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国维、张廷玉几个上书房大臣被皇帝传召,此时都在澹宁居候驾,纷纷感慨胤禛与胤祥的这份心。这几年,皇帝岁数上去了,总归是仁慈了些,太子又不多出面,结果朝堂上贪污之风盛行,吃空饷的也大有人在。四贝勒这样重典,倒是能杀杀这股子风气。
康熙就在这档口和胤礽一起出来,也不免为胤禛说了句话,“胤禛他们几个在扬州府挺热闹。”
“李德全,给各位大人拿椅子上茶。”
胤礽听着这几位康熙近臣对胤禛、胤祥的夸赞,心里暗想,老四和十三这差事办的是真不错,这一步他们走对了。
却不料,康熙下一刻就拿出一份弹劾胤禛的奏折,奏折里的内容是全是胤禛的罪名。
“今个,朕宣你们来,就是让你们议议,想听听你们的说法。”
太子和康熙一同坐在上首,康熙自然是让他先开口,“胤礽,你先说说。对这份奏折,你怎么看?”
胤礽原以为康熙压下这事不提,便不曾留意这个折子。可如今康熙这话锋一转,他倒是有点摸不准皇阿玛的心思了,因此只中规中矩道:“儿臣认为,四弟与十三弟此行筹到款、购到粮,也算是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四弟的才具是有的,办事也是尽心尽力。”
康熙听到胤礽这话,心里赞许他儿子这回表现不错。今日胤礽当着朝臣的面夸老四与十三,待这两人回京了也会感谢胤礽。
胤礽见康熙神色如常,揣度着康熙的意思,语气也有些迟缓,“但是……”
康熙听到“但是”二字,担心胤礽当着几位大臣说错话,当下就打圆场,“瞧朕,年纪大了,记性也不好了。”
“李德全,朕记得天津桂顺斋最近送上来一些萨琪玛,用料和御膳房不一样,加了蜂蜜。你去拿来,给太子和几位大臣各上一份,让他们也都尝尝。”康熙认为自己这暗示已经如此明显了,他儿子也该懂了吧?
趁着李德全给几位臣子送吃食的空隙,康熙有意在几位大臣面前塑造胤礽作为储君和兄长的气度,也不暗示了,直白说道:“胤禛和胤祥在外多日,你身为兄长,要对他们府上多照顾一二。”
胤礽不自觉地攥紧手,“是,四弟与十三弟外出办差,儿臣作为兄长自然该尽一份心。”他应承着这话,心里却忍不住想他皇阿玛这是什么意思?是觉得他为兄不悌?
康熙不知道胤礽这敏感的心思,见他答应了,便点了点头。目光又越过胤礽,看着张廷玉,“太子说完了,你们几个也说说。”
佟国维、张廷玉这几个大臣,都是人精子,哪里不知道皇帝有意岔开太子话的意思。皇帝要给太子面子,他们自然也不会拆穿。
待几位大臣一走,康熙就让李德全领着宫人们出去,他目光直视胤礽,“说吧,刚刚你‘但是’之后的话是什么?”
胤礽此刻也察觉出康熙不喜他“但是”之后的话了,有意欺瞒也不敢,只能如实说:“皇阿玛经常教导儿臣,要以德为本、以仁导行,激烈、激诈的手段不是治国之道,儿臣认为这方面,四弟是欠缺了点。”
康熙不禁庆幸自己话题转得快,“你觉得胤禛这趟差事办得不好?”
胤礽倒也没有这么觉得,摇头表示不是这个意思。
康熙又道:“那就是觉得胤禛出了风头,担心朕与文武百官会对他另眼相看?你先前那话说的,是对胤禛、胤祥有什么不满?还是嫉贤妒能?”
胤礽不擅长揣摩康熙心思,但也明白自己又猜错了他爹的心,两腿一软便跪下认错:“儿臣身为兄长,与四弟、十三弟一向是兄友弟恭,不敢有不满之心,还请皇阿玛明鉴。”
他跪着往前两步,忍不住将头抵在康熙的膝盖上:“四弟这趟差事,为国为民,儿臣绝无嫉妒之心。”
康熙见他这样,心里也不好受,拉着他起来,“别动不动就跪着,你不心疼自己的膝盖,朕作为你阿玛,还心疼你的腿呢。”
“是阿玛不好,方才的话,说得太重了些,吓着你了,你别往心里去。这里又没有外人,只我们父子两个,你说什么都不打紧。便是当真嫉妒老四与十三,阿玛也不会说你什么。”
“你打小便跟着朕,有时候也该动动脑子想一想,在朕心里,到底是你重要还是他们几个重要?”
胤礽听到这话,不敢置信地看着康熙,一时间只怀疑皇阿玛是不是要套自己的话,才会说出这些温言软语。嘴皮子打了好一会的架,胤礽才恍惚出声:“阿玛,儿子真没有。”
胤礽这个样子,倒是让康熙心疼坏了。康熙向来会哄儿子,只要他愿意,能哄到胤礽晕头转向,把这孩子宠得不知道天高地厚。
前头几世,这些软话跟不要钱似的,康熙全说给胤礽一个人了。一开始胤礽还高兴,后来听多了,就不稀罕了。这辈子胤礽甚少被康熙这么直白地哄,此刻更是连信都不敢信。
冰冻之尺非一日之寒,康熙觉得自己怕是得花大力气消掉胤礽心中的冰块与隔阂。康熙估计自己得慢慢来,毕竟这事急不来。
不过想到胤礽在朝臣面前也太实诚了些,康熙不免一个冷哼:“既然没有这方面的意思,那在臣子面前就不要下他们的脸面。你觉得胤禛差事办得好,又嫌弃他手段激烈,可以欲扬先抑嘛。你倒好,欲抑先扬。”
“胤礽,你是太子,胤禛是你的臣子、弟弟,他差事办得好,那是为你增光挣面儿。你在朝中大臣面前说他不好,他能不知道吗?”
“你也说了,扬州一行,他筹到款了,买到粮了,这事就这么结束了。至于胤禛用什么手段筹款买粮,这重要吗?这一点也不重要。胤禛需要以德为本、以仁导行吗?他不需要。他一个臣子要什么圣明德行?他能办好你交给他的那些差事就行了,这就是他最好的德行了。”
“但你跟他不一样。你需要圣明德行,你需要让臣民们看见太子的德行是无可挑剔的,看见太子礼贤下士、心胸宽广。”
“胤礽,你要记住一点,你是君,不是臣。臣子们用什么手段不要紧,重要的是能不能达到你的目的?他们唱白脸,那你就唱红脸;他们用严刑峻法,你可以宽厚温和。”
“你身上肩负的是江山社稷,没有必要去在乎一个臣子有多贤能、有多聪慧。为君者最重要的是知人善任,要能容人。”
“论语有云,为君者犹盂也,民犹水也。盂方水方,盂圆水圆。你可明白?”
对康熙而言,胤礽可以骄躁、可以奢靡,再极端一点甚至连才华都可以不要,但一定要知人善任。昏庸无能的皇帝、不上朝的皇帝多了去了,也不差他儿子一个。
照胤礽如今这个架势,他登基后,要么被朝臣拿捏,要么受制于兄弟们。这一世,胤礽要是真的不争气,他也狠不下那个心再废太子。何况,废了胤礽之后,他更是选不出新的继承人来。
如此情形之下,只能是重蹈覆辙。他又要看着其他阿哥们拼命争,谁争到了就是谁的。然而不管谁登基,胤礽都不会有一个好下场。
康熙不愿意见到这个情形,也不想儿子真当个昏庸无能的皇帝,只能趁自己如今活着的时候,再好好教一教这孩子。
什么人干什么事,这一点胤礽一定要清楚。有胤禛和胤祥这两个太子党在,他儿子只要不糊涂,完全可以当个甩手掌柜了。
康熙不知道自己这番话胤礽能听进去多少,毕竟胤礽已经这么大了,不再是小时候那个他说东就是东的年纪了。
“胤礽,朕百年之后,你继承大统。你与他们,是兄弟,更是君臣。你是太子,是储君,朕知道你这几年为难,但往后别再让朕失望了,好吗?”
胤礽许久没有听到康熙这般细致的教诲,心里也堵得慌,哽咽道:“儿臣受教了,还请皇阿玛放宽心,儿臣不会让您失望的。”
胤禛和胤祥出门也不少日子了,一眨眼好几个月过去了。
就在胤禛和胤祥路过江夏镇的时候,弘时高烧不退,康熙从睡梦中被李德全惊醒,叫了太医院的院正凌国康亲自过去看看。想着胤礽早晚得自己成长,康熙便没有以太子的名义安排人再去一趟。
第二日一早,康熙便问胤礽知不知道这事。谁料胤礽知道是知道,却不曾主动过问。康熙叹了一口气,吩咐胤礽不要把这事告诉胤禛,以免影响胤禛在外办差。又跟胤礽强调,给胤禛府里送些东西过去,或者亲自去一趟。
康熙心里虽不重视兄弟和睦,但胤礽总得做出个亲善样子来,尤其是在如此微妙的时刻。老四好歹算是他的心腹,不能让其他人觉得太子如此薄情。
胤礽得了吩咐,乖乖听他皇阿玛的话,带着自己的贴身太监何柱儿亲自去了一趟胤禛府里。
胤禩等人已经探望过了,见太子来了,自然又去了一趟。毕竟胤禛与胤禩的府邸挨着,太子既然去了胤禛府里头,他们自然也是知道的。
四福晋本心有隔阂,见太子亲自来了,一时间觉得自己倒是想岔了。可能昨夜已深,太子又在宫里,确实不太方便。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3-01-31 18:05:12~2023-01-31 18:56:0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沉醉不知归路 37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