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这边的意图很明确,武阳城既是谈判的基础也是谈判的目的,或者说,赵国唯一可以跟燕国商量的,不过是赔偿金的问题而已。
可是,在燕国看来,武阳城,那是万万不能丢的。
当然了,一开始的时候燕国的使者还有点哆哆嗦嗦的,不敢跟赵国明面摊牌,只是反反复复地强调武阳的重要性,颇有一副死皮赖脸的意味。
可是。秦国的到来,却是狠狠地助长了燕国使者的气焰,当然了,也是燕王最新的王命到了。
燕王的意思也很明确,十座城池,这已经是燕国能给出的极限。
显然,这十座城池里,并不包括武阳,甚至,最为深入燕境的一座城池,也依然和武阳隔着老远的距离。 𝓜.𝕍𝙤𝓓𝙏🅆.🅻𝘼
如果说,赵国想要武阳,是在剜燕国的心腹,让燕国无法接受的话。
那么,燕王想要割让的这十座城池,就只能算是伤及燕国的皮毛而已。因为这十座城市里,有着半数只是几座小镇而已,根本算不得是城市。
恐怕如今李牧所占领的城市都不止这么几座,难道还要赵国的军队从已经占领的城池中退出来?怎么可能呢!这显然不是赵国所能接受的。
不论换了谁去谈判都不可能,甚至别说同意了,就算是上报给赵王都不可能。如今的赵王可是赵括,实打实的军汉出身,这谁要敢把这样的条件给报上去,简直是在拿自己的政治前途开玩笑。
于是,巨大的分歧之下,两边的谈判自然是陷入了僵局之中。
面对谈判的僵局,赵括倒也不慌不忙,甚至没有想要燕国的使臣,上朝觐见他这个新王的意图都没有。
原因很简单,赵括根本不急,不仅是因为急也没有用,更关键的是,他在等,等一个来自北面的好消息,一个足以令燕国使臣以及秦国的使臣都无可奈何的消息。
更重要的是,赵括在忙着搬家
没错,搬家,从那马服君的府邸,搬到偌大的龙台宫中。
好在的是,赵括的家庭成员倒也简单,除了自己,就一位老母亲而已。
面对儿子忽然成了王上的事实,赵母自然是惊骇异常,明明数月之前还在担心着儿子上战场活着的问题。转眼之间,儿子不仅把不可一世的秦国给打趴下了,捎带手还成了赵国的统治者。
只是,与其他人的惊喜不同。赵母在惊骇过后,更多的却是忧虑。
赵国的朝堂,还有秦国的来攻、燕军的来袭,赵母一桩桩一件件都看在
只是木已成舟,即便再担心又能如何。与其让儿子分心,不如大大方方地接受命运的安排,就像是当年送赵括上长平战场一般。
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让儿子不用操心家中的事务而已。
是了!家中事务。赵母恍然记起,他的儿子,如今的赵王可还没有王后啊。
当然了,赵括新登王位,立足未稳,自然不能立即就寻觅王后之选,但赵括不能,不代表她老人家不能啊!母亲为儿子挑选媳妇,天经地义!
当下,搬入龙台宫后,赵太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暗暗寻访起王后来。
赵括自然也是很快知道了此事,却是没有阻止,他也需要一件事情,将谈判陷入僵局的热度稍稍地分担一些。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仅是赵括沉住了气,就连诸多的朝中官员也没有将太多的精力放在了谈判之上。
诸如平原君和虞卿等重臣,赵括自然是与其相互通过了气,也不会有什么疑虑。
当即,赵括对于谈判的热度一下子就降了下来。而赵国的集体冷淡,倒是让燕国的使臣惶恐不已,生怕赵王在搞什么阴谋,尤其是在国内关于赵军仍在进军的噩耗不断传来之后,可以说燕国的使臣已经彻底地慌了。
几乎天天都是在龙台宫和秦国使馆两头跑。
显然,燕国使臣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依旧把调停的希望寄托在了秦国的身上。
倒是秦国的使者,渐渐地有所感应了过来——这个谈判真正能说了算的只有这位刚刚登基的赵王,其余的所谓平原君也好,虞卿也罢,都不过是摆设而已。而这位赵王的态度,实际上压根就不想谈。
他想做的,就是拖住燕国,然后用他的大军说话。
这也符合这位刚刚登基的赵王,建立功勋站稳脚跟的应有的想法。
只是,现在的问题是,这位年轻的赵王,他的底线到底在哪里。
是谈判条件中所说的武阳城?还是,蓟城?!
