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一日。
天还没亮李邦华就被外面的骂声吵醒。
推窗望去,发现驿馆门口的桌子旁坐着四五个年轻人。
他们吃着早点喝着茶,嘴里不停地骂着。
“李邦华你老而不死是为贼”
“枉活七十有一,一生未立寸功,只会摇唇鼓舌!助纣为虐!” 🅼.𝙑𝙊𝓓𝓣🆆.🄻🄰
“无耻老贼,岂不知天下读书人皆愿生啖你肉,活剥你皮!”
这些人骂的太难听了,以至于门外值守的士兵都听不下去了。
他们走到这几个年轻人面前,大声呵斥“看你们的模样都是读书人,为何口出脏言?”
带头的年轻人冷冷一笑“宋代文豪苏轼都说过我修行时观君如一泡屎这种话,他既能说得,我为何说不得?”
“你”士兵们都是粗人,被这几个读书人的话问懵了。
他站在原地想了一会,大声骂道“呸,曹尼玛。”
这种朴素又实用的骂人词汇直接让几个人破防了。
其中一个年轻人满脸通红的站了起来“哎?你怎么骂人?”
“你能骂得,我为何骂不得?”士兵反问。
这次轮到几个年轻人懵逼了。
不过他们没有离开,而是继续坐在桌子旁低声咒骂。
由于李邦华提前交代不能对这些人动手,所以士兵们只能在他们骂的难听时回骂几句。
随着天光放亮,驿馆门外聚集的读书人越来越多,骂声也越来越激烈。
李邦华大致数了数,门外有百余人左右。
在嘈杂的骂声之中,李邦华洗漱并吃完了早饭。
稍事休息后,他乘坐马车去往南京户部。户部管钱粮,想查出问题得先从户部下手。
户部尚书高弘图早就在衙门外等候,双方在友好和睦的气氛中开始了查账工作。
接下来两天,李邦华每天只做两件事。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第485章 复社黄宗羲,顾炎武,归庄(2/2)
考,他们都指着吃朝廷这碗饭呢。”另一个官员回答。
“确实,”刘孔昭终于找到了机会,他表情凝重的说道“罢考对朝廷影响不大。大明朝有的是进士,进士不够了就任用举人,举人不够了任用秀才。”
“就怕他们罢考的同时将六部衙门围了。尤其是户部和兵部,他们管着钱粮等各种军需,一旦被围前线的将士们就会吃不饱肚子。”
“吃不饱肚子就没力气打仗,没力气打仗就会打败仗。钦差大人奉旨南下巡视,如果刚到这里就导致前线打败仗,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是啊,”朱国弼跟着叹了口气,“李阁老年纪那么大了还为国操劳本就不易,咱们绝对不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
“对,不能让这种事发生。”其余人非常默契的配合道。
“这样吧,各位回去后用各种办法告诫那帮考生,让他们千万不要闹事,否则国法无情。”朱国弼说话的同时嘴角带着邪笑。
“都听朱大人的!”其余人笑着回答。
众人又闲谈了一会,各自散去。
次日一早,南京城开始热闹起来。 𝙢.𝕍🄾🄳𝕋𝙬.𝙇𝙖
无他,只因为今天是中秋佳节。
中秋节虽然没有其他四个节日重要,但人们还是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过节。
一般的家庭会在晚上准备一些美食,边吃边赏月。
李邦华为了照顾这些读书人的情绪,命人从街上买了许多月饼发给驿馆外骂街的读书人。
就在士兵们发月饼的空隙,三个读书人突然冲进了驿馆。
他们冲进驿馆后随手抄起一根棍子,然后抓住一个驿卒逼问道“李邦华在哪个房间?”
驿卒先是一愣,随后急忙答道“在二楼天字号房间。”
三个读书人抛下驿卒,大步往里冲。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