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剌,元朝时称斡亦剌,明朝时称瓦剌。
元朝之时,瓦剌人和蒙古本部人是并列关系,双方互有通婚。
到元灭明兴,元朝皇室衰微,黄金家族被赶到大漠,成了鞑靼各部。
明初洪武年间,大明对鞑靼用兵,使瓦剌首领猛可帖木儿乘时而起,吞并诸部得以扩大实力。
及至永乐八年,永乐大帝北征鞑靼,鞑靼逐渐势衰,瓦剌乘机南下。
由此,拉开了永乐大帝五征大漠的征程。
严格来说,朱元璋并不知道鞑靼的后面还有一个瓦剌部落。
实在是此时的瓦剌部落太渺小了,压根就无法引起他的注意。
“原来如此,果然是狼子野心的蛮夷。”
听完朱权的解释,朱元璋恍然大悟,恨恨的说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这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自古以来皆如此。”
朱权摇了摇头,不仅明朝有边防之患,历朝历代都有。
从夏商时的四夷、周朝的犬戎,到春秋秦汉时的匈奴,到晋末的五胡,到隋唐的突厥。
皆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的冲突,或者说是文明与野蛮的竞争。
和平时期,双方是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冲突时期,则是土地与财富的掠夺。
历史上,汉人三次衣冠南渡,皆是和游牧民族的入侵有关。
“那你们后世时,可解决了这个问题?”
朱元璋深以为然的点点头,好奇的询问道。
“化外蛮族,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非我族类,强必寇盗,弱则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
朱权摇了摇头,说道:“唯有死了的异族,才是好异族!”
他不想多说这个话题,要是说的多了,容易招惹神秘的和谐神兽。
“那你给咱讲一讲内阁吧,这玩意儿是啥意思?”
见他不想多说,朱元璋也就没有多问,对他的话倒是颇为认同。
“内阁么,可以说是相权的延伸。”
话题转移到内阁身上,朱权开始滔滔不绝的说了起来:“咱们从头开始捋起,先说相权。”
“所谓相权,可以细分为议政权、决策权、行政权三权一体。”
“自从前两年陛下废除宰相制度之后,相权就彻底消失了。”
“陛下将行政权分给了六部尚书,决策权和议政权则收归皇帝手中。”
“也是从废除宰相制度开始,皇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真正的唯我独尊、一言九鼎。”
“但这样一来,皇帝虽然手握重权,却也承担着更重大的使命。”
“我们后世有句话叫做,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若皇帝英明那还好说,可若是皇帝昏庸,岂不是要亡国?”
说罢,朱权看向朱元璋,目露询问之意。
历史记载,朱元璋勤政爱民从不懈怠,每日四更就起床,政务纸片挂满衣裳。
真正的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牛多。
但不是每一个大明皇帝,都叫做朱元璋。
后面的大明历代皇帝们,可是一个比一个懒,一个比一个奇葩。
“你是说,大明的后代皇帝很昏庸?”
朱元璋很快就听出了他话里的意思,瞪大双眼,问道。
他记得,朱权说过,大明有二百七十多年的国祚。
那么,大明短时间之内不会亡国了。
问题只有一个,后面的皇帝们太昏庸了。
那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因为内阁?
“四哥登基后,改年号永乐,他设立内阁,以翰林大学士参赞机要,下放了一部分议政权。”
朱权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接着说道:“永乐年间,内阁阁臣们虽然伴君参政,但官阶只有五品,对六部没有管辖之权,在朝堂上影响力极其有限,更是无法和宰相相比。”
“至了高炽侄儿登基的洪熙年间,修改内阁制度,凡内阁之臣,皆加封侍郎尚书等衔,换绯红官袍,并拥有‘票拟权’,内阁的议政权得到更进一步提升。”
“及至此时,内阁虽然还无法统领六部,但他们的权力已经逐渐凌驾于六部尚书之上,内阁
“百官喜好抱团,当内阁掌握更多的议政权之后,朝中的官员们就逐渐向内阁大臣们靠拢,抱团取暖,形成了文官集团。”
“不过,尽管内阁拥有票拟权,但真正的议政权和决策权依然紧紧握在皇帝的手中,和昔日的宰相相差甚远。”
“然而,高炽侄儿只当了十个月皇帝就驾崩了,他的儿子瞻基继位,是为宣德年间。”
“瞻基为了制衡内阁为首的文官集团,启用了内廷十二监之中的司礼监。”
“凡是内阁上呈的阁票,需得经过司礼监秉笔太监、掌印太监批红,才会上呈到皇帝的御案之前。”
“这就是瞻基
那小子捣鼓出来的‘批红权’,用来和内阁的‘票拟权’分庭抗礼。”
不得不说,大明的皇帝都很聪明,权谋平衡之道玩得是真溜。
朱高炽和朱瞻基爷俩也很有意思,一个捣鼓出票拟权,另一个就捣鼓出了批红权。
来啊,互相伤害啊,看谁玩得过谁。
“高炽那孩子,才当十个月皇帝就驾崩了?”
