,看起来实在经不起两地奔波。
确定好人选后,言颜便开始整理手头上的事情,好抽出时间去隔壁的江城。
他毕竟是老板,既然决定要在江城开分铺,他自然要亲自去看看。
宁城这边有荆九睚帮忙看着,言颜非常放心。
就这样,两天后,他和赵掌柜就带着人手和货物乘船去了江城。
宁城和江城都是靠海的城市,两地来往都十分便利。
他们只花了半日时间,船只便已经在江城码头停靠。
原身没有来过江城,言颜更是两眼一抹黑。
他这次在江城待了五天,才成功买到一间不错的铺子。
铺子买到后,他和赵掌柜商议好开业的日子,剩下的事情就交给赵掌柜来处理,他会先返回宁城,直到开业才会再过来。
他回到宁城后,先去找了荆九睚。
几天没见,两人都非常想念对方。
这次若不是宁城必须留人看着,荆九睚估计会跟言颜一起去江城。
两人狠狠缠绵了一番,才开始聊彼此这几日的事情。
言颜将他这几日在江城遇到的事情都跟荆九睚说了一遍。
他这次在江城能够这么快买到合适的铺子,多亏了一个小乞丐的帮忙,否则他还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
荆九睚看着言颜提到那小乞丐时,亮闪闪的眸子,就知道他心里又有想法,当即便问道:“你打算怎么做?”
“我想培养一些为我办事的人手,那个小乞丐为人机灵,我觉得他很不错。”言颜如实说道。
“你想培养他?”荆九睚惊诧道。
“嗯,你觉得如何?”言颜笑着反问道。
荆九睚想了想,说道:“这是个不错的主意,不过我知道一个地方,或许能够为你提供更多的人手。”
闻言,言颜眼眸更亮了:“哪里?”
“善堂,那里有许多孤儿,他们年纪不大,如果你愿意培养他们,他们将来肯定能帮到你。”荆九睚之所以会这么快想到这些人,是因为荆家每个月都会给善堂捐钱。
“善堂?”言颜想了想,觉得可行。
两人商议好这件事后,很快便去了宁城的几处善堂。
善堂里不仅有孤儿,还有许多孤寡老人,瞧着都十分可怜。
见到这样的情景,言颜越发觉得自己来对了。
他们找到善堂负责人,向他们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得知言颜愿意给善堂捐银子,还愿意花钱培养善堂的孩子,让他们学到谋生技巧,将来还会让这些孩子去他的铺子里工作,善堂的负责人当即激动不已,就差没给言颜跪下了。
这到底是哪里来的活菩萨啊!
看到负责人感激涕零的模样,言颜并没有解释他需要人手办事。
毕竟他拿出来的是真金白银,这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是他辛苦奔波挣来的。
如此一想,他倒是心安理得的接受了对方的感激。
与这些负责人商议好之后,他又找人重新修葺了善堂。
之后,他又请了先生来教这些孩子识字。
看到有读书天赋的孩子,言颜也不会非逼着人来他铺子做事,他会给对方一个选择的机会,如果对方愿意考科举,他同样可以支持对方。
他想要将生意做到全国,没有靠山怎么行?
