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凡人俗事 > 40、路

40、路

1975年的一个黎明,一辆绿色军车风尘仆仆地驶进辽化。“醒醒,到大上坡了。”爸爸摇醒沉睡的我。惺忪着睡眼,我看到晨曦中一条平坦的白练高高隆起延伸至天际,在路的尽头伫立着两个巨大的顶端飘扬着五星红旗的长方体石柱,上面隐隐约约写着红色的大字:“共产党万岁”“毛zuxi万岁”。父亲疲惫的双眼难掩着心中的欢喜,在我的小手上一边拍打着节奏一边说:“毛zuxi圈定我施工,建设辽化多光荣。终于到大项了。”我睡意全无,噌地爬起来,扒着车窗四下瞭望。疑惑地问:“辽化为什么叫大象?”就这样六岁的我跟随工程兵父亲住进了大型班宿舍。说是宿舍其实就是现在亿方公司东罐区内临时搭建的木板房。白天我跟着父亲开推土机推山填壑,晚上听来自五湖四海的叔叔们讲“三通一平”大会战的故事。起初我还以为在讲打仗,后来才知道他们是要建造一座化纤城。

去辽化一小上学,有一段我最喜欢走的路,就是现在的西环路,虽然狭窄却是当时为数不多的柏油马路。踩上去干燥而柔软特别舒服。冬天我会捋着它路边的保温管走,又暖和又轻松,高兴了还可以在保温管上假寐一会儿。走西环路最快的一次是二年级时发高烧,父亲连队的吉普车拉着我突突突飞奔而过。躺在爸爸怀里浑身酸痛的我喃喃地问他:“那句好玩的话怎么说来着?”“只要骨头不散架,就要拼命建辽化。”爸爸笑着说。我听了又嘿嘿地笑起来,“真好玩。”

上中学时,为了赶上校篮球队的晨练,我走鞑子营和辽化二中之间的那条山路,那时的辽化已经不满足于聚酯和尼龙产品,开始提高炼化产能,路边的亿方西罐区和藏宝山变电站正悄然兴起。晨练的第一项就是顺着生活区的柏油路跑圈。晨光中,辽化最繁华的东方路上已经人头攒动;而有北方炉之称的裂解火炬在晨曦中挥舞着她宛如翅膀的火焰;十区(现在的仙鹤湖小区)崭新的红墙烨烨生辉;远处,化纤学院黄色的教学楼耸立在荟萃湖对岸高高的山顶,云蒸霞蔚,仿佛心中的圣殿遥不可及。

高考时,我的成绩本可以去广州军校,但看着为辽化建了两座电厂行将老去的父亲,听着母亲夸耀辽化丰厚福利背后的难舍之情。我觉得自己离不开这片养育了我的土地。选择了儿时的圣殿--化纤学院。开学那天,父亲借了大型班最大的卡车隆重地送我上学,可是,化纤学院门前的路太窄,只得远远下车步行。

大学毕业那天我骑车途经现在工行附近的玉米地时遇到一伙人在做测量。好奇地问要干嘛?“要修一条八车道,上连鞍山本溪下通辽阳沈阳的超级大道。”我听了咂咂称赞。原来此时的辽化已经开始第二次创业,二期的建设正如火如荼。

上班后,因为工作上关系我要排查辽化厂区和生活区所有的电缆,水管和供暖线路。二十年间我走遍了从宏伟区到厂区的每一条路。也经历了政企分开,重组分立,重组整合的阵痛和迷茫。目睹了一座座装置和小区的兴起,一条条道路的延伸,见证了辽化从小到大,从化纤到芳烃,从基础原料到高效产品,从僵尸企业到国企种子队的沧桑沉浮。

“我看青山多妩媚,青山看我应如是”。今年春节,我和即将公派留学的女儿登上龙鼎山,从东环路,中心大道,火炬大街。。。一条条指给她看。“这里的每一条路,爸爸都了如指掌,这里的每一张面孔,都似曾相识;无数个家庭在这里诞生,在这里兴旺,正如我们国家从贫穷到富强,这里有两代人的汗水,这里承载过无数的梦想和担当。这里是热土也是故土。”“父皇打下的江山,就交给儿臣了,放心吧。”女儿笑道。“顽皮,你是辽化的孩子,要记住辽化人的精神,无论做什么都要认实干,站排头,有一身打不垮的硬骨头。”

