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后园之中,雷云面带笑容地望著跪在地上的年轻文士,心中对其来意颇感意外……
这年轻文士生得浓眉阔额,五官俊朗;眉宇之间既有一丝文人的清雅之气,又透露出一股属于年轻人的轻狂与不羁,给予人一种刚柔并济、清冷睿智的感觉。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西晋王朝奠基人之一的司马懿!
说起司马懿,恐怕但凡对三国这段历史有些了解的人便不可能不知道此人……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因其十二世祖司马卬随项羽灭秦,受封殷王,建都河内(汉朝时成为河内郡),故司马家族成为世代居住在此地的豪门大族。
司马懿的父亲叫做司马防,共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个“达”字,时人称为司马八达,按照长幼排序司马懿在八人之中居次。
司马懿少年时期就胸怀谋略,“常慨然有忧天下心”。南阳太守杨俊素以知人善任著称,司马懿二十岁前,杨俊曾见过他,说他绝非寻常之子。尚书崔琰与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朗交好,曾对司马朗说“你弟弟聪明懂事,做事果断,英姿不凡,不是你所能比得上的。” 🅼.𝙑𝙊𝓓𝕋𝙬.𝓛𝓐
建安六年,郡中推荐司马懿为上计掾(佐理州郡上计事务的官吏)。当时曹操正任司空,听说司马懿的名声后,派人征辟他到府中任职,可出身名门大族的司马懿一来是审时度势不愿出山,二来也是根本就瞧不上曹操这个阉宦之后,故而便借口自己有风痹症,身体不能起居而不出仕曹氏。曹操不相信,随后派人夜间去刺探消息,结果见司马懿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像真染上风痹一般,其也因此暂时蒙混过关。
建安十三年,曹操恢复了丞相制并自己做了丞相,随后使用强制的手段征召司马懿为文学掾。行前曹操还特地对使者说,他如果还和以前一样躺在床上不出仕,便将他逮捕。司马懿听说后非常畏惧,只得老老实实地就职,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等职。 而据《魏略》则记载,司马懿好学,曹洪自以为才疏,想让司马懿去帮助他,司马懿耻于和曹洪来往,假装拄拐不去。曹洪记恨司马懿,去跟曹操打小报告,曹操征召司马懿,司马懿立刻扔了拐杖去见曹操为其效命。
在将司马懿召到麾下之后,曹操逐渐察觉司马懿“有雄豪志”,又发现他有“狼顾之相”,心里很忌讳,因此对曹丕说,司马懿不是甘为臣下的人,必会干预我们的家族之事。但因曹丕和司马懿关系很好,总是维护他,而司马懿也处处小心谨慎,勤于职守,做起事来非常用心,常常废寝忘食,故此也渐渐打消了曹操的疑虑。
建安二十四年,司马懿升任太子中庶子,佐助魏太子曹丕。当时司马懿每次参与谋划,都有奇策,所以为曹丕所信任和重用,与陈群、吴质、朱铄并称“四友”。后司马懿转任军司马,建议屯田解决粮食问题,得到曹操的采纳。他指出荆州刺史胡修粗暴,南乡太守傅方骄奢,都不应驻守边防,曹操未予重视。同年八月,汉水流域因为天降暴雨而发生了“汉水溢流,害民人”的自然灾害。关羽趁机乘船进攻,擒于禁、斩庞德。胡、傅二人果然乘机降蜀。
因汉献帝在许昌,距樊城很近,曹操感到威胁,为避关羽锋芒,一度准备迁都黄河以北。司马懿和曹椽蒋济及时劝阻说“于禁被大水所淹,不是战守上的失误,对于国家的大局并没有大损失,为此而迁都,即是向敌人示弱,又会使淮河、汉水一带人心不稳;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如今关羽坐大,孙权必定不安,把这件事告知孙权,使他牵制关羽,则樊城之围自解。”曹操从其计,孙权果然派吕蒙袭取公安,关羽被其俘杀。
延康元年,曹操去世,朝野危惧,司马懿管理丧葬诸事,内外肃然,并奉曹操梓宫回到邺城。同年,曹丕即魏王位,司马懿受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当时孙权正率军向西。朝臣们认为樊城、襄阳缺乏粮,不能抵御吴军,请召守将曹仁回驻宛城。司马懿则表示“孙权刚刚打败关羽,正是他想和魏国结好的时候,一定不敢为患。襄阳是水陆交通要地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第三百零八章 司马懿(2/2)
诸葛亮病故后,历时七年的诸葛亮北伐至此结束。司马懿想乘机攻蜀,结果魏明帝未准,只得作罢。
此后,司马懿亦累立功勋,其中值得一提的便是魏灭燕之战!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公孙度据有辽东。这个割据势力对曹魏一直时叛时降,保持着半独立的地位。公孙渊继为辽东太守后,对魏更加不逊。魏明帝震怒,派荆州刺史毌丘俭出任幽州刺史,时辽水大涨,毌丘俭不利而还。毌丘俭讨伐受阻,使公孙渊更加得意。景初元年,原魏辽东太守公孙渊背叛魏国,自立为燕王,置列百官,定都襄平。公孙渊遣使南通孙权,封拜边民,诱呼鲜卑,侵扰北方。
景初二年正月,司马懿率牛金、胡遵等步骑四万,从京师出发,经孤竹,越碣石,六月,进至辽水。公孙渊急令大将军卑衍、杨祚等人率步骑数万,依辽水围堑二十余里,坚壁高垒,阻击魏军。司马懿采用声东击西之计,先在南线多张旗帜,佯攻围堑,吸引敌军主力,而以主力隐蔽渡过辽水,逼进敌军的襄平本营,部将不解问其原因。司马懿说“敌人坚营高垒,就是想让我们兵疲粮尽,若攻城,正中其计。古人曰,敌虽高垒,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现在他们大军在此,老巢却空。我直指襄平,敌军必惧,惧而求战,破之必矣”。接着整顿阵列前进,敌军果然出来截击。司马懿对诸将说“我之所以不攻其营,正是要等现在的局面。”于是指挥魏军痛击,三战皆捷,遂乘胜进围襄平。
当初公孙渊闻魏军来攻,求救于孙权,孙权也出兵为其声援,并给公孙渊写信“司马懿善用兵所向无前,深深为贤弟感到担忧啊。”适逢连降大雨,辽水暴涨,平地数尺,魏军恐惧,诸将思欲迁营。司马懿下令有敢言迁营者斩,都督令史张静违令被斩,军心始安。
两军相持月余,雨停,水渐退去。魏军完成对襄平的包围,昼夜强攻。城内粮尽,死者甚多,公孙渊部将杨祚等降。八月,公孙渊派相国王建、御史大夫柳甫请求解围,司马懿斩杀使者,发布檄文严责。公孙渊又派侍中卫演来请求定日期送人质,司马懿拒绝人质。公孙渊欲从城南突围,司马懿纵兵击破其军,公孙渊战死在梁水边上。入城后,司马懿下令屠杀十五岁以上男子七千多人,收集尸体,筑造京观。而后他又把公孙渊所任公卿以下一律斩首,杀死将军毕盛等二千多人,收编百姓四万户,曹魏数十年来辽东问题终于彻底解决。
自魏文帝曹丕开始,司马懿虽然逐渐被委以重任,然而曹魏宗室之人甚至是曹丕、曹叡实际上对其也很是提防;尤其是魏明帝曹叡去世之后,掌权的曹氏亲贵曹爽任用何晏、邓飏、丁谧等人,依仗手中的兵权专擅朝政,屡改制度。司马懿屡遭曹爽及其朋党排挤,遂伪装生病,不问政事。
正始九年三月,黄门张当把内庭才人石英等十一人送给曹爽,曹爽、何晏乘机与张当勾结,谋危社稷。曹爽及其同党也担心是司马懿装病。同年冬,河南尹李胜要到荆州任刺史,行前去拜望他。司马懿假装病重,李胜出来后对曹爽说“司马懿已像尸体一样,卧床不起,只有残余之气,形神已经分离,不值得忧虑了。”以后又说“太傅不能康复,令人忧伤。”自此曹爽等人对司马懿的提防之心开始松懈。 𝙈.🆅𝓞𝙙🆃𝙬.𝙡🄰
嘉平元年正月,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司马懿乘机控制住洛阳,而后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并亲自率太尉蒋济等驻扎在洛水浮桥,派人上奏章给皇帝陈述曹爽之罪。
曹爽闻讯之后大惊,将奏章扣住,把曹芳留在伊水之南,征发屯兵数千人以自守。桓范劝曹爽挟持皇帝到许昌去,发文书征调天下兵马勤王。曹爽心生疑惑,不从其计,反而夜遣侍中许允、尚书陈泰去见司马懿,探听动静。司马懿乘机数说曹爽的过失,让他早来服罪。接着又派曹爽的亲信殿中校尉尹大目去对他说,朝廷只是免他的官职,并以洛水为誓。同时,他还让蒋济写信给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