一旦这些孩子考中进士,入了仕,将来便是他的靠山。
不过想要考中进士也不是什么简单的事,言颜并没有将希望全都放在他们身上。
他已经想好了,以后每到一个城池开分店,便可以将当地的善堂那些孩子都培养起来。
普遍撒网,重点捞鱼。
只要参加科考的孩子多起来,总会有人能考中。
宁城的善堂安排好后,言颜便再一次带着货物赶去了江城。
他参加了江城‘颜如玉’的开业。
言颜站在人群中,看着赵掌柜将开业事宜办得井井有条,非常满意地点点头。
他将货物交给赵掌柜后,便又去找了上次在江城遇到的小乞丐。
有了对方的带路,他顺利找到了江城的善堂。
同样的,他跟这些善堂的负责人聊过之后,他们都将他当成了活菩萨。
跟宁城的善堂一样,他同样请人来修葺了一番,又请了教书先生教导这些孩子识字。
就这样,等他离开江城时,他身边跟了两个小尾巴。
一个就是之前帮过的他小乞丐,对方叫大栓。
另一个就是大栓的弟弟,叫小栓。
至于这两人姓什么,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只是从有记忆起,旁人都叫他们大栓和小栓。
他们是江城本地人,父母是渔民,常年靠着在江边打渔维持生计。
后来某天父母外出打渔,一直未归,旁人都说他们父母死了。
就这样,他们兄弟俩流落街头,成了乞儿。
幸好大栓还算机灵,时不时给一些外地人当向导,挣点赏钱,倒也勉强活下来。
不过他还带着个弟弟,活得就比较艰难。
当言颜在破庙第一眼看到大栓的弟弟时,都惊呆了。
因为这孩子看起来只有五六岁。
据大栓所说,他父母已经去世五六年,也就意味着大栓小小年纪就将一个奶娃娃养大了。
后来深入了解后,他知道了,那个孩子已经有八岁,他们父母去世那年,小栓已经有两岁。
饶是如此,言颜对大栓这孩子也是佩服不已。
当然,言颜对其更多的是心疼。
原本他想收这两孩子当干儿子的,但是大栓说他今年已经十三岁,是大人了,不适合给言颜当干儿子。
无奈之下,言颜只能将他们认作干弟弟。
就这样,他这次返回宁城的时候,把这两人都给带上了。
回去的路上,言颜坐在船头,笑着对大栓问道:“你这小子胆子真大,就不怕我把你给卖了?”
大栓傻兮兮地笑了笑,摇头道:“你不会!”
他都看到了,这人不仅给善堂的人捐钱,还请先生教那些孩子识字。
善堂的人都说他是活菩萨。
菩萨怎么会卖人呢?
言颜看着他傻兮兮的笑容,总算觉得他有些像小孩子了,之前这小孩儿跟他说话的时候,总会带着几分市侩的讨好笑容。
“好吧,我确实不会卖了你,但是你们现在成了我弟弟,所谓长兄如父,你们以后都得听我的。”言颜一本正经道。
这话一出,大栓还没来得及回话,小栓先开口道:“哥哥说,大哥哥是好人,我们都、都听你的。”
闻言,言颜既欣慰又怜爱地揉了揉小栓的脑袋。
寻常孩子八岁的时候,说话绝不会还磕磕绊绊的,小栓之所以会这样,一方面是没有大人教,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小时候发过高烧,当时差点没命。
幸好有一位大夫好心,给了大栓一副药,让他煎给小栓喝下,才让他保住性命。
不过至此后,他的脑袋就变得有些迟钝。
有次大栓带着他上街乞讨的时候,他看到前面有人拿着一根糖葫芦,被馋的直接跟人走了两条街。
当时大栓正盯着来往的行人,想寻找目标,挣点赏钱,就没注意到小栓跟人走了。
好在人最后找回来了,那个拿糖葫芦的人也不是拐子,人家就是上街闲逛的时候,顺手买了一根糖葫芦,捏在手里没吃而已。
经过这件事后,大栓再也不敢带着弟弟上街乞讨。
虽然那次小栓好好的回来了,但依旧将大栓吓得够呛。
言颜想到这件事,他从旁边的包袱里取出一支糖葫芦,递给小栓。
小栓一看到糖葫芦,眼眸立马就放光,目光紧紧盯着糖葫芦。
不过他到底还记着哥哥的叮嘱,不能随便拿旁人的吃食。
为了不让弟弟被人拐走,大栓也是花费许多心思,才让弟弟记住这点。
看到弟弟看过来的眼神,大栓无奈地朝他点点头。
小栓见哥哥点头,当即高兴地接过言颜手里的糖葫芦。
他拿着糖葫芦快速咬下一颗,然后将手里剩下的糖葫芦递给哥哥。
大栓有些眼馋地看了几眼糖葫芦,正准备抬手将糖葫芦推回去,就看到眼前多出来一串糖葫芦。
他抬头朝言颜看去,只见言颜笑着对他道:“吃吧!哥哥这里还有!”
他愣愣地看了言颜半晌,才接过那串糖葫芦。
在这一刻,他终于意识到,他其实也想当弟弟。
被人疼着、护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