“票拟权、批红权”
老朱算是大开眼界,这帮后代真是一个比一个会玩啊。
对于老四家的小胖墩,老朱还有点印象,他还抱过呢。
却没想到,那小家伙竟然只当十个月皇帝就死了?
“文官和太监互相制衡的制度,从他们爷俩开始,一直沿袭到大明灭亡。”
“到了清朝,雍正皇帝在内阁的基础上,设立了军机处。”
“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又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
话已经说到了这里,朱权也不藏着掖着,给老朱讲起了内阁和军机处的优点缺点。
“回过头来,咱们先说内阁和军机处的优劣。”
“
这爷俩一个说、一个听,说的认真、听的更认真。
朱元璋拿出纸笔,将朱权所说的关键点记录下来。
他准备将内阁和军机处的优缺点都记录下来,后面再考虑是否设立。
别的不说,哪怕为了好大儿阿标的身体健康,他也不能视若无睹。
直到朱权将内阁和军机处的所有细节全部讲上一遍,朱元璋才放过他。
“呼老朱太可怕了”
离开皇宫之后,朱权才松了一口气。
被拉着讲了大半天,一刻也不得停歇,太恐怖了。
但话说回来,能够给皇帝讲课,还是很爽的。
回到宁王府,朱权吃了晚饭,又歇了一阵。
他躺在床上,打开聊天群,吐槽道:
“兄弟们,今天被老朱拉去讲了一天课”
平行世界,香江元郎。
“小保有出息了,好好好,好啊。”
在新买的房子里,钟大强拍着王小保的肩膀,老泪纵横,老怀大慰。
若非老战友在战场上救他一命,哪有他的今天?
当初收到老战友的信,说要将儿子托付给他时,他欣喜若狂。
如今战友的儿子有出息,刚来这边一个多月就全款买下一套一千多呎的豪宅。
哪怕现在就死了,他也能对得起战友的救命之恩了。
“钟叔,这只是一个开始,以后我会赚更多的钱,也会一辈子都对虹妹好。”
“对了,这是我祖传的两枚养生丹药,钟叔伱和婶子吃了吧。”
成名之后,王小保并没有飘,他知道自己只是文抄公。
能写出《诛仙》,那完全是外挂的能力,也不算意外。
相比于世叔钟大强一家的兴奋,他满脸风轻云淡的拿出两枚延寿丹。
“好好好,小虹交给你,我放心。”
钟大强接过丹药,以为真是养生丹,也没有太在意。
随后,他心满意足的带着妻儿离开,只留下王小保和钟楚虹俩人。
房间里,王小保抱着钟楚虹的腰,两人靠得很近,甚至能感受到彼此的呼吸。
“虹妹,这里以后就是我们的家了.”
少女的清香扑鼻而来,王小保将脸凑过去。
“是啊,我们的家”
钟楚虹满脸通红,对接下来即将发生的事有所预料,有点期待也有点害怕。
“咚咚咚”
就在两人的嘴唇触碰到一起时,一阵平缓且有节奏的敲门声响起。
听得出来,敲门的人很有礼貌。
如此变故,吓得偷吃禁果的俩人连忙分开。
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脸上的尴尬和笑意。
“快去开门吧,看看是谁来了。”
钟楚虹一把将他推开,害羞的说道。
“谁啊?”
王小保满脸不情愿的去开门,嘴里喊道。
“请问王小保先生在家吗?”
一道熟悉的声音在门外响起,王小保似曾相识。
打开门,外面竟然站着李小龙和东方日报的周总编。
“小龙哥,周总编,你们怎么来了?”
“快请进,虹妹快泡茶,泡我抽屉里的极品铁观音。”
看到门外的两人,王小保很是兴奋,将两人请进了门。
“王生,冒昧打扰了。”
周总编笑眯眯的将礼物双手奉上,客气的说道。
“小保兄弟,打扰了,恭喜你喜迁新居。”
李小龙也拿出礼物,笑着说道:“小小薄礼,不成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