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东欧的雄鹰 > 第367章 兄弟的去处

第367章 兄弟的去处

第367章 兄弟的去处

“还有呢?”

彼得继续问道。

“殿下,目前来看勃兰登堡不论是经济人口还是军队,都是选帝侯中最弱的。如果不是选帝侯这个头衔,估计早就灭亡了。”

得,彼得还不如偷偷骑马在郊外驰骋呢。这样的情况如果没有输血很快就顶不住的,看来还得从他的私房钱里拿出一点来。

彼得想尽快让弗拉德前去受封,久则生变,谁也不知道约布斯特什么时候没。必须趁着他还活着就去受封才行。

“把弗拉德叫过来,我有事跟他说。”

弗拉德很快就过来了,他不知道亲爱的大哥叫他什么事。但感觉好事将近。

“弗拉德,之前和父亲去布拉格的时候有没有去过勃兰登堡?”

弗拉德以为这是大哥给自己的考验,看看他对中欧的了解如何。开始侃侃而谈,说勃兰登堡的发展潜力不错,除了开垦时间长点,好好治理是能成为一方霸权的。

弗拉德的话是及格的,彼得点了点头。随后便告诉他约布斯特的诏书已经准备好,他随时可以去勃兰登堡。

“真的吗大哥,我可以去勃兰登堡了?”

“真的,你马上就要成为勃兰登堡的主人了,做好准备。”

弗拉德有些兴奋,他终于可以有属于自己的领地了。他得看看自己需要带什么过去。

彼得看着自己的弟弟,真是年轻人,对自己将要面对的困难一无所知。

弗拉德继承勃兰登堡只是第一步,那场十几年后将会改变神罗东部的战争才是重点。能不能改变欧洲格局就看这一系列战争了。

安条克收复后,皇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勒令天主教徒皈依东正教或者离开,还让教会管理此事。

这教会管理还能给你好日子过,而且你还跟人家作过对。这一通修理的,要么皈依,要么赶走。

五大牧首区占有其二,罗马的东正教权威更加深刻。教会忙着传教和建设教堂,牧首还给予皇帝圣战的权利,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是如此。

在意大利,出于局势考虑罗马没有设立牧首,但给西仪正教会牧首进行祝福,还任命威尼斯、安科纳、拉文纳、博洛尼亚四地主教,这把罗马教廷给吓住了,上任没两年的教宗英诺森七世直接一命呜呼,死了。

教廷赶紧去选新的教宗,但一些枢机不听上面的命令,他们来到比萨,宣称自己拥有选择教宗的权力。于是开会做出决定,罢免罗马和阿维尼翁的两位教宗,拥立新的教宗亚历山大五世。

这下更加热闹了,一些邦国支持在比萨的教宗。三个教宗发布的命令也让百姓感到混乱,到底该听谁的呢?

而看东正教,君士坦丁堡牧首允许国外牧首自行治理。他们的清廉作风也让那些饱受压迫的农民感到新的希望,东正教的基础也就扩大了。

双方的宗教实力此消彼长,东正教成功将他们的范围推进到中欧。而天主教却在分裂中逐渐丧失领地,法国的不配合也是其中的难题,阿维尼翁教廷是亲法的,他为什么要去支持另一个不相干的教廷,仅仅是因为对方占据罗马吗。

英格兰、阿拉贡和卡斯蒂利亚支持罗马,英格兰需要教宗承认他对法国的继承权,而伊比利亚需要教宗赋予的圣战权利。至于最大的神罗,内部则乱成一锅粥。

除了罗马,东正教最大的两个国家:匈牙利和莫斯科都在当地牧首的指挥下继续进行宗教净化工作。莫斯科一直想要一个优良港口,距离不远的雷瓦尔是个不错的选择,但距离卡尔马联盟太近了,要想包围港口还得将边境线推进到卡累利阿地峡才能保护住,或者直接夺取全部芬兰也可以。

瓦西里继续推动着莫斯科的经济和军事,不断的提拔底层民众,而限制波雅尔的权利,时间一长那些贵族肯定有怨言。而大公的弟弟趁机将他们聚拢到一起,随时准备夺权。

但还是有一些虔诚的波雅尔观望,莫斯科牧首也支持大公的改革,宣称这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和民众,贵族需要摒弃那些奢侈的品质,将自身无条件的投入到国家建设中。这样的言论得到了那些被商人和小贵族的支持,双方已经剑拔弩张。

————分割线————

跟随彼得征战的军队也收获了不少奖赏,沃伊克因为在安塞拉战役的功劳获得伯爵的爵位和大量土地。其他士兵也有不同面积土地的奖赏。

军队在经济和地位上得到的好处让那些想要建功立业的人跑到征兵处报名。而不想从军的则通过考试来获得官位,还吸引不少外国人前来,但不管是从军还是考试,难度都比本国人大。

当然前往边境地区的获得的奖赏也是比较丰厚,毕竟谁都不会长期驻扎在这里,只能用奖赏来拉住他们。同时不断吸引移民定居,重新恢复当地的生产能力。

埃里温是帝国东方最前线,也是其重要城市。亚美尼亚人的圣山——亚拉腊山就在其附近,教会吸引了朝圣者在这里定居,还参加军队守卫这里。

亚美尼亚人的气势是非常高的,他们对皇帝和教会忠心耿耿。亚美尼亚商人也流通在帝国贸易中,而且罗马帝国对他们的宽容政策,比他们在奇里乞亚的时候还好。

札剌亦儿王朝的统治者很快占据了扎格罗斯山脉西部的土地,随后他们向君士坦丁堡派人表示臣服,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谁让他们的实力太小了。只能依靠在各个大国之间周旋才能生存。

