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为了能减刑,我带兔子飞上天 > 第735章 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第735章 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第735章 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1/2)

轰轰轰!

崇祯的脑袋再炸,听的目瞪口呆。

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

就算是士族豪绅,在自己治下,也能遭受如此待遇。

对方恨不得食吾肉,寝吾皮,对我崇祯皇帝,或对朱家子孙恨的咬牙切齿! 𝓜.𝕍🅾🄳🅃𝕎.🄻𝔸

朱由检一句话也说不出口。

是啊!

加派三饷。

还是轻飘飘的四个字。

但对天下人来说,这四个字的分量重若泰山。

贫民百姓或许拿不出粮食,任你再如何加派也就烂命一条。

可士绅豪族有啊!

他们被朝廷榨取的一干二净,还要受到各地朱家宗亲的敲诈勒索。

提到朱家宗亲,更是朱由检心中永远的痛。

大明立国二百余年,朱家子孙已繁衍成一个极其庞大群体。

朱由检曾在宗人府看过卷宗,朱家子孙从洪武年间的一千多人,愣是扩张到现在的一百多万!

一百多万朱家子孙,多么恐怖的数字。

光是存放他们的姓名籍贯的书册,就用了一整个屋子。

这一切,都得益于洪武爷和成祖爷对宗人的宽厚态度。

凡朱家王孙,十岁起便能领薪俸田产,永不缴纳税赋。

同时犯了律法,也可适当宽宥,拿钱赎罪。

简而言之,任何事情都可满足你们,只要你们别起兵造反就行。

所以几百年来,朱家各地的王爷除了拼命生子,再不会有任何想法。

而每年朝廷为了给他们发钱发粮,就要支出国库一半还多。

即便如此,他们仍不满足,依旧仗着身份强取豪夺,吞并田产,壮大自身势力。

大明亡国,三成的原因可归咎于他们身上。

恐怕洪武爷爷和永乐爷爷打死也想不到。

千防万防,最终大明不是被这些朱家王爷推翻,而是亡于百姓之手。

“……呼……呼……呼……”

朱由检喘着粗气,依旧喊道。

“好好好,沈炼!这便是那些个士族豪绅造反的理由。朕姑且相信!”

“可那些大明官吏呢?他们拿君俸,食君禄。教的是程朱理学,秉的是孔孟之道!”

“这帮人却不想着抵御闯贼和辽东建奴,带领全城百姓当反贼,开城投降!”

“他们又为何造反?难道,也是朕对不起他们!!!?”

“大明官吏?”

沈炼见朱由检还不明白,眼神越发黯淡。

“陛下休急,这便是沈某给您讲的第三个故事。”

“乱世……为官!”

“说崇祯元年。”

“有个重庆府的读书人,参加了那一年京城举行的恩科会试。考中举人后,又在殿试上名列三甲。姑且叫他陈大,为三甲第三十九名。”

“陈大家里同样是书香门第, 颇有财产。可惜考的不算太高,无法留在京城为官。”

“家里一番运作后,朝廷将他安排到陕西道延桉府米脂县,担任县令一职。”

“说白了,还是家中送的银钱不到位。若是到位的话,谁又愿意跑到民变最凶的地方呢?”

“可这个陈大却心比天高,欣然接受。”

“他认为,苦读诗书二十载,不就是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朝廷将他安置到最凶最乱的陕西,便是要考验于他,今后提拔重用于他啊!”

“陈大暗暗发下毒誓,我今后必要克己奉公,爱民如子,必要像海瑞海大人一样,名留千古。”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第735章 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2/2)

煞的衙役和捕快去就行了。”

“您甚至不用给衙役俸禄,只要不妨碍他们平日办事即可。”

“就这样,您每个月还能收到下面人的孝敬钱。谁敢不给,下个月就不要再任职了。”

“最后,您还得克扣朝廷的粮饷啊!咱们不克扣朝廷派下来的数目,只克扣那些个缴纳粮饷人的余粮。”

“一句火耗亏空,他们就得多拿出两成的粮食孝敬给您。”

“这样一来,县衙何愁没钱?”

“陈大听了两人的话,脑袋都要炸了。”

“这和贪官污吏有什么区别?这不就是自己读书时,最痛恨的那些人吗?” 🄼.🆅🅾𝙙𝕋𝕎.𝙇𝙖

“县丞和主簿见陈大依旧犹豫,也不多劝,径直离开。”

“陈大一夜未眠,左思右想的一个晚上,终于下定决心,暂时按照他们的办法来办。”

“等度过这段日子,手中有了余钱,再当一个好官清官罢了。”

“于是有了陈大属意,整个县衙一下子生动起来,所有人带着朝气出差办事,回来的时候更是满脸红光,收获颇丰。”

“陈大提心吊胆了三天,却发现没有一个人跑到县衙告状,告那些人狐假虎威,鱼肉百姓。”

“赵大彻底放下心来,觉得百姓和豪绅们不来告状,说明他们也心知肚明,坦然接受了吧?”

“他却不知,谁敢来告状,就是你米脂县令让他们这么做的,他们告状岂不是自寻死路?”

“赵大却想不到这些了,他手头宽裕后才发现这才叫当官,这才叫当爷。”

“一年之间,不但娶了当地大户艾举人的女儿,还纳了三房小妾。”

“不但不用再给家中要钱,还能隔三差五给家里寄个几百两银子。”

“家里人都夸赵大能干,天生就是个当官的材料!”

“如此一年过去,赵大彻底忘当时的想法,度过难关之后,收手不干。”

“他只觉得治下海晏河清,民众人人脸上都洋溢着笑脸,上街随口询问一人,对方直呼陈大是青天大老爷。”

“甚至,有士绅还送来了万民伞,令陈大受宠若惊。”

“治下如此成效,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可谁知,到了岁末,延桉府的知府和朝廷吏部都派了人下来考察各县官僚,他们刚来就收到大量举报和申诉。”

“无论百姓、豪商痛斥陈大狗官行径,请求知府严厉查办。”

“陈大顿时慌了,找到县丞和主簿,说你们可害死我了。”

“这下必然完了,咱大明朝对贪官污吏的惩治一向极严,我怕不是要丢官罢职,甚至被剥皮填草!”

“谁知两人却满不在乎,并说……”

“大人啊!您若是清官,他们就用对付清官的办法。您若是贪官,他们就用对付贪官的办法。”

“以前不知道您有多贪,现在他们知道了,自然要痛骂一番,好让您知道这里面的规矩。”

“规矩?陈大一愣,完全不知道两人说的是什么意思。”

“两人才呵呵笑着告诉陈大,你一年积攒下的银钱,要拿出八成孝敬知府大人,孝敬吏部的考察官员。”

“他们方可给您评个优良,来年继续努力!”

“陈大傻了, 呆呆的问两人,我岂不是白白当了贪官,还给别人做了嫁衣?为何百姓的骂名最终都落在我的头上?”

“两人冷笑,旁人想落下骂名还落不到呢,您且看着,若是不拿出八成银钱,看看您脑袋能不能保住。”

“陈大只好妥协,捏着鼻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