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设港口有何利弊?”崇祯反问范景文。
范景文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海贸利润丰厚,但大明朝只有一个港口且远在福建,十分不便!在利益的驱使下,许多沿海百姓争相走私。为了不被查获,他们造船铸炮对抗朝廷。”
“随着和朝廷对抗的人越来越多,沿海各地都出现了匪寇。”
“市禁则商转而为寇,市通则寇转而为商,此一利也!”
“设港开市后,朝廷可以获得大量税收,此二利也!” 𝓜.𝕍🅾𝔻𝙏𝙬.🅻🅰
“可是,”范景文话锋一转,“设港开市海贸繁荣的同时,又不可避免的出现海患!为了治理海患,朝廷必须拿出真金白银才行。”
“此一害也!”
“大明朝缺银,东洋盛产白银且十分低廉。一两银子在东洋只能买到一斗粮,却能从咱们大明朝的商人手里换走两斗粮!商人看似赚了钱,实际获利的却是东洋人,他们用廉价的银子换走了大明朝珍贵的粮食!”
“此二害也!”
听完范景文的分析,崇祯忍不住点了几下头。
他说的太好了,尤其是对第二个害处的分析简直是鞭辟入里。
范景文说的第二个害处可以用两个字总结:汇率!
古代人对汇率没有概念,但是对钱的购买力有概念。
大明朝缺银子,导致银子购买力高。
东洋盛产银子,银子的购买力低。
由于都是银子,所以很多人觉得没问题。
但是换个思路假设一下,问题会十分明显。
试想一下把银子假设成纸币。
东洋人能印纸币,大明缺纸无法印纸币。
东洋人用廉价的纸币从大明换取珍贵的物资!
除非东洋人的纸用完了,否则他们可以一直印纸币,然后从大明换取数不尽的物资。
交易的本质是交换活动。
商品交换的一般原则是等价交换。
用珍贵的物资换廉价的银子,对大明来说绝不是等价交换。
当时的生产力很低,各个国家缺的是物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第698章 港口之争(2/2)
崇祯坐在龙椅上看似在假寐,实则在集中注意力听大臣们讨论的内容。
范景文目光扫视一周后问道:“诸位,都说说心里的想法吧。”
话音刚落,一个官员大声说道:“不妥,绝对不能在松江府设立港口!”
“为何?”范景文问。
那个官员向前半步拱手道:“松江府隶属于南直隶,紧挨着浙江。”
“南直隶与浙江是朝廷赋税重地,一旦在这里开设港口,远洋贸易的巨额利润会让大量百姓放弃耕地,转而出海经商,进而影响国本!”
“要我说啊可以增设港口,但是不能在南直隶和浙江附近增设港口,应该设立在山东或者北直隶。”
“附议!” 𝙈.🆅𝓞🅳🅃𝓦.🅻𝙖
“附议!” 𝙈.🆅𝓞🅳🅃𝓦.🅻𝙖
两三个官员站出来表态。
“好像有道理!”崇祯低声自语了一句,开始怀疑自己之前的决定。
“我不同意,”另一个官员双手抱拳,对着其他人使劲晃了晃,“松江府守着出海口,那里的水深且无礁石,最适合当港口。”
“至于影响国本的言论简直是无稽之谈!普通百姓只认地且只会种地,让他们放弃耕地经商简直比杀了他们还难!更何况大明朝不缺人,他们不种地有的是人种地。”
“只要有人种地,朝廷的赋税就不会少!”
“附议!” 𝙈.🆅𝓞🅳🅃𝓦.🅻𝙖
“附议!” 𝙈.🆅𝓞🅳🅃𝓦.🅻𝙖
七八个官员站出来表态。
“好像...也很有道理!”崇祯开始怀疑之前的怀疑。
“你们说的都不对!”一位年长的官员轻咳一声道:“就像首辅大人说的那样,增设港口不但会出现海患,还会导致大明朝的珍贵物资被东洋人用廉价的银子换走。”
“况且大明朝已经有了一个月港,那里遍地番夷,人员情况十分复杂,经常发生打架斗殴甚至命案!当地的官员管理起来十分头疼!”
“你的意思是不增设港口?”旁边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