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提出。
1939年,毛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
1948年毛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指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历史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1.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前提。
2.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的另一对象。在近代中国社会里,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3.官僚资本主义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1.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无产阶级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中最早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阶级。
2.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雇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
3.城市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
4.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是一个带有两面性的阶级。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1.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区分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是由无产阶级还是由资产阶级掌握。
2.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
3.实现领导权的基本条件:率领被领导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对被领导者给予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
4.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
5.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是坚持领导权的基本决策。建立和发展人民的革命武装力量,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的特点,集中表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没收官僚资本,达到官僚资产阶级,争取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保护民族工商业。他要建立的是各革命经济的联合专政。
3.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消灭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专政。
4.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是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必要准备),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必然趋势)。
六、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的提出。
1940年毛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945年毛在党的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与党的基本路线联系起来,进行了具体阐述。
七、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1.政治纲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经济纲领:
主要内容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应有之义是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极具特色的内容是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八、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形成的必然性。
1.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
2.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主力军。这是中国的特殊国情。
3.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这是根本条件。
4.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为在农村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客观条件。
5.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为创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坚强后盾。
6.党的领导有力量级政策的不错误是主观条件。
九、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根本在于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1.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
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的保证。
3.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十一、统一战线
1.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
2.其次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3.从总体上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是最基本的,主要的。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4.建立巩固和发展革命统一战线的实践经验:第一,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第二,要正确对待资产阶级,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第三,要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
十二、党的建设
1.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性: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成为党内思想上的主要矛盾。
2.必须重视党的作风建设,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