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不就是钱嘛,多大点事儿【跪求鲜花打赏评价票】
这日早朝。
作为是每月十五的大朝会,朝中官员都已经早早的抵达到了议事大殿外等候。
抵达后,不少熟络的大臣也纷纷谈论起来。
毫无以为,这些人议论的自然还是李世民昨日吩咐之事。
“陛下所需是在太高,吾等绞尽脑汁也无良策呀。”
“战事虽重要,可国库压力巨大啊。”
“尚书大人,待会儿上朝之后,可得由你出面了,咱们目前所统计的数目,距离陛下所说的还相差甚远呀!”
“有劳戴大人!”
······
大唐文臣就是如此。
怼起李世民来,那可是一个比一个强,而且绝不会丝毫拖泥带水。
可要让他们筹钱,那可就抱歉了。
倒不是说这些臣子不作为,而是实在没有那么多钱呀,如今国库局势紧张,而那些臣子们又岂会将自己口袋里的钱逃出来?
这也就导致出现了一种畸形的态势。
那就是,一些官员富得流油,而国库内却是日渐亏空。
所以说,他们也是巧妇难成无米之炊。
就这样。
在议论声中,时间悄悄过去。
随着太监尖锐的声音传来,文武百官按照次序入朝,而李世民则是从偏殿走了出来。
“见过吾皇!”一时间,满朝文武纷纷齐声喊道。
按理来说这种朝参,官职都在五品之上。
只是,此刻陆元也在场上,站在文臣队列后方。
身为太子少保的他。
虽说官职暂时还是七品官员,可奈何这个身份高呀。
太子的老师啊!
外加上他如今就在东宫当中,寻常的早朝或许不用过来,可想这种大朝参必然躲不过去。
作为每月最大的朝参,事情自然是少不了。
长孙无忌这些大臣,更是早早整理好好了参本,事情也是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足足一个多小时。
本就是强迫早起的陆元,站在队列后方可谓是昏昏欲睡。
再说李世民。
他端坐在龙椅上,目光如炬,不知在思索着什么。
许久之后,方才开口起来,道:“戴爱卿,朕派你做的事情,结果如何?”
言必,大殿之内的大臣们目光一亮。
事实上。
不用他开口说,底下的大臣们也都清楚李世民想说的。
之前,陛下召集过诸多大臣于芙蓉园。
这么大的事情,纵然没有亲自到场,事后基本也都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
所以说,除去那日参与的大臣们,其余的人也已知晓,大致就是陛下想筹钱的事情。
谈别的事情,他们或许还会掺和一脚。
一听闻是要钱,全都站在原地默不作声,避免成为出头鸟。
而陛下口中的戴爱卿,自然不是别人,正是那日和房玄龄一同的民部尚书戴胄。
如果说房玄龄是出谋划策的谋士,那么戴胄则可谓是大唐的管家,绝大多数的财政支出都会经由他手下。
所以说,但凡是跟钱挂钩的事情,都少不了他。
不多时。
站在文臣第三排的戴胄,当即站了出来。
“陛下。”
“臣等这两人彻力统筹,不遗余力筹集加以国库存银,最终可得十万贯银钱!”戴胄拱手行礼,缓缓说道。
听到这话,李世民下意识皱了皱眉。
“十万贯银钱?”
这个数字,看似是挺多的。
的确,对于大唐的百姓而言,若拥有腰缠万贯的家产,那便是富甲一方的大人物。
站在个人的角度上,这笔钱也不少。
可对于大唐而言,还远远不够。
要弄清楚的是,这笔钱可是用作军饷的,放眼大唐几十万大军,十万贯银钱能撑多久?
按照李世民的预算,至少需要三十万贯银钱方才足够。
眼下,戴胄动用了国库里的存银才十万贯,这压根就不够。
再者说。
国库里的银子倘若全都用完了,那他们怎么办?
虽说登基以来,李世民在宫中一直带头提倡勤俭节约、缩衣节食,可是在解约总不能不吃不喝吧!
“众爱卿,尔等可有良策?”
说到此,李世民目光扫过大殿,沉声询问道。
然而此刻,连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两人都没有办法,大殿里的这些臣子哪里还敢做出头鸟,以至于大殿瞬间陷入一片安静。
只是就在这个时候,突然一道嘀咕声响起。
“不就是钱嘛,多大点事儿!”
听到这里,李世民愣住了。
满朝文武傻眼了。
啥情况???
没钱还不算是大事儿???
难道说有办法???
带着期待,李世民顺着声音看去。
而与此同时,朝中的文武百官目光齐刷刷回头望了过来,想看看究竟是哪位大臣。
其实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陆元。
先前,他听到李世民和戴胄的对话,心里面忍不住浮现吐槽之意,只不过是随意一嘟囔。
要知道这大殿。
向来都如闹市一般嘈杂,陆元哪想到场面瞬间安静下来。
这也导致,只不过是随口一句话,此刻显得格外亮耳。
当房玄龄和长孙无忌等人瞧见,说话之人是陆元时皆是一怔,但是下一刻当他们回想到之前陆元所表现出来的才学,顿时面露喜色。
别看陆元是太子少保。
可当初,陛下的本意应该是让他入朝为官的,他的才学可谓是罕见。
再说此刻的李世民。
当他目光锁定在陆元身上。
李世民同样是愣住,但很快便流露喜意。
是啊!
怎么把这小子给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