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王但请吩咐便是。”平原君立即答道。
赵括点点头,却又略略踟蹰了一会儿。话到临头,赵括却是有些犹豫,这么直接说甚改革之事,显然有些突兀。
该从哪里说起呢?
是了,刚刚不就在说到了对外的政策吗? 𝕄.🅅𝙊🅳𝙩𝙒.𝙇𝓐
自己也是时候跟平原君好好商讨一下,赵国未来的走向了,不仅仅因为自己新登王位,更重要的是,想要达到王天下的目的,就必须有着清晰的步骤。
“不瞒平原君。”赵括终于开了口,道“寡人自登此位,未尝不夙夜忧虑也。今岁,我赵国西拒强秦,北败燕师,六国皆侧目也。如今的赵国,看似烈火烹油繁花似锦,但何尝不是暗流涌动耶。”
“我王。”平原君当然明白为王之不易,尤其赵括还是将一统天下作为自己的任务。
只是不待平原君宽慰,赵括便继续说道“能令六国侧目,秦国不敢东出,甚至楚、齐等国竭力来交好,此自然是好事,也固然之可喜也!”
“然寡人深知,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之理也。”赵括摇摇头接着说道“尤其,本王深知我赵国,如今不过是空有威慑六国之声名,却无威慑六国之实力。莫说六国,单单一个秦国,我赵国便已吃不消!名不副实,便已是最大的祸患!”
闻言的平原君和吕不韦当即也是微微皱起了眉头,显然,赵括说的的确是实情。
见二人思索状,赵括随即继续说道“今日,秦国邀五国而共论燕国之事,虽为我一时之气而挡之,然此计不过兵行险着,若是秦国果然发兵,则我赵国危险矣。况此恫吓之行,可一不可再也。”
“我王之意?”平原君有些疑惑地问道。
“很简答,九个字高筑墙、广积粮、不称霸!”赵括淡淡地解释道。
“高筑墙,顾名思义我赵国从此采取守势。
首先是面对秦国,欲以丹水为界,将丹水以西并河内之地,划归新上党郡,郡治野王,专思考固守之事。目标以汾水为凭、野王成为纵深,防御秦军可能之东出,一则延后与秦国的决战时间,二则对外迫使秦军将目光转向魏、楚等地。
当然,若是在必要时,也可予以魏、楚等国相应的援助。
其次,在与齐、燕、魏等三国之交界处,依然采取守势,要让所有国家在我军的守势中渐渐淡忘掉
当然筑墙不是目的,而是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进而进行更进一步的内部升级。此即为,广积粮。”
“广积粮者,非只粮草也,更是兵马、武械甚至是士气之积累也。欲达此目的者,寡人决议更新吏治!”赵括颇为认真地说道。
终于在铺陈了一通之后,赵括终于将心中的设想缓缓道出。
“王上要如何更新呢?”平原君还不清楚,他将要面对的是怎样的一场风波。
赵括闻言,随即继续解释道
“首先便是重定官秩,原本之官职,冗长而不明也。官与职不通者,爵与官矛盾者多矣。往往一事多人而为,另一事却又无人问津,甚至欲追责也不可得也。
因此,寡人决议,重定官秩,要明品级、知权责也。
自上而下,厘定官品九品之分,以一品为重,九品为轻,每一品有正、从之别,自中枢而至地方,共成十八级焉!
其二,改革中央部署。寡人观之邯郸之臣也,碌碌无为者多,踏实能干者少。或为大夫,朝议而罢,便无所事也。此风不可长也。
因置内阁,选能者五人,共行相国事,共辅朝政。其五人之首者,号曰首辅,居正一品,又次者,号曰此辅,居从一品也。其后,三辅、四辅以至末辅,不在为号,只各分管不同而论,皆居正二品也。
国家诸事、包括军事及三品以下官员任免,先由内阁商议过后再报于寡人。若遇不决,可由首辅组织票拟,相继投票而决之也。首辅者两票,次辅一票半,余者一票。
这首任的内阁团,寡人之意,当由平原君牵头也,廉颇为次辅,田单将军与吕卿皆入阁听命,至于最后一名人选,还请平原君推荐一人。”
听得这话,平原君已然是张大了嘴巴。
若说官分一十八级还能接受,毕竟有着秦国的军功二十级在前,也不算是什么新鲜事情,但这个内阁,事儿可就大了。
只听得
第541章改革官制说平原(2/2)
王上的只言片语,便足以令平原君内心翻江倒海。
说他分了丞相职权吧,却是,原先一人之权,如今变成了五人,分自然是分了。可以前本属于王上的权利,却也下放到了内阁啊。其中最重要的无非就是军事权和人事任免权。
军事自不必说,单说这人事任免权,虽说内阁只能觉得三品以下的,当然,平原君也并不清楚三品是多大,但从内阁的品阶推测,从三品至少也是个太守的职务了。
你什么时候看到过一个相国能直接安排一郡的太守的?
更要了老命的是,王上还把最后一个内阁的名额直接给了平原君,当然,这也是为了换取吕不韦的入阁。 𝓜.𝙑𝕆𝓓🆃🅆.𝙡🅰
但你要知道,平原君的一票可是顶过两票的,若是在加上自己选中的内阁人铁定的一票,虽然总数上依然是3比35,但平原君显然只要说服一个人,哪怕是保持中立,平原君就能稳操胜券了。
可以说,平原君几乎能够轻易地所有内阁的几乎一切事情,看似被分了权,实际上权利却是大大的增加了。
而之所以赵括会这么做,原因很简单,为了未来——平原君能左右内阁,是因为他有铁定的一票,可后来者呢?还能有这铁定的一票吗?
要知道内阁成员可是正二品上的,是要赵括亲自指定的。
“我王,此任甚重,微臣以为”平原君明白自己未来的权利之后,很快便想到了拒绝,如今赵国是在被火烤,这个首任的首辅大臣,又何尝不是把他架在火上烤呢。
“平原君不做,这赵国还有人能做这首辅吗?”赵括却是未等平原君说完便已经打断了他的话语,随即继续说道“平原君放心,内阁只是拿主意的,真正做事情的,寡人也已经想好了。”
“哦?”两人闻言都是一惊。当然,惊讶和惊讶还是有些不同的。
赵括去不管其他,径直继续说起了他的打算。
“寡人欲设六部,曰吏、礼、兵、户、工、刑,取代过往之九卿,以厘定权责,以废冗员之制!
各部主管一人,曰尚书,统管部务,除吏部之外,皆居从二品;各部设佐官二人,称左右侍郎二人,辅助尚书管理部务,位居正
平原君闻言,眉头微微皱起,说道“九卿之制由来已久,贸然废止,恐怕会有人生出怨怼之心也!”
显然,渐渐的,平原君已经在按照赵括的思维在思考着问题了。
“不怕!六部者,旨在划分出明确的权限与责任,从而将或可有无的冗员去除,非是要废除九卿原本只权利也。能留将下来之人,其权势更胜于九卿之任。当众臣意识到此点,其心便有抵制改制,变成了争取上位了!”赵括不慌不忙地解释道。
平原君闻言,略略思考一会儿,随即还是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人都是这样的,趋利避害。就像是自己,虽无相国之名,却有相国之权,何乐而不为呢?
接着赵括继续介绍道“吏部为众部之首,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掌品秩铨选之制、考课黜陟之方,封授策赏之典,定籍终制之法。其职之重也,尚不弱于阁臣者也。
故此,其品阶高于其余诸部办级,居正二品。自侍郎而下,品阶如常也。其后吏部尚书之选,当由他部尚书精明强干者升任,或由内阁辅臣兼任之。
如今,值此变革之际,吏部尚书之位尤为重要,且由平原君兼任之!
侍郎人选,平原君报于寡人,而朝堂共论之。”
平原君顿时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心情了,这已经不是信任二字可以表达的了。首辅、吏部,王上几乎将赵国的半壁江山都交到了平原君的手中了。
还能说什么呢?
平原君只能双手抱拳,对着赵括便是深深一礼,道“谨遵王命。”
赵括点点头,随即虚扶起平原君,继续说道“礼部掌典礼事务与外交之事!求贤馆开张之后,其人才考而试之,也由礼部一齐负责。同时寡人欲在诸城开设学馆,以补人才之不足,亦由礼部负责!”
当然,历史上的礼部最重要的职责实际上还应有科举之事。然而,赵括显然并没有打算要把这件大杀器拿出来的意思。
没错,科举从来都是门阀世家的公敌。也正是科举这把砍刀,生生地将历史从隋唐的门阀共天下演变到了宋明的士大夫共天下。
清?那玩意,不好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