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指挥棒轻轻一推,在韩王山上“驻扎”着的代表赵国大军的旗帜,随即便以猛虎下山般的气势冲着丹水西岸。
“那便如其所愿!”赵括一边推送着兵力,一边冷冷地说道“我便以大军强攻其丹水西岸壁垒。为了诱惑我军也好,为了给他们的后续部队腾出作战空间也罢,秦军即便是抵抗,也定会装作猝不及防的样子,放弃壁垒,缓缓向后撤去……”
“紧接着,我们依旧按照秦军所想的一般,渡丹水而西向,作出一鼓作气杀退秦军的气势。”赵括继续着他的表演。
一旁的三人皆是眉头深锁,任谁都知道这丹水易过难回,若说攻打壁垒还能稍稍接受,那么渡过丹水,几乎是将数十万赵军的性命送到了秦军的刀下,便是许历这样并非名将之属也知道其中危险。
赵括又何尝不知道其中的凶险。
历史上赵军的失败,其中三点至关重要
其一,轻敌冒进,虽然轻易撕破了秦军在丹水西岸的壁垒,却又被秦军以光狼城为支点铸造的第二道壁垒给死死挡住;
其二,便是自家后方支点——故关、长平关一线被秦军轻易突破,导致了战略上陷入了绝对的被动;
其三,便是自家主力和辎重部队的分割,导致大军根本无力坚持,这是战术上的绝对失误。 𝙢.🅅🄾𝙙🆃🅆.🅻🅰
其中,第三点最好解决,若是想要彻底解决,混编便是一个很不错的办法,当然,其效果也近乎没有,敌强我弱的根本情况难以扭转,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略略延迟一些被秦军分割包围的时间而已。
而对于前面至关重要,能够真正改变战局的两点却又是无法解决的。
长平关至故关一线的防御体系,本就是廉颇将军所布置的第三道防线,是在丹水壁垒无法坚守的情况下,赵国最后的底线。
若是大军整体后移,加固长平关至故关一线的防御,不过是将对峙后移而已。
而若是自己以田单率偏师守卫长平关至故关一线,而自己率大军强突丹水,当然赵括绝对相信以田单将军之能,必不会使百里石长城防线沦陷。
自己的后路算是保住了,但如此一来,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自己无力突破,秦军也无法突破,各自损失些兵力,全部回到——丹水对峙。
就这样的结果还是最好的结果,尽管这样的结果,无论赵括还是赵国都无法接受。更要命的是,因为田单守卫百里石长城的缘故,秦军定然知晓其中攻破之不易,也势必因此变阵。
要知道对面的主将可是白起啊,因敌制宜那是白起的强项啊!
所以,想要真正从长平战场的泥潭中抽身,必须首先从赵王制定的和平离场的幻想中醒过来。
而一旦秦军变阵,也就意味着自己这个穿越者最大的优势——先见之明彻底的消失了。就凭着自己继承的赵括“纸上谈兵”那点子功力,加上所谓的21世纪的见识,就想要跟战国四大将之首的人物考脑子?
显然,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所以,为了保留自己唯一的那一点点的优势,赵括必须尽可能地按照历史的进程继续下去全军出击,然后被秦军围困!不到最后一刻,自己的底牌便不能被掀开!
因此,赵括明知秦军诱敌深入的计划,也必须将做出的这样决断。
而这样的计划,若是换了一个人来讲述,恐怕两位老将军早就轰人了,但出于对赵括前面表现的尊重,无论廉颇还是田单都没有打断赵括的意思。
然而,赵括的“疯言疯语”并没有就此结束。
一圈、一圈又一圈……
赵括绕着不算大的沙盘反复地转着圈子,手中长棍如同点水的蜻蜓一般,在沙盘之上七上八下地轻点着,不时地还俯下身子将代表兵力的旗帜变动位置。
滔滔不绝的话语之中,沙盘之上的形势已经大变,原本犬牙交错、还算势均力敌的战场形势已经逐渐一边倒一大片的代表赵军的红色战旗,被一圈又一圈的黑色的旗帜死死地围困在了以光狼城、丹水西岸壁垒和界牌领所围成的,这片狭长地带之中。
没错,赵括将自己被包围地地点从丹水东岸的以泫氏、长平关、故关所围成的方圆五十余公里的三角地带,变成了丹水西岸的地盘。
其中原因却也很简单,倒不是因为这块地盘虽然狭长,但相较于东岸的地形,要平坦上不少,显然更适合自己的骑兵驰骋,能够更好地对战秦军。
相反,选择此处的目的,恰恰是想让秦军更好地包围住自己。
长平关、故关作为最后的保障,赵括并不准备用他们来冒险。即便自己的谋划失败,只要百里石长城防线还在,至少还能为邯郸保卫战争取些时间。因此田单将军驻守此处是必然。
而既然有了田单将军的驻守,秦军想要攻破几乎不可能,那么为了让秦军更好地完成包围,东岸几乎不太可能了,但西岸却是大有可为,光狼城、界牌岭都在秦军的掌控之中,也就是说秦军只要重新占领西岸壁垒,那么自己就插翅难逃了。
听至此处,看着被死死围困着的赵军主力,再看看远在长平、故关一线以及大粮山上的零星赵军,以及围困着自己的一圈又一圈的秦军,廉颇以及田单将军的脸色都已经变得赤红了眼前之人是自己赵国的上将军吗?怎么更像是秦国的上将军呢?
每一步几乎都是完美地落入了秦军的算计之中,大军轻入就算了,粮秣没有跟上,后续没有接应,这是一个合格的将领该做的事情吗?
