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二十年十月,李邦华回京复命。
看到李邦华的时候崇祯以为自己眼花了。
这还是大明兵部尚书,内阁首辅吗?
离京前,李邦华虽不是红光满面,却也精神抖擞意气风发。
现在呢? 𝓜.𝙫🄾𝓓🅃𝙬.𝓛𝓐
崇祯感觉眼前的这个老头随时都会挂掉。
李邦华身形枯槁,头发惨白且稀疏,除了眼角里还带一丝光,整个人与死人无异。
“李阁老...”崇祯快步向前抓住李邦华的双手,眼角含着泪说道:“岁月竟如此无情,短短两年没见,阁老竟已如此消瘦。”
李邦华干涸的眼睛骤然湿润起来,他激动地就要施礼,“臣...”
崇祯一把搀住李邦华:“李阁老什么都不要说了,朕全知道。”
李邦华激动的泪水从眼角滑落,掉在了大殿的金砖上。
王承恩急忙拿来凳子,并帮着李邦华落座。
“臣,眼睛看不清了...”李邦华悲伤的说道。
“朕知道,朕都知道。”崇祯没什么经验,只能用这种话安慰李邦华。
“哎,”李邦华叹了口气,坐在凳子上沉默良久。
不知过了多久,李邦华抬起头悠悠说道:“陛下,臣此番南下发现了很多问题。”
“阁老请讲。”
“一,士绅拖欠赋税;二,藩王霸占民田;三,军户废弛,军田被侵占,四,...”
李邦华坐在凳子上说了很久。
其实这些问题李邦华在公文里都说过,现在又重复了一遍。
崇祯也不嫌烦,坐在旁边认真听,安静地像个学生。
二人一直从早晨聊到中午才停下来。
吃完午饭后,二人继续聊。
聊至傍晚李邦华才不舍得站起身:“陛下,臣想说的都说了,能做的也都做了。只是臣年事已高,无法处理朝政,请求告老还乡。”
崇祯叹了口气:“按理说朕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第622章 李邦华致仕(2/2)
,因为李邦华马上就要致仕了。
李邦华身穿大红朝服,头戴乌纱帽,缓缓向前半步躬身施礼:“陛下...臣已是七旬之身,目不能视耳不能听,无力继续担任兵部尚书和内阁首辅之职。”
“请求辞官归乡,望陛下恩准。”
朝堂上响起一片议论声。 𝕄.𝙑𝙤𝘿𝕋🆆.𝙡🄰
议论过后,崇祯表态要挽留。
李邦华推辞,崇祯再挽留。
李邦华再次推辞。
再一再二不再三,做完这个面子工程后,崇祯叹了口气:“既然身体确实无法继续胜任,朕就准了阁老的请求。”
“谢陛下隆恩。”李邦华再次施礼。
崇祯接着问道:“李阁老离任后内阁首辅之位会空出来,阁老可有推荐之人?”
“臣举荐范景文担任内阁首辅。”
“那就依阁老之言!”崇祯点头。
“即日起李邦华卸任兵部尚书和内阁首辅之职位,首辅之位由范景文接替。为表李邦华之功绩,朕决定加封李邦华为光禄大夫,太子太保,荫其孙为中书舍人,并赐金万两。”
光禄大夫和太子太保都是名誉职位,虽然没有实权,但是不用上班,还能领朝廷俸禄。
荫其孙为中书舍人的意思是,直接给李邦华的孙子授予中书舍人的官职,以表彰李邦华的功绩。
这种行为又称“荫子”,是一种政治特权,也是明代选官的一种方式。
旨意下达后朝堂震惊。
崇祯不但给足了李邦华荣誉和面子,还从物质上给予赏赐。
可见李邦华在崇祯心目中的重要性。
李邦华高兴地老泪纵横。
李邦华离任后,范景文出任内阁首辅。
问题紧随而至。
范景文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