1975年的一个黎明,一辆绿色军车风尘仆仆地驶进辽化。“醒醒,到大上坡了。”爸爸摇醒沉睡的我。惺忪着睡眼,我看到晨曦中一条平坦的白练高高隆起延伸至天际,在路的尽头伫立着两个巨大的顶端飘扬着五星红旗的长方体石柱,上面隐隐约约写着红色的大字:“共产党万岁”“毛zuxi万岁”。父亲疲惫的双眼难掩着心中的欢喜,在我的小手上一边拍打着节奏一边说:“毛zuxi圈定我施工,建设辽化多光荣。终于到大项了。”我睡意全无,噌地爬起来,扒着车窗四下瞭望。疑惑地问:“辽化为什么叫大象?”就这样六岁的我跟随工程兵父亲住进了大型班宿舍。说是宿舍其实就是现在亿方公司东罐区内临时搭建的木板房。白天我跟着父亲开推土机推山填壑,晚上听来自五湖四海的叔叔们讲“三通一平”大会战的故事。起初我还以为在讲打仗,后来才知道他们是要建造一座化纤城。

去辽化一小上学,有一段我最喜欢走的路,就是现在的西环路,虽然狭窄却是当时为数不多的柏油马路。踩上去干燥而柔软特别舒服。冬天我会捋着它路边的保温管走,又暖和又轻松,高兴了还可以在保温管上假寐一会儿。走西环路最快的一次是二年级时发高烧,父亲连队的吉普车拉着我突突突飞奔而过。躺在爸爸怀里浑身酸痛的我喃喃地问他:“那句好玩的话怎么说来着?”“只要骨头不散架,就要拼命建辽化。”爸爸笑着说。我听了又嘿嘿地笑起来,“真好玩。”

上中学时,为了赶上校篮球队的晨练,我走鞑子营和辽化二中之间的那条山路,那时的辽化已经不满足于聚酯和尼龙产品,开始提高炼化产能,路边的亿方西罐区和藏宝山变电站正悄然兴起。晨练的第一项就是顺着生活区的柏油路跑圈。晨光中,辽化最繁华的东方路上已经人头攒动;而有北方炉之称的裂解火炬在晨曦中挥舞着她宛如翅膀的火焰;十区(现在的仙鹤湖小区)崭新的红墙烨烨生辉;远处,化纤学院黄色的教学楼耸立在荟萃湖对岸高高的山顶,云蒸霞蔚,仿佛心中的圣殿遥不可及。

高考时,我的成绩本可以去广州军校,但看着为辽化建了两座电厂行将老去的父亲,听着母亲夸耀辽化丰厚福利背后的难舍之情。我觉得自己离不开这片养育了我的土地。选择了儿时的圣殿--化纤学院。开学那天,父亲借了大型班最大的卡车隆重地送我上学,可是,化纤学院门前的路太窄,只得远远下车步行。

大学毕业那天我骑车途经现在工行附近的玉米地时遇到一伙人在做测量。好奇地问要干嘛?“要修一条八车道,上连鞍山本溪下通辽阳沈阳的超级大道。”我听了咂咂称赞。原来此时的辽化已经开始第二次创业,二期的建设正如火如荼。

上班后,因为工作上关系我要排查辽化厂区和生活区所有的电缆,水管和供暖线路。二十年间我走遍了从宏伟区到厂区的每一条路。也经历了政企分开,重组分立,重组整合的阵痛和迷茫。目睹了一座座装置和小区的兴起,一条条道路的延伸,见证了辽化从小到大,从化纤到芳烃,从基础原料到高效产品,从僵尸企业到国企种子队的沧桑沉浮。

“我看青山多妩媚,青山看我应如是”。今年春节,我和即将公派留学的女儿登上龙鼎山,从东环路,中心大道,火炬大街。。。一条条指给她看。“这里的每一条路,爸爸都了如指掌,这里的每一张面孔,都似曾相识;无数个家庭在这里诞生,在这里兴旺,正如我们国家从贫穷到富强,这里有两代人的汗水,这里承载过无数的梦想和担当。这里是热土也是故土。”“父皇打下的江山,就交给儿臣了,放心吧。”女儿笑道。“顽皮,你是辽化的孩子,要记住辽化人的精神,无论做什么都要认实干,站排头,有一身打不垮的硬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