整个中东重新开始划分地盘,本来大局已定的突厥人这十年里遭受不少失败,奥斯曼的灭亡也是他们被迫迁移的开始。他们可不相信罗马人和阿拉伯人会放过他们。

卡拉.优素福大量吸收了这些突厥人,然后将他们整编起来向东方进攻。而其他突厥人要么留在罗马境内,要么就南下进入埃及,总会有他们的地盘。

在意大利,出于局势考虑罗马没有设立牧首,但给西仪正教会牧首进行祝福,还任命威尼斯、安科纳、拉文纳、博洛尼亚四地主教,这把罗马教廷给吓住了,上任没两年的教宗英诺森七世直接一命呜呼,死了。

教廷赶紧去选新的教宗,但一些枢机不听上面的命令,他们来到比萨,宣称自己拥有选择教宗的权力。于是开会做出决定,罢免罗马和阿维尼翁的两位教宗,拥立新的教宗亚历山大五世。

这下更加热闹了,一些邦国支持在比萨的教宗。三个教宗发布的命令也让百姓感到混乱,到底该听谁的呢?

而看东正教,君士坦丁堡牧首允许国外牧首自行治理。他们的清廉作风也让那些饱受压迫的农民感到新的希望,东正教的基础也就扩大了。

双方的宗教实力此消彼长,东正教成功将他们的范围推进到中欧。而天主教却在分裂中逐渐丧失领地,法国的不配合也是其中的难题,阿维尼翁教廷是亲法的,他为什么要去支持另一个不相干的教廷,仅仅是因为对方占据罗马吗。

英格兰、阿拉贡和卡斯蒂利亚支持罗马,英格兰需要教宗承认他对法国的继承权,而伊比利亚需要教宗赋予的圣战权利。至于最大的神罗,内部则乱成一锅粥。

除了罗马,东正教最大的两个国家:匈牙利和莫斯科都在当地牧首的指挥下继续进行宗教净化工作。莫斯科一直想要一个优良港口,距离不远的雷瓦尔是个不错的选择,但距离卡尔马联盟太近了,要想包围港口还得将边境线推进到卡累利阿地峡才能保护住,或者直接夺取全部芬兰也可以。

瓦西里继续推动着莫斯科的经济和军事,不断的提拔底层民众,而限制波雅尔的权利,时间一长那些贵族肯定有怨言。而大公的弟弟趁机将他们聚拢到一起,随时准备夺权。

但还是有一些虔诚的波雅尔观望,莫斯科牧首也支持大公的改革,宣称这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和民众,贵族需要摒弃那些奢侈的品质,将自身无条件的投入到国家建设中。这样的言论得到了那些被商人和小贵族的支持,双方已经剑拔弩张。

————分割线————

跟随彼得征战的军队也收获了不少奖赏,沃伊克因为在安塞拉战役的功劳获得伯爵的爵位和大量土地。其他士兵也有不同面积土地的奖赏。

军队在经济和地位上得到的好处让那些想要建功立业的人跑到征兵处报名。而不想从军的则通过考试来获得官位,还吸引不少外国人前来,但不管是从军还是考试,难度都比本国人大。

当然前往边境地区的获得的奖赏也是比较丰厚,毕竟谁都不会长期驻扎在这里,只能用奖赏来拉住他们。同时不断吸引移民定居,重新恢复当地的生产能力。

埃里温是帝国东方最前线,也是其重要城市。亚美尼亚人的圣山——亚拉腊山就在其附近,教会吸引了朝圣者在这里定居,还参加军队守卫这里。

亚美尼亚人的气势是非常高的,他们对皇帝和教会忠心耿耿。亚美尼亚商人也流通在帝国贸易中,而且罗马帝国对他们的宽容政策,比他们在奇里乞亚的时候还好。

札剌亦儿王朝的统治者很快占据了扎格罗斯山脉西部的土地,随后他们向君士坦丁堡派人表示臣服,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谁让他们的实力太小了。只能依靠在各个大国之间周旋才能生存。

整个中东重新开始划分地盘,本来大局已定的突厥人这十年里遭受不少失败,奥斯曼的灭亡也是他们被迫迁移的开始。他们可不相信罗马人和阿拉伯人会放过他们。

卡拉.优素福大量吸收了这些突厥人,然后将他们整编起来向东方进攻。而其他突厥人要么留在罗马境内,要么就南下进入埃及,总会有他们的地盘。

在意大利,出于局势考虑罗马没有设立牧首,但给西仪正教会牧首进行祝福,还任命威尼斯、安科纳、拉文纳、博洛尼亚四地主教,这把罗马教廷给吓住了,上任没两年的教宗英诺森七世直接一命呜呼,死了。

教廷赶紧去选新的教宗,但一些枢机不听上面的命令,他们来到比萨,宣称自己拥有选择教宗的权力。于是开会做出决定,罢免罗马和阿维尼翁的两位教宗,拥立新的教宗亚历山大五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