就在二位即将爆发之时,转折终于到来。
“既然秦国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要本将来替换廉颇将军,无非就是要本将军率领大军自捣死地罢了!”赵括的嘴角微微抽动,
说着,指挥棒轻轻一推,在韩王山上“驻扎”着的代表赵国大军的旗帜,随即便以猛虎下山般的气势冲着丹水西岸。
“那便如其所愿!”赵括一边推送着兵力,一边冷冷地说道“我便以大军强攻其丹水西岸壁垒。为了诱惑我军也好,为了给他们的后续部队腾出作战空间也罢,秦军即便是抵抗,也定会装作猝不及防的样子,放弃壁垒,缓缓向后撤去……”
“紧接着,我们依旧按照秦军所想的一般,渡丹水而西向,作出一鼓作气杀退秦军的气势。”赵括继续着他的表演。
一旁的三人皆是眉头深锁,任谁都知道这丹水易过难回,若说攻打壁垒还能稍稍接受,那么渡过丹水,几乎是将数十万赵军的性命送到了秦军的刀下,便是许历这样并非名将之属也知道其中危险。
赵括又何尝不知道其中的凶险。
历史上赵军的失败,其中三点至关重要
其一,轻敌冒进,虽然轻易撕破了秦军在丹水西岸的壁垒,却又被秦军以光狼城为支点铸造的第二道壁垒给死死挡住;
其二,便是自家后方支点——故关、长平关一线被秦军轻易突破,导致了战略上陷入了绝对的被动; 𝙈.𝙑𝙊𝘿𝕋🆆.🄻𝔸
其三,便是自家主力和辎重部队的分割,导致大军根本无力坚持,这是战术上的绝对失误。
其中,第三点最好解决,若是想要彻底解决,混编便是一个很不错的办法,当然,其效果也近乎没有,敌强我弱的根本情况难以扭转,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略略延迟一些被秦军分割包围的时间而已。
而对于前面至关重要,能够真正改变战局的两点却又是无法解决的。
长平关至故关一线的防御体系,本就是廉颇将军所布置的第三道防线,是在丹水壁垒无法坚守的情况下,赵国最后的底线。
若是大军整体后移,加固长平关至故关一线的防御,不过是将对峙后移而已。
而若是自己以田单率偏师守卫长平关至故关一线,而自己率大军强突丹水,当然赵括绝对相信以田单将军之能,必不会使百里石长城防线沦陷。
自己的后路算是保住了,但如此一来,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自己无力突破,秦军也无法突破,各自损失些兵力,全部回到——丹水对峙。
就这样的结果还是最好的结果,尽管这样的结果,无论赵括还是赵国都无法接受。更要命的是,因为田单守卫百里石长城的缘故,秦军定然知晓其中攻破之不易,也势必因此变阵。
要知道对面的主将可是白起啊,因敌制宜那是白起的强项啊!
所以,想要真正从长平战场的泥潭中抽身,必须首先从赵王制定的和平离场的幻想中醒过来。
而一旦秦军变阵,也就意味着自己这个穿越者最大的优势——先见之明彻底的消失了。就凭着自己继承的赵括“纸上谈兵”那点子功力,加上所谓的21世纪的见识,就想要跟战国四大将之首的人物考脑子?
显然,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所以,为了保留自己唯一的那一点点的优势,赵括必须尽可能地按照历史的进程继续下去全军出击,然后被秦军围困!不到最后一刻,自己的底牌便不能被掀开!
因此,赵括明知秦军诱敌深入的计划,也必须将做出的这样决断。
而这样的计划,若是换了一个人来讲述,恐怕两位老将军早就轰人了,但出于对赵括前面表现的尊重,无论廉颇还是田单都没有打断赵括的意思。
然而,赵括的“疯言疯语”并没有就此结束。
一圈、一圈又一圈……
赵括绕着不算大的沙盘反复地转着圈子,手中长棍如同点水的蜻蜓一般,在沙盘之上七上八下地轻点着,不时地还俯下身子将代表兵力的旗帜变动位置。
滔滔不绝的话语之中,沙盘之上的形势已经大变,原本犬牙交错、还算势均力敌的战场形势已经逐渐一边倒一大片的代表赵军的红色战旗,被一圈又一圈的黑色的旗帜死死地围困在了以光狼城、丹水西岸壁垒和界牌领所围成的,这片狭长地带之中。
没错,赵括将自己被包围地地点从丹水东岸的以泫氏、长平关、故关所围成的方圆五十余公里的三角地带,变成了丹水西岸的地盘。
其中原因却也很简单,倒不是因为这块地盘虽然狭长,但相较于东岸的地形,要平坦上不少,显然更适合自己的骑兵驰骋,能够更好地对战秦军。
相反,选择此处的目的,恰恰是想让秦军更好地包围住自己。
长平关、故关作为最后的保障,赵括并不准备用他们来冒险。即便自己的谋划失败,只要百里石长城防线还在,至少还能为邯郸保卫战争取些时间。因此田单将军驻守此处是必然。
而既然有了田单将军的驻守,秦军想要攻破几乎不可能,那么为了让秦军更好地完成包围,东岸几乎不太可能了,但西岸却是大有可为,光狼城、界牌岭都在秦军的掌控之中,也就是说秦军只要重新占领西岸壁垒,那么自己就插翅难逃了。
听至此处,看着被死死围困着的赵军主力,再看看远在长平、故关一线以及大粮山上的零星赵军,以及围困着自己的一圈又一圈的秦军,廉颇以及田单将军的脸色都已经变得赤红了眼前之人是自己赵国的上将军吗?怎么更像是秦国的上将军呢?
每一步几乎都是完美地落入了秦军的算计之中,大军轻入就算了,粮秣没有跟上,后续没有接应,这是一个合格的将领该做的事情吗?
就在二位即将爆发之时,转折终于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