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信的内容后,范景文第一个表态:“老夫觉得这事没什么大问题。”
“我也觉得可行!”户部尚书谢三宾第二个表态。
他们一个是内阁首辅,一个是户部尚书。
现在大明朝国库缺钱,他们两个比谁都愁。
朱慈炯做的事虽然不是很合规矩,但是能交税。
他们也就没必要反对!
有了这两人的支持,朱慈炯的生意开始步入正轨。
户部一纸公文发往全国,询问各地需求的牲口数量。 🄼.🅅🅾𝓓𝕋🆆.𝕃𝙖
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实则非常繁琐且需要大量的时间。
崇祯知道后只是欣慰地笑了笑。
他并不在意朱慈炤的生意会发展成什么样,挣钱也好,赔钱也罢。
只要能顺利地把那些蒙古贵族二代带入腐化的生活,他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在朱慈炤想法挣钱的同时,崇祯也在思考搞钱的策略。
七月的最后一天,崇祯坐在龙书案前开始思考。
主题只有一个字:钱!
王之心虽然一直在开矿,但开矿搞钱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辽东花钱的速度。
军需物资需要花钱,抚恤银又是一大笔银子。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堪称吃钱的项目:筑堡!
起初崇祯并不同意筑堡。
但王永吉的信说服了崇祯。
随着收复城池的增多,明军主力会向前移动,届时辽西走廊势必空虚。
建奴或者蒙古骑兵会趁机绕后攻击,截断明军粮道。
虽然可以通过海路运输粮草,但不确定性太大。
(海上航行最怕遇到大风浪,不但有沉船的危险,还会导致粮草受潮无法使用。军需是军队的命根子,可以多花钱,但风险一定要小。所以为了稳妥起见,大部分时间都会选择陆路运输。)
若想对付绕后的骑兵,只能出动骑兵。
而明军明军骑兵本就捉襟见肘,无法在瞻前的时候顾后。
所以,筑堡成了唯一的选项。
筑堡需要大量的钱!
大明朝缺钱!
问题绕了一圈又饶了回来。
“他妈的!”崇祯右手猛捶龙书案。
怎么搞钱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每次出现验证,请不要使用无痕模式!
第824章 扇士绅阶级嘴巴子(2/2)
字画押后立刻走马上任。
曹操的老爹为了当上朝廷三公之一的太尉,连竞拍带贿赂,前后花了一个亿。
(东汉朝廷三公分别是管军队的太尉、管民政的司徒以及管工程的司空。)
其后的两晋,南北朝,隋唐等等都出现过卖官的行为。
崇祯难道不知道卖官的危害? 𝓜.𝙑𝙤🅳𝓣𝓦.𝓛🅰
他当然知道。
但崇祯的卖官和他们不一样。
首先,崇祯只卖虚职不卖实权。
没有实权,这些官员就无法参与政务,无法扰乱法治祸害百姓。
其次官员没有俸禄。
没有俸禄就不会拖累国家财政。
说白了就是一个名誉。
可问题来了,谁会花钱买一个名誉?
不但有,而且非常多!
要知道大明朝有钱但是没功名的人特别多,尤其是那些富可敌国的商人。
在当时,有钱不如有功名。
有功名可以盖豪宅,穿绫罗绸缎,妻妾成群。
若是没有功名,无论有多少钱都没办法明目张胆的花。
住的宅子有面积限制,只能穿布衣不能穿绸缎,婚丧嫁娶也有相应限制!
妻妾成群就更别提了。
普通男性平民年满四十且无子嗣才可以纳一个妾。
但是有了功名,这一切限制都不复存在。
在崇祯看来,卖官是一举三得。
首先可以增加朝廷收入。
其次可以增加货币流通,让商人把藏在地窖里的银子拿出来尽情的花。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可以分化士绅和商人阶级。
大明朝的商人一直依附于士绅阶级。
他们卑微的站在士绅阶级前面,帮他们挣钱背黑锅。
表面上看是商人卖国,实则是他们背后的士绅集团卖国!
卖官之后,这种局面将不复存在。
富商买官后得到了荣誉和面子。
甚至。
他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每次出现验证,请不要使用无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