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及其客观依据
1.从社会性质来说,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
2.从发育程度和发展水平来看,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还存在诸多不相适应的部分,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阶段。
3.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所决定的。我国是由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成本发展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
4.其次,是由我国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性质决定的。从生产关系看,我国对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公有制的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按劳分配的具体实现形式等问题的认识还有待加深。从上层建筑看,我们的政治体制还有待改革,民主和法治两个方面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2.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国工作的重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
3.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4.需要明确的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换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进程中的转化,这样的转化没有改变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改变。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2.是由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解决所决定的
3.是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要求
4.是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客观要求
5.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
6.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需要。
四、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
1.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
2.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要加快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
3.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发展生产力的强大动力,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五、公有制经济
1.公有制是指一个社会群体(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2.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生产资料归社会主义国家的全体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和支配的一种新型所有制。
3.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经济。
六、按劳分配
1.按劳分配的基本要求是:
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都必须参加社会劳动,在全社会范围内,社会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为唯一的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按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按劳分配所依据的劳动排除任何客观的因素,如土地,机器等生产资料的影响,只包括劳动者自身的力与体力的支出。
作为分配尺度的劳动,不是劳动者实际支出的个别劳动,而是劳动者在平均熟练程度和平均劳动强度下生产单位使用价值所耗费的社会平均劳动。
2.之所以要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主要的理由是: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的。
3.效率作为经济学上的一个概念,是指人们对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4.公平是公正与平等的统称,个人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是指权利与利益平等并相对应的原则。
5.个人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矛盾表现在,要保证最大限度的公平,有可能对效率的最大提高造成影响。要保证效率的最大限度发挥,则有可能会影响公平的实现,统一表现为,公平能促进效率,效率又能保证公平,二者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