若是武阳,倒也不是
第529章各国使者聚邯郸(2/2)
不行,就算是秦国给这位赵王的贺礼了。可若是想要蓟城,那说不得秦国就真的介入了。
想明白了这点,秦使也终于下定了决心,一方面开始联络咸阳,提醒做好再度大战的准备,另一方面,秦国也开始与燕国一起求见起了赵王,要求赵国立即停止战争,回到和平的轨道上来。
为此,秦国的使者甚至不惜以对赵开战为威胁。
若是秦国使者一人之言,倒也无所谓。但问题是,秦使此来,可不仅仅是他自己一个人,魏、韩的使者也被秦国的使者拉了过来。
韩、魏两国那着实是被秦国给打怕了,虽心有不甘,却又不敢不来,而面对秦使没有经过同意便向赵国传话的行径,两国使也是恨在心头口难开。
没办法,弱国无外交啊!。
虽然明知这些话语不可能是韩、魏两国使者乃至两王的真实意图,但万一呢?韩之国且不去说他,就魏国,未必不会觊觎那河内之地。
无论如何,绑定在一块的三国使者,即便是强悍如赵括者也不得不认真对待。
秦国使者的态度转变很快传到了赵括的耳中,只是赵括没有等到想要的消息,只能以身体不适的理由暂时劝退了各国的使者。
这个理由,固然强大,谁也不能强迫一个王上带病工作不是?即便你知道他是在装病的。 𝙢.🅅𝓞𝘿𝕋𝙒.𝙇𝘼
但这个理由,可一、可二,不能再三再四。
好在的是,秦国人反应过来,已经是二十多日之后了。
赵括掐指算了算路程,若是一切顺利,李牧的捷报应该已经在路上了。
果然,就在当日的夜里。赵括便等来了他想要的消息——百里加急——武阳城已经在李牧掌控之中。
赵括心中顿时大定,却也没有声张,重新将帛书封存,安排一名军士小心放好,准备明日给所有人一个惊喜
在赵括的兴奋之中,第二日很快到来。在诸国的使者的请见中,赵括果断下令宣各国使者觐见。
只是令赵括颇为意外的是仅仅是一日不见,来到赵国的使臣竟然又多了两家——齐国、楚国,竟然也安排了使者前来。
战国,从来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其他的国家,赵括都能理解,韩、魏慑于秦国的压迫,齐国担心唇亡齿寒,都从秦国而行的理由。
可你浓眉大眼的楚国,怎么也叛变了革命了?
你跟秦国的血海深仇呢?
人家可是把你们的郢都都给端了啊,还有楚怀王,也是客死异乡,这么大的仇恨,说放下就放下了?
若是楚国也介入其中,赵括就不得不郑重地面对眼前的问题了。
很快,数辆精致的马车便缓缓地驶入了龙台宫中,观其华丽程度,正是各国使臣无疑。
大殿之上,赵王括端坐上首,因是接待外臣,赵括第一次穿上了赵王才有的红色华服,头戴上也戴上了冕旒,密密麻麻的珠线垂下,隔绝掉各路探寻的目光。
而朝中的文武大臣也是分立两侧,静静等候各国使者的到来。
不多时,节仗之上的铃声传来,六国的使臣缓缓地走上殿来。
端坐在上首的赵括,缓缓地看着秦使带着诸使臣登上台阶、步入殿中。只一眼,赵括便知,他的担心有些多余了——楚国还是好同志啊,根本就不是跟秦国人一路的。
只见,秦国的使者身着玄衣,当仁不让地走在了最前头,紧随其后的是魏、齐的使者,最后方是韩燕的使者。可怜本应是主角的燕国,却只能与韩国使者一道走在队伍的最后方!
弱国真的,无外交啊!
至于楚国,却是施施然地走在了秦国使者并列的右手侧,甚至一度赶到了秦使的前头,显然是丝毫没有给秦使面子。
显然,楚国摆明了就是来拆台的——拆秦人的台子。
本来嘛,楚国见赵国眼看着要把燕国往死里揍,还是想要来调停下的,毕竟不能让燕国就这么被灭了不是。当然了,也有些人认为不用去,毕竟燕国这一劫是自找的,尤其赵王还战死在了沙场,赵国报仇天经地义。
就在楚国内部僵持不下之时,忽然就听说秦国已经派人前去调停,还是要保燕国。
闻言的楚国上下,顿时同仇敌忾了起来。
什么?调停?
这辈子不可能调停的,燕国偷袭的赵国好不啦,被人家给打回去了还好意思要调停?
要调停也可以啊,还我!
不给?那还调停个屁!
当即,楚国便派出了使者,向邯郸的方向狂奔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