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内坐着一个人,站着一个人,跪着一个人。
坐着的是崇祯,站着的是王承恩,跪在地上的是高起潜。
看着一脸卑微的高起潜,崇祯突然笑了。
高起潜先是一惊,随后心如死灰。 𝕄.𝙫🅾🄳🅃𝙬.𝙡𝙖
他觉得自己马上就要死了。
就在高起潜胡思乱想的时候,崇祯发话了“高起潜,你觉得朕会相信你是幕后凶手吗?”
这句话不但把高起潜问愣了,王承恩也愣了。
“不错,朕起初确实怀疑过你,但是朕左思右想后觉得你没有作案动机。”崇祯接着说道。
王承恩率先反应过来,他低声提醒崇祯“皇爷,小顺子他们已经被杀了。如果高起潜不是幕后凶手的话,再想查凶手可就难了。”
崇祯冷冷一笑“凶手是查不出来的。”
王承恩和高起潜同时愣在原地,不知道崇祯何出此言。
崇祯这么说是有道理的。
明末有三大案,分别是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
梃击案的幕后凶手始终是个谜,红丸案的更是蹊跷。
只有最后一件移宫案是摆在明面上的案子,没什么隐情。
当时那么大的案子都没查出结果来,区区一个侍膳太监被杀,更查不出什么。
他之所以让王之心大张旗鼓的抓凶手,目的就是告诉凶手他找到了“凶手”。
只有这样才能让凶手放下戒心,露出破绽。
不过这些话他不能说出来。
“高起潜。”崇祯盯着他说道。
高起潜浑身一震,“奴婢在。”
“朕知道你不是幕后凶手,但事已至此,你必须受到牵连。”
高起潜何等聪明,立刻猜到了崇祯的本意。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第448章 百姓不卖粮(2/2)
此。
战争打的时间越长,需要的兵力,物资,军饷就越多。
募兵,采买物资,发放军饷都需要人去做,这些人分属各个不同的利益集团。
快速结束战争会让有些人利益受损,所以这注定是一场漫长的战争。
不过也有人希望快速结束战争,无论他们出于什么目的,对朝廷来讲都是好人。
“陛下,臣听闻秦良玉已朝武关方向进兵,李闯贼肯定会绕后偷袭,还望朝廷发公文提醒。”兵部侍郎王家彦出班说道。 🅼.🅅𝙤🄳𝓣🆆.𝙇🅰
“李闯贼后有追兵,肯定不敢绕后偷袭秦良玉,还是让她放心进兵吧。只有攻下武关才能迫使李闯贼回兵关中,如此中原战事才能得到缓解。”另一个官员说道。
崇祯没有采纳任何人的意见,而是给秦良玉去了一封嘉奖信。
让她自行给将士们发赏银,不够话跟朝廷说。
“陛下,”户部尚书方岳贡站了出来“今年夏粮已经开始收获,据北直隶各地反应收成还不错,许多百姓留足口粮后还能剩下不少余粮。不过由于没有赋税的压力,百姓们都不愿卖粮。”
崇祯皱着眉头问“也就是说,今年筹备粮草有困难?”
“是这样的陛下。”方岳贡老实回答。
他的回答并没有让崇祯有太多意外。
只有挨过饿之后才知道粮食有多么宝贵。
此前北直隶连续遭遇旱灾,鼠疫,粮食减产十分严重。
百姓们基本都挨过饿。
之前卖粮食是为了缴纳赋税。
现在没了赋税压力,他们会把粮食死死攥在手里,以应对可能到来的灾害。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