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到如今。
众人已不再认为李明远是个无能的皇子。
放眼武朝能有这般才学的年轻人屈指可数。
武宣帝眼神闪烁,表情复杂。
十年啊!
实在是太长了,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儿子隐藏的如此之深。
想当年,他还以为儿子只不过是一个连话都说不清楚的傻子。
后来德妃死了,李明远成了纨绔,他心灰意冷便彻底放弃了李明远,只要儿子活着就行。
如今,李明远显露出这般才华,他是既高兴又担心。
难道,他隐忍十余载,为的便是今日吗?
“老师,您的评判是?”
武宣帝神色一正,微笑着问。
不管如何,自己的儿子绝非纨绔。
萧阁老笑容满面,大声道:“陛下,殿下之大才众人有目共睹,老夫的评判还重要吗?”
众人面露尴尬,纷纷感觉脸上火辣辣的。
七皇子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们所谓的难堪大任,不过是他们的一厢情愿罢了,七皇子的实力远超他们的想象。
“哈哈……老师说得对。”
武宣帝开怀大笑,脸上满是骄傲。
自己的儿子有才学,而且将纨绔之名彻底摘掉,简直比打了胜仗还要高兴,以后看谁还敢说七皇子无能。
“陛下,殿下的才学毋庸置疑,臣以为可以直接进行别的考核。”刘彰所受到的震撼是最大的,李明远的表现简直匪夷所思。
来之前,他从儿子刘逸那里听说了一些关于七皇子的事情,可他只当是儿子不学无术便没有在意。
现在想想,可笑的竟然是他自己,七皇子的伪装他没能看透。
“对,进行下一轮考核!”
武宣帝太高兴了,很想看看儿子还能有什么表现。
才学已经惊呆了众人,若是在军事和政事方面也有卓越才能的话,那他便有三个让世人惊叹的子女。
至于最后他们会以怎样的方式来竞争皇位他不在乎,但不管如何他都不允许手足相残的事情发生。
“是,陛下!”
刘彰郑重其事,道:“有才有德,不过是为人之根本,掌天下事需有过人的谋略和胆识,因此第三轮考核以军政为题,由威武大将军赵铮来考核殿下。”
众人还在震惊之中没能缓过来,但听到赵铮的名字纷纷精神一振。
此人如今执掌禁卫军,但他绝对是武朝最后话语权的将军之一,因为他曾是武朝三大将之一。
因年迈才退居幕后为禁卫军的训练出谋划策,由他来考核七皇子,众大臣自然没有意见。
“……”
李明远眉头一挑,十分意外。
到目前为止,跟考核有关的人,居然全都和他有关系。
早知道赵铮是考官之一,之前就不用那个承诺了,真可惜。
在李明远叹气的时候,宫女和太监却在大殿上忙碌着,四张大大的八仙桌拼凑在一起,铺上白布之后又拿来了泥塑和沙石。
他们这是在布置沙盘,看来这便是赵铮给自己的考核,李明远盯着沙盘细看,发现这居然是武朝的边境布防图。
“老臣赵铮,参见陛下!”
待沙盘布置的差不多了,赵铮这才走了进来。
对赵铮这样的老臣,武宣帝都非常敬重,笑道:“免礼,有劳赵将军好好考校七皇子!”
“臣尽力而为。”
赵铮微微一笑,明白武宣帝的意思。
前轮的考核结果,他在等待的偏殿已经听说了。
几日前七皇子去营寨的时候,他就很奇怪殿下并非传言那般,如今看来自己的直觉还是很准的。
从太监手里接过一根拇指粗细的长木棍,赵铮指着沙盘的一处,道:“殿下请看这里,此处乃是漳河镇,由镇国大将军周志雄镇守的边关之地,如今周将军调兵西去南靖布防,殿下可知为何?”
既然是军政,当然是直接考核军事才能。
其实,这项考核不需要李明远多厉害,只要能理解武朝名将的意图便好,毕竟打仗有武将在,可若是你不能洞悉武将的意图很容易引起猜忌。
边关布防的军队调动,收到消息的人自然知道,但大部分朝中官员并不知情。
此时一听脸色大变,这意味着漳河镇一带无人镇守,一旦匈奴长驱直入,武朝根本无力阻截。
李明远眉头一皱,他对边关的事并不知情,漳河镇一带的情况也不甚明了。
于是,他便开口问道:“赵将军,本宫对这一带的事情并不熟悉,可否告知漳河镇一带的情况?”
“自然。”
赵铮点头,道:“漳河镇今年水患,冬粮恐怕已经消耗殆尽,如今正值粮食栽种的时候,可以说漳河镇正处于饥荒之中。”
“那,漳河镇以外的匈奴呢?”
李明远摸着下巴沉思,问起了匈奴的情报。
闻言,赵铮眼带笑意讲解道:“如今刚刚入夏不久,匈奴那边的牧场已变成了青青草原,但天有不测风云闹起了蝗灾。”
“哦,那没事了,周将军做得对。”
李明远咧嘴一笑,一脸认真地表情。
这根本就是没办法的事,留在那吃黄泥不成。
“殿下,漳河镇乃是边关重地,周将军西调兵马导致无人驻防,匈奴一旦起兵靠漳河镇的百姓防守吗?”
“臣以为,周将军此举置武朝安危于不顾,应当派麒麟卫将其押回京城受审!”
“身为边防大将军,擅离职守罪不容赦啊!”
尽管对李明远的才学很是佩服,但说到军政的事朝中大臣可一点不担心。
这么多年来,在朝堂之上议论军政已不下十次,他们都是经验老道之人。
你一言我一语,直接将周将军扣上了擅离职守的罪名,甚至可以说是叛国,分明就是要置他于死地。
想到周将军是结拜兄弟的父亲,同时也是母亲的旧时好友,李明远自然不会相信他们的胡话。
赵将军压了压手,示意众人不要争吵,缓缓道:“如大臣们所言,周将军此举甚为不妥,殿下觉得呢?”
“……”
掏了掏耳朵,李明远看着众大臣。
从他们的脸上,李明远大致可以猜到他们的想法。
有幸灾乐祸的,也有阴狠毒辣的,还有漠不关心的,他们的态度将朝堂的局势分的清清楚楚。
至于武宣帝和萧阁老,他们全都很平静,对这种事早就习以为常。
耸了耸肩,李明远很认真的问道:“你们挨过饿吗?”
“???”
众大臣一脸的问号。
这分明是在考核军政,怎么突然就说起了挨饿的事情。
两者之间毫无联系,七皇子这又是